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214章 结案与娶妻

第214章 结案与娶妻(2 / 2)

“哪里哪里!”

这话说的,让严世蕃的脸皮都不禁微微一红,赶忙道:“平日里明威也照顾我的,如今赶上了他的人生大事,小侄还请出一份力,望伯父伯母应允!”

海浩笑道:“难得你有这份兄弟情义,当然好啊,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

严世蕃正色道:“小侄别的也帮不上太大忙,但挑选一位合适的媒人,还是能起到几分作用的!”

纳采是六礼第一步,是男子家中请媒人携带礼物,到女子家中初步商议的过程。

这一步最关键的,不是送多少礼物合适,而是挑选一位合适的媒人。

所谓明媒正娶,这个“媒”是极为关键的,不仅是从提亲到完婚,所经的三书六礼,媒人全程参与,关键在婚前,媒人需核实双方的家庭背景、财产状况,并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在婚后,夫妻矛盾仍由原媒调解,如果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那去地方衙门时,也要媒人出庭。

媒人分为官媒和私媒,前者服务于官员士绅,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后者活跃于民间,由于良莠不齐,借双方信息不对称大肆敛财,甚至将一些有缺陷的男女配给正常人,形象逐渐被丑化,在戏曲里面多以嘴角痣、巧舌如簧的印象出场。

讲白了,就是缺德事干多了,形成的刻板印象。

毫不夸张地讲,在古代,男女两方的家境决定了婚姻的上限,媒人的选择则决定了婚姻的下限。

“嫂夫人的身份毕竟不比寻常人家的女子,这一般的官家媒人恐怕难以胜任啊!”

严世蕃倒是不觉得,哪个昏了头的媒人,敢在今科榜眼和太后义女的婚事之间使绊子,但恰恰因为双方的地位太高,由此牵扯出的礼数问题,一般的官媒恐怕都应付不了,也要格外注意。

“竟是如此……”

海浩还真没想到其中有这么多门道,听完后都觉得涨了见识,耐心问道:“贤侄可有举荐之人”

严世蕃此来是做了功课的:“小侄确实打听到一人,曾入礼部习婚仪,专司京师高门的媒聘,被人称作‘牵丝夫人’,可堪重任,便是有人就嫂夫人原是外藩郡主的身份刁难,她也能从容应对……”

听到这里,朱琳的眼神里略微有些复杂,却也是一闪而逝,带着柔和的笑意,颔首道:“有劳贤侄了!”

“哈哈!应该的!应该的!”

趁着两位长辈和兴冲冲的严世蕃以过来人的经验,讲述婚礼的细则时,海玥找到莫老,提及之前安排的一件事。

如今他们功成名就,也该接各家人过来享福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之前爹娘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好处,海浩和朱琳自个儿跑来京师,毋须去家乡接,但海瑞和林大钦都是单亲,他们的母亲还需要关注一下身体健康。

历史上林大钦英年早逝,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高中状元之后,兴冲冲地把母亲接来京师享福,结果老夫人习惯了南方的天气,受不住北方的苦寒,很快就病倒,林大钦赶忙将母亲送回广东,但这一来一回的折腾,让他的娘亲元气大伤,没多久就病逝了。

林大钦万念俱灰,接连呕血,由此辞官归乡,于潮州讲学,三十多岁也病死了。

当然这期间还有些别的原因,但此事是主因,海玥自要防备,早早在他面前提及了此事。

林大钦自己也体会过什么叫水土不服,他来到京师后其实没遭什么罪,国子监的斋舍住宿环境不说一等一的好,也比平民百姓强得多,即便如此,这一年多还是生了几场大病,尤其是会试那一场,直接影响了发挥,不然三元魁首都有望获得。

有鉴于自己年纪轻轻,都落得如此,林大钦在海玥的提醒下,彻底重视起来。

海瑞那边也是同理。

他的母亲谢氏身体倒好,历史上活了八十二岁,七十岁的时候身体还很硬朗,过大寿时海瑞才舍得买两斤肉庆贺,后来还被胡宗宪拿来当谈资,也不知是感慨其清贫,还是嘲笑其迂腐。

但历史上海瑞是大器晚成,年近四十考了举人,入京赶考一次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在福建当官,带着老母亲和妻女辗转南方各地。

现在直接让海母入京,倒也不能一定确保她习惯北方的天气,路上也得关照些。

海玥不是只提议,他直接让英略社安排人手,一路护送两家的亲属来京。

此时莫老就道:“小少爷放心,回广东接人的队伍已经出发,连医师都准备妥当,保证让两位老夫人北上时一路顺遂。”

海玥并不放心普通的医师,除非是李时珍那样的名医,还是叮嘱道:“若是八婶和林伯母途中水土不服,就暂且停于当地修养,切莫急于赶路,加重病情……”

莫老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待得两边都商量完毕,严世蕃自告奋勇地带着海浩去请那位牵丝夫人,宫内恰好送来一份帖子,上面只说了一件事。

太后御赐,原安南芳莲郡主黎玉英正式改名为……

朱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