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天下书籍(二)他去往秦国,……
这个时候提起家藏私书的事,刘邦见手下人文人都应声,他也吃着糕点发出了好奇的感慨。
“始皇当年为什么要定这种法?多得罪人。”
魏倩也不理解,“想愚民吧,哪怕官吏不够,也不让百姓读书,结果天下人没愚到,自己儿子分不清鹿与马了。”
始皇的这个操作,到最后被东汉的士家学去了,他们作为汉朝推行王化的受益人,自己读了书有了见识,当了官,然后就不让书籍流通于市面,门阀开始当道,学术开始封闭。
张良想起咸阳宫的藏书,那里也有韩国的典籍,他少时见过韩非,始皇帝说能与此人游,死不恨矣。
他去往秦国,再没回来。
“暴君行暴政,如此而已,秦被天下人恨之入骨,也因此而亡。”
魏倩看得出来,子房对秦怨气很大,不过也理解,国仇家恨夹在里面。
“其实我倒是觉得,始皇并非只有暴政,秦为汉基,汉也承秦制,只是我们要取长补短,秦好的东西我们吸收,恶的一面我们更改。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
陈平看了过来,“魏相大才,好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
刘邦也觉得有道理,“那这个就废了,书也不是武器,始皇的不允许私斗挺好的,看看现在的游侠,一言不合就斗狠,律法都管不住这些个人。”
魏倩点头,其实天下不许造私刃还是没改,只是刚过了乱世,谁还没把剑,没把刀了?这也不好去人家家里查。
“不光废,我们有藏书楼,长安与咸阳,可以建造两座大图书馆,反正我们现在有纸有书有印刷,很是方便。图书馆学子可以凭学生证进,在里头看,抄书都不要钱,但弄坏要赔偿。其他人进图书馆,就让他们花钱,五十钱一个时辰就行,这样可以过滤捣乱的,也可以用来维持图书馆的运行。”
陈平皱了眉头,“这样是不是过于开放了,未来人人识字,谁来种田呢?”
魏倩笑了笑,她觉得读书与种地是相辅相成的。“人人识字,代表人就会聪明,人聪明就会利用工具与创造工具,我就很懒,所以看什么东西都希望这个更便利一些,所以农田的水车,曲辕犁,风车,不是更方便了吗?尤其是风车,我画图与墨家,他们还能改进,现在谷物去壳,只需要摇一摇风车把手,小孩玩闹间就把活干了。”
“读书是为了求知,求解,又不是为了不干活,兴许以后聪明的农人,会创造更多更轻松的干活工具,人脱离了劳苦,也不耽误事,反而更快捷了呢?”
萧何觉得很有道理,“是这个理,如今农时大兴,有了魏相这些工具,关中去年粮食满仓,百姓家中也是,他们还少了许多劳累事,有闲时打猎捕鱼游乐。魏相的纺织机,更是天下免于寒冷,去年那么冷,有衣有炕,无有冻死的人。”
萧何越说越兴奋,“纸也是,有了纸,书就没了重量,如今奏报都不必去砍竹子了。读书使人明智,魏相要是不懒,兴许还做不出这么多的工具,懒有懒的好处嘛。”
说着他们笑了起来,魏倩哼了一声。
刘邦最后笑着拍板,“成,这事就交由魏相办,图书馆是吧,萧相,拨款。”他咬了一口柿饼,有些惊艳,“这是什么?”
魏倩有些得意,“这是柿饼,去年十月时关中柿子多得吃不完,臣就让人选果、削皮、摆晒、翻揉、晾晒后,成了如今这模样,还经放,今年可以推广一下。”
原本柿饼是五胡十六国,人们为了食物经放,弄出来的。
刘邦表示赞扬,“味道真不错,与蜜脯干枣一样,在魏相弄出白糖以前,杮子是难得的甜口。”
以前都是红糖,还死贵死贵的。
不能提吃的,魏倩一提吃的就觉得这个时代的吃食,简直是在折腾她的胃,怎么形容呢,油泼面没辣椒,这都没有灵魂。
魏倩看了眼室内,“陛下,咱们入席吧,菜食已经上了。”
刘邦也起身,“走吧,论吃的,还得是魏相府上,美酒美食。”
他们这群人很久没有这么聚在一块了,刘邦也没架子,邀着卢绾很是高兴。上回他骂过卢绾,没两天卢绾就又过来合好,他们都是不往心里去的人。
再说了,去个穷乡僻壤当王,还不如在长安跟哥们混,但刘邦也承诺他,会给他封王,只是现在不是时候,过个三年吧。
卢绾就开心的应了,他打小给刘邦当小弟,知道刘邦不会亏待他。
……
刘邦对于长乐宫是很急的,亏谁也不能亏了他的戚夫人啊。
魏倩觉得,刘邦与后世老刘家不同的是,他虽然也有男宠,但是他的弯要打个问号。
与其说弯,不如说颜控,对他来说,可能就是试了试新鲜玩意。
对于有钱人,钱在哪,爱在哪。对于帝王,权在哪,爱在哪。
比如文帝就很双,宠邓通,就是砸权砸矿砸钱,很实在。儿子一上位就弄死邓通,直男刘启就不能理解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