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牢里出来,宋应知先是回到宋宅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裳,随后才去北远镖局找宴庄。
大半个月没见,宴庄此人没什么变化,即便是见到宋应知到来,脸上也没多大的表情。
“大人,你出狱了。”
宋应知点点头,看着镖局里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不禁疑问道:
“镖局没受什么影响吧?”
“没有。”宴庄摇摇头。
北远镖局不仅没收到影响,生意反而比以前好上数倍。
自从宋应知发行南阳债券后,商人们都知道了这个镖局和宋应知有关系,再请镖师时,便不由自主的来北远。
一来二去的,生意越发的好了。
“这一年来,北远镖局在北夏又增加了十八家分局,都是沿海和巴里周边的县城。”
这些地方商业越来越发达,在宋应知最初的建议下,北远镖局开启了“送快递模式。”
例如一些不愿意做走商的商人想要购买新疆棉花,便会托北远镖局从新疆运来,自己只需要付购买棉花和运费。
也有人想要给远方的亲戚寄吃食和信等物件时,也可拜托北远镖局护送,等到了目的地,镖局会在城门口贴上信息。
百姓们可凭户籍上镖局来取。
想要做到这些很难,好在北远镖局足够大,有宋应知在,信用让商人们放心。
再者,南阳旱灾发生时,是北远镖局一马车一马车的将粮食运去南阳,此举在百姓眼中已是大义,朝廷所想对镖局下手,定会引来百姓的悲愤。
宋应知站在镖局内看了一下午,确定镖局不会有问题,这才带着宴庄赶回南阳。
此去一路畅通无阻,官道两旁依旧有不少白骨,好在活下来的灾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等宋应知与宴庄回到南阳府时,已是二月中旬,很快,春天又要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清明,天空终于飘下毛毛细雨。
这场春雨暗示着南阳历经一年的大旱终于落下帷幕。
看着这如油般珍贵的春雨,宋应知心中感慨万千。
没有丝毫耽搁,等冬小麦一收割,他立刻召集南阳当地百姓引水入田,播种水稻。
南阳广袤的田野上,一时间满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来南阳的第三个年头,宋应知终于亲眼看见了水稻的生长、成熟与收割。
随着八月到来,水稻也到了成熟季节。
还没等到交税时间,百姓们便自发性的带着新收获的粮食找上衙门来。
“大人!百姓们来还粮食了!”
马推官喜不自禁!
百姓们都是懂得感恩的,当年宋大人为了他们,以身犯险背上了一百万的债券,如今看到百姓们的回报,马推官怎能不高兴?
“马大人,立刻让粮仓的官吏们拿着账本出来,咱们出去瞧瞧。”
对于自己借出去的米,宋应知当然得要回来,这些可都得拿去还债。
不仅这些,接下来三年的粮食税收,都得拿来填补债券欠下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