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啧啧称奇,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渴望。
黄曼曼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的水田,朗声道:“乡亲们,围湖造田,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哪几户人家的事,这是咱们全村人的大事!”
她的声音清亮而有力,传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要想让这片荒滩都变成这样的良田,就需要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
“尤其是这沟渠的修建和维护,更是重中之重!”
她神色一肃,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
“这水,是大家的,是庄稼的命根子!”
“沟渠修好之后,每一丘田都会有自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到时候,如何放水,何时放水,都会有统一的安排。”
“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有人敢私自堵塞沟渠,或者用泥巴堵住别人的水口,偷水、断水,一旦被发现……”
黄曼曼眼神凌厉地扫过众人,一字一顿地说道:“那么,他家分到的这片土地,村里就会收回!绝不姑息!”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村民们心中炸响!
众人心头为之一振!
收回土地!
这惩罚,不可谓不重!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
一时间,那些原本可能还有些小心思的人,都立刻收敛了起来。
他们能感受到黄曼曼话语中的决心和不容置喙的威严。
杨富贵站在黄曼曼身边,看着女儿小小的身躯里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气场,心中既是骄傲,又有些感慨。
这丫头,是真的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
黄曼曼见震慑的效果达到,语气稍缓:“当然,我相信乡亲们都是明事理的人,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管好水,种好田,今年的秋收,一定能让大家伙儿都过上好日子!”
一番恩威并施的话,让村民们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但最终,他们都选择了相信黄曼曼。
因为她不仅给了他们希望,更给他们画出了清晰的蓝图和严明的规矩。
接下来,黄曼曼便以杨富贵家新分到的土地为例,开始现场教学。
按照之前商议的,杨富贵家添了黄曼曼和黄小石、黄小丫三个孩子,人口增加了,这次分地,大约能分到一亩左右。
黄曼曼指着那片紧挨着月牙湖,但尚未开垦的荒地,对众人说道:“乡亲们,开荒造田,第一步,就是修筑堤坝,也就是田埂。”
她拿起一把早就准备好的铁锹,走到荒地边缘。
“这田埂,不能随便垒,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才能有效地蓄水和防止水土流失。”
说着,她便亲自示范起来。
如何选定田埂的位置,如何挖土,如何将挖出的土堆砌起来,如何拍打结实。
她的动作标准而熟练,一看就是做惯了农活的。
村民们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虽然以前没这么精细地弄过水田,但一看黄曼曼的示范,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哦!原来这田埂是这么垒的!”
“看曼丫头这法子,垒出来的田埂肯定结实!”
“是啊,比咱们以前那随便扒拉两下强多了!”
黄曼曼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田埂垒好之后,就要平整田地,然后根据地势,开挖沟渠,设置好进水口和出水口。”
她指着自己田里的水口,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竹管或者挖设小土坝来控制水量。
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农民,黄曼曼一点拨,他们便触类旁通,纷纷点头,啧啧称赞。
“这法子好!这法子妙啊!”
“以前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看着黄曼曼有条不紊地讲解和示范,村民们眼中的敬佩之色越来越浓。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是赵婆子的大嗓门:“哎,曼丫头,你昨天给俺们用的那个割野稻的刀子,是啥宝贝啊?俺瞅着贼快,唰唰几下,一大片就倒了!”
赵婆子这话一出,立刻勾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心。
“是啊是啊!俺也听说了,那刀子老好用了!”
“比咱们那镰刀快多了!”
黄曼曼微微一笑,她就知道,这事儿迟早会有人问起。
她放下手中的铁锹,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乡亲们,大家说的那种刀子,叫做弯月镰。”
“平常叫镰刀就好了。”
“至于咱们现在要种的这个,经过咱们人挑选种子,育秧移栽,又悉心照料,它就不能再简单地叫野稻了。”
黄曼曼看着眼前这片即将被开垦的土地,眼中闪着光芒。
“它靠水生长,是我们精心培育的粮食。”
她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我们叫它——水稻!”
水稻!
这两个字,像是一颗种子,落入了村民们的心田。
虽然刚刚开会的时候也说了,但是那会大家都沉浸在能吃饱饭的喜悦里,谁还能彻底记住这个名字呢?
他们默默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从今天起,他们杨家村,也要有自己的水稻田了!
而黄曼曼,则在心里盘算着,这弯月镰的推广,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她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知道今天的教学,只是一个开始。
新的工具,新的种植方法,还有后续的田间管理……
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