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按太学的规矩,不同专业的学子是不住在一起的。
有关男尊女卑的话题,以林清源的妥协而暂时告一段落,刘元看出他有心事,便主动询问。
林清源也不隐瞒,直言告诉她,有人托自己照料一个即将新来太学的少年英才的事。
“我打算亲自去接他,并送他入学。”他暂时是这么计划的。
“先生,我觉得不妥。”岂料刘元却摇了摇头。
“哦?哪里不妥?”林清源虚心请教。
“先不说这个少年是否真的如传言一般是个名副其实的英才,就算是,那他的为人处世方面,我们也无从了解。”
“万一是个面上憨厚,内里藏奸的,你却又引导了他,那将来岂不是会带累了你的名声吗?”
“要知道,我大汉选用人才,虽说是不拘一格,也不太过问出身,可这德行和才能是并重的啊。”她提醒他还是谨慎些好。
“退一万步,就算他真的德才兼备,那也用不着你亲自去接,你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这点分寸总该有吧。”
“就算先生不在乎繁文缛节,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不然上下尊卑一乱,这秩序就难以维继了。”
刘元的意思是,礼贤下士可以,但要分情况,有些事,那是不能开这个口子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现下连面都没见到,也确实不该过早的表露态度,总该考察一番才是。”
对于妻子后半句的尊卑什么的,他是不怎么在乎的,但对于前头的言辞,倒是听进去了。
君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才却无德呢?
这种人,就算能用,也不能信,而且恐也用不长久,因为这是根植在华夏民族文化中的向善的一面,也是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
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啊。
“还有啊,你刚才不是答应了嫣儿,开学当天要和她一起去送亚夫吗?如此一来,也分身乏术啊。”
“依我看,倒不如吩咐一得用之人去接你口中那个少年英才,还可趁着入学当日同在太学的机会,近距离的观察一番。”刘元如是道。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林清源闻言点了点头。
“那我让不疑去接他吧,总归张苍的信是直接写给留侯的,我这么安排,也算得上重视了。”他思考了一会儿后,如此道。
“这人走的留侯的路子吗?”刘元听到这儿,不免有些惊讶,“那我还真有些好奇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少年英才能得留侯亲自开口?”
“好奇啊,这简单啊,开学当天,你跟我们一起去吧。”林清源大方的邀请她。
“……”,刘元其实很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还是算了吧,启儿还小,离不开我,要是带着他去吧,又怕出点什么事,可放他自己在家里,我又不放心,要不,这次我就不去了吧。”
她实在放心不下做为太子的刘启,更别提,这孩子还是她一手带大的,心里跟亲儿子根本没什么两样。
“也是,启儿才三岁半,如今又是初春,有些寒凉,他小孩子家家的,也确实不宜多出门,万一着了风就不好了。”
“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可以去啊,大不了把启儿送到椒房殿让漪房照顾不就行了?”他心里还是盼着一家人一起出行的,所以出了个折中的主意。
“绝对不行!”刘元脱口而出就是拒绝,她回答的太快,也太坚决,让林清源想不怀疑都不行。
“怎么了?”他问道。
“没什么,只是我总觉得,漪房她对启儿……”
刘元欲言又止,她也说不清,可她就是感觉,窦漪房这个亲生母亲对刘启有一种疏离,甚至是恶意。
哪怕不明显,但她就是莫名的能感觉到。
或许,是因为她把刘启当成了亲生儿子,母亲的本性让她察觉了窦漪房那慈爱表象下的敷衍吧。
“既然你担心启儿,那你就陪着他吧。”林清源思虑一瞬后,就不在强求了。
因为刚才她虽然没说完,但面上的犹豫和眼里的纠结却让他看的分明。
联系史书上曾记载过的窦漪房和刘启这对母子之间并不亲厚的关系,以及现在情况中,窦漪房因刘启难产的事实,窦漪房对刘启这个儿子心有芥蒂,那真的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刘元一直养着刘启,全然跟亲生的没什么区别,她又是亲姑姑,这血缘关系和养育之恩结合在一起,也难怪她舍不得把孩子还回去,而林清源也未曾对此有意见的原因了。
“也好,那你就带着嫣儿去吧,出门在外的,可要好好约束,别让人看了笑话。”
刘元不放心侄子,其实更不放心这带孩子的丈夫,毕竟,他有多宠女儿,那只要有眼睛的,那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