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第两百四十三章第两百四十三章……
等签完合同,郑红玉一行人才从周花花嘴里知道商场冷清的原因。
原来好多摆摊的人都觉得买店面不划算。
他们满城市溜达着摆摊,根本不用出什么摆摊费,好多地方都没有规模化,也不是正式的。
所以现在摆摊除了买东西的成本,其他几乎没有支出。
一间铺面少的几千,多的上万,有那钱还不如拿去进货呢,免费的不好么?
今天能过来看的人,都是稍微有点儿远见的。
摆摊确实免费,后面就算收费了,肯定也要比店面更便宜。
但中间可以省时省力,还能提高自己卖的东西的档次,肯定是有好处的啊。
想要发展,肯定不能一直是摆地摊的。
周花花就是想到这里,才会咬牙过来看看的。
郑红玉就说嘛,两个大型商场,人家早就宣传了,好些人都知道。
但开业第一天,来看铺面的却没多少,显然不合理。
原来是都更喜欢摆免费的。
欢欢喜喜的来,欢欢喜喜的回家,回家后大家都小心的把合同和房产证明放进保险柜。
没错,就是保险柜,家里几乎每个小家都有一个保险柜。
怎么说也是小有资产的,肯定不能房间抽屉随便放了,家里人都忙,也不能保证随时都有人在家。
刚到家,姚雪依的电话就跟着过来了。
她是来汇报奶茶店营业情况的。
隔着电话都能察觉到姚雪依亢奋的精神:“这么高兴啊,看来生意是很不错了。”
姚雪依一脸满足,这个项目是她提起的,中间好多环节她都有参与,项目能成功,那肯定高兴了。
“哈哈,必须的,别看只是三家小店,但是每天的营业额平均下来都是上千的。”姚雪依笑道。
郑红玉腹诽,什么叫三家小店啊三家店里面,面积最小的也有九十个平方呢,最大的有一百二十个平方。
这面积不管是放在哪里,都不算小了好么。
一千的营业额,去掉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一天的利润少说也有七八百。
果然,下一秒姚雪依就说道:“刚开业第一个星期不算稳定,后面好些都是回头客,现在基本稳定了,九百多一千多的营业额,成本是不到三百,纯利润快百分之四百了!”
这个利润比确实恐怖,郑红玉她们已经很良心了,牛奶那些都是用鲜奶,早上让奶厂直接送过去的鲜牛奶,糖精一类的东西更是一点儿都不用。
全是真材实料的好东西,奶茶在其他地方又没有,而且在沪市,你东西不能卖便宜了,卖便宜了反而没有市场。
中间最贵的就是从南方运过去的水果,芒果百香果等等,百香果还好一些能放得住,但芒果等易熟的就贵很多,因为一旦坏了,就算是一个黑点,也不能用。
她们的都是好东西,价格定高点也不觉得亏心,中间的利润就是这么大。
所以说奶茶店要先开在沪市才有市场。
“要不要再开两家?”姚雪依跃跃欲试。
郑红玉笑道:“暂时差不多行了,步子一下跨太大不好,先让大家都习惯,先把咱们的牌子打出去,后面再继续开分店。”
经济是蓬勃发展了,但发展到消费水平普遍暴涨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姚雪依也没坚持,就是随口一说:“行吧,听你的,反正你才是掌控全局的那人。”
郑红玉:“......我尽量不辜负你的期望哈。”
“嗯哼。”姚雪依很得意的应道。
谁让她运气好呢,找到这样的好朋友。
“我运气好啊,能找到你这样能力强心善的好朋友,你运气就不行了哈,没有这样的朋友。”姚雪依欠欠的说道。
郑红玉差点气笑了:“你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的朋友就好了。”
“哈哈,别想了,不会有那么一天的。”姚雪依回道。
要是她有红玉的能力,她爸就不会现在开始替他们姐弟俩规划养老生活了。
没错,不是规划他们自己的养老生活,而是规划她和她弟弟的养老生活,就离谱!
挂了电话,郑红玉就去给老师傅住的房子那边看看情况了。
那边是大杂院,郑红玉买下来的。
因为有了新小区嘛,住房选择就多了,就算买不起郑红玉他们比较贵的,买另外两个小区也行啊。
当然了,现在再想买郑红玉他们小区也买不到了。
一开始大杂院的人还不愿意卖房子呢,住了多少年了,都有感情了,而且卖了他们住哪?
这些就是消息比较闭塞的一类人了,新小区都卖了多久了,居然没想过去那边买房子。
郑红玉自然是要“指点迷津”的,上厕所还要去公厕的大杂院卖了,添点钱就能买得起楼房,新的楼房,脑子有泡才会拒绝。
当然,这是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
所以人员混乱的大杂院,郑红玉出手就很轻松的拿了下来。
房子是两进院,加上那些人自己加盖的“违章建筑”,一共有三十间房。
非常可观的利用率,但正合适郑红玉。
十个老师傅,两人一间,说是两人一间,但中间都有布帘隔档,房间面积不小,就算用布帘隔成两间也很空余。
能在首都有这样的住房条件,几个老师傅都没有意见,满足的不行。
都说乡下地方大,房子也大,住的都是宽宽松松的,一点儿也不像城里人,都住鸽子笼。
但只有真正的农村人才知道,大的也就是院子。
真正住人的房子,还真大不到哪里去,毕竟盖房子是要钱的,乡下人能有多少钱嘛,在靠天吃放的年代。
她们在老家的房间,面积小就不说了,光线还不好,她们这行眼睛可太重要了。
到首都来了以后,不仅每天有人做饭打扫卫生,一点杂活都不用她们动手,房间也是干净明亮的,虽然要两人合住,但中间都有隔档,拉起来就是独立的空间,她们再喜欢不过了。
两个合住也是没办法,后面还有二十人要过来呢,而且也不知道下一批人什么时候就会遇上。
隔壁院子还没有买下来,只能先让老师傅合住了,后面等买下隔壁院子,老师傅们肯定是要自己一个房间的,这是最基本的。
房子之前就装修好了,没有多华丽,但秉持着都是文物的原则,郑红玉还是花大价钱给复原一下。
原汁原味的建筑,但住起来又很方便,里面挖了厕所和洗澡间。
一个洗澡间肯定不够,但多了也占地方,只弄了五个淋浴间,就算三四十个人一起住大杂院也能勉强够用。
远在江省的常巧这两天心情都很好,庄娜娜算是挺过来了,后面慢慢修养就行。
庄娜娜每一天每一天都是笑着的,她觉得自己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每一天她t都要好好过。
常巧是真的佩服,像她刚刚逃出来,大脑还顿了很久。
好长一段时间苦笑不由人,心里是有情绪变化的,但是面上就是表现不出来。
和娜娜姐在一起久了,她后遗症都好了很多。
“等你身体修养好了,咱们直接去首都,红玉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到时候可以学技术,学了就能挣钱养活自己了。”常巧不厌其烦的给庄娜娜描述未来的美好生活。
庄娜娜也如常巧想的一样,听到一次,对生命的渴望就多一丝,她想活下去了,越来越想。
想去见识见识巧巧嘴里面的风景,天安/门,故宫,长城等等等等。
她不应该用一群禽兽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二十个被解救的女性在医院养伤,常巧也和学校请假在江省照看着。
之前因为要保证任务能顺利进行,常巧不能回江省,现在人都救出来了,常巧怎么也要看着大家都安全出院,然后带着大家一起去首都才行。
十个老师傅现在没有学生,大家都不习惯闲着吃饭。
郑红玉就进了一批丝绸来给老师傅们练手,找找手感,其实老师傅肯定不需要练手,手上功夫基没怎么断过。
郑红玉就让她们把自己拿手的图案款式绣出来,每一份成品都有提成。
能赚钱那还等什么,大家也不整天无所事事的晃荡了,每天洗手护手,然后光线足足的时候开始刺绣。
都是老师傅,绣过的成品不知道有多少,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阵法或者构图的小技巧。
能破釜沉舟跟着郑红玉来首都的人,思想上肯定就不一般。
大家倒也没有互相藏拙,年龄都到这了,再藏她们的手艺就要失传了,没必要,所以一边绣的时候,还能一边讨论交流。
本来嘛,郑红玉也没想让老师傅就一定要倾囊相授,毕竟也不知道人家的底在哪,现在能敞开心扉,互相交流,郑红玉就已经很意外了。
等一行二十人跟着常巧,旁边有几个帽子叔叔保护着的队伍来到首都,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了。
这些人里面,只有庄娜娜还不能干活,其余的早就焦躁的不行了。
她们一面担心首都的工作泡汤,一面又因为在医院整天花钱焦虑。
至于伤没有好完全不能干活的想法,根本没有。
从小到大,她们接受的教育就没有这样的说法。
好多妇女从发现怀孕到生孩子,都是在干活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直接在地里面干活干到生孩子的那一刻,直接生在地里面。
郑红玉钦佩心疼那些人,远了她管不了,但眼前的还是能改变一下的。
出院了不代表身体全好了,想想也知道,在禽兽窝里面被折磨了那么久,不说伤了,光是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恢复的。
但不让她们干活嘛,她们肯定更难受,心里发慌,住不踏实。
所以郑红玉就跟老师傅讨论了一下,想干那就干吧。
反正刺绣的活又不是体力活。
刺绣很考验天赋,能力,经验的,这些人按理说现在才接触,年龄肯定是太大了。
但郑红玉又没想把她们培养成刺绣大家。
刺绣也是分等级的,只要出师了,养活自己肯定没有问题。
再不济,实在没天赋的那种,郑红玉也考虑到了,想学做东西的手艺,那就安排去她二姐夫的店里面。
或者有其他想法的,她也能尽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