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21章 第 21 章 三合一(产科急诊、陶稳……

第21章 第 21 章 三合一(产科急诊、陶稳……(1 / 2)

第21章第21章三合一(产科急诊、陶稳……

(一)产科急诊//

三人擡头往前看,只见来人竟然是孟大娘的小儿子汤显孟。

他呼吸急促,顾不得t喘匀,就继续叫喊道,“陶嫂子!救命啊!快救救我媳妇儿!”

陶秋菊快步迎上去,“小孟子,怎么回事?!”

“我媳妇儿…她…她难产生不出来!一整夜了!求求你救救她吧!”说着就要跪下来了。

从昨晚上到现在,一直生不出来,一家人急得实在是没办法,还是孟大娘想起陶秋菊好像会点医术,死马当作活马医,赶紧叫小儿子过来找人。

“这不是还没到日子吗?怎么突然生了!”陶秋菊赶紧问道,汤显孟的媳妇儿预产期她是知道的,这可比之前说的日子提前了十多天啊。

“昨儿个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提前发动了,一直生不出来,刘稳婆说要没救了!”小孟子带着哭音说道。

听到这情况,陶秋菊不禁头大,可也不好推拒,赶紧把背篓放下,对一边的汤大强和汤小米交待道,“我去看看,今天先不上山了!”

然后便转身跟着小孟子快步往他家走去,边走边说道,“我去看看,但我不一定能处理,你们还是尽快去镇上或县里找大夫!”

“我大哥已经去镇上叫了,可迟迟没回来,不知道什么情况!我媳妇儿和孩子等不起了啊!陶大嫂,我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求求你了!”小孟子哀求道。

这小孟子和媳妇感情很好,听稳婆说出不来,小孩和大人都危险,整个人都乱了,着急忙慌之下就恨不得死死抓住陶秋菊这根救命稻草。

陶秋菊赶紧加快脚步,到后面直接小跑起来,原本二十分钟的路程,两人愣是十分钟就赶到了。

院子里一家人都在焦急地踱步,见到陶秋菊进来,孟大娘一个健步就飞过来,“快快快!侄媳妇你快去帮忙看看!都发动一整夜了,怎么还生不出来!”

说着没给拒绝的机会,就拉着陶秋菊往产房走去。

产房布置在里面的房子,光线不太足,陶秋菊进去后好几秒双眼适应昏暗,才看清楚情况。

只见小孟子的媳妇圆圆正双腿大开躺在一张床上,头发凌乱,脸上混着泪水和汗水,肚子高挺,明显胎儿还没下去骨盆。

恰巧一阵宫缩来袭,圆圆嘴里不由得发出一阵虚弱的叫声,“啊~好疼~痛死我了!”

叫了一夜,她嗓子都哑了,可此时宫缩之下还是疼痛难耐,只有哑着嗓子叫出声才能稍微缓解一点。

床边上站着的是刘稳婆,隔壁村的,昨天夜里就被请了过来,可饶是她想尽了办法,这胎儿还是一直不下来。

她年纪偏大,一整夜没休息,此时体力已经有些不支了,可还牢牢握着圆圆的手给她鼓劲,因为圆圆是她的亲侄女。

可圆圆哪里还有劲,随着这一阵宫缩过去,终于不痛了,大口喘着气,累得只想放下一切闭上眼睛。

孟大娘赶紧扑上去,大声叫道,“圆圆!我们把你陶嫂子请来了,她家爹爹是大夫的,她会医术的,你有救了!孩子也有救了,你再坚持坚持啊!”

圆圆用力睁开沉重的眼皮,偏头看到果然来人是陶嫂子,她是知道陶嫂子的,上次隔壁小柱子拉肚子,人都拉得虚脱了,就是吃了她给的药丸好的。

因此她的精神振奋了一点,只觉得又恢复了一点力气,可这时又一阵宫缩袭来,痛感再次袭击了她。

陶秋菊顾不得细问,连忙让孟大娘去打水,她要洗手亲自去摸。

她虽然不是产科大夫,但当年学医的时候多少接触过一些产科知识,另外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生产,准备上手去看一下具体情况。

只是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毕竟她不是专业的,另外如今的医疗设备条件又太差。

她做过几年医生,知道医患关系难处理,尤其是这种涉及到产妇和胎儿的。

可看着圆圆苍白的年轻小脸,和边上急切的刘稳婆和孟大娘,以及刚才小孟子涕泗横流的模样,无论如何都做到袖手不管,只能尽力而为试一下了。

没有消毒条件,她便用热水洗了好几遍,然后向圆圆伸去,“圆圆,你别怕,没事的,你看肚子还在缩,就证明孩子还好好的活着的!”

听了这话,正因一阵宫缩而痛得冒汗的圆圆,忍不住去摸了下肚子,仿佛真的感受到宝宝还活着,长呼一口气,只觉得痛得都轻了一点。

“你这是头胎,生的时间就是会长一些,所以别害怕,要保持体力。”,陶秋菊继续安慰道,“来,跟着我深呼吸。”

然后便把手放在她肚子上,引导她使用现代大家常用的生产呼吸法,“对,你深呼吸,用鼻子吸气,慢慢的,对慢慢吸,用鼻子。”

“对,很好,你再用嘴巴慢慢把气呼出去。”一边感受着她的胎动。

“呼!”圆圆照着引导长长呼出一口气。

此时已经是产程后半期,这样呼吸有助于她放松身体和减轻疼痛。

又做了几次,果然稍微放松了一点下来。

陶秋菊这才一边让她继续如此呼吸,一边伸手向她身下摸去。

“头一直卡在骨头上下不来!”边上的刘稳婆见她很熟练的样子,稍微放心了一点,连忙补充说明道。

陶秋菊摸上去发现确实如此,“已经开到八指了,可胎位有点不正,胎儿的头不在骨盆中心,所卡着以一直下不来。”

刘稳婆听不懂什么是“开八指”和“骨盆中心”,不过大概意思她听懂了,不由得接连点头说,“是是是,胎儿的头有些不正的,和盆没有对上!这可怎么办啊?!”

这种情况在生产的时候很常见,随着月份增大,胎儿会逐渐往下滑落,直至滑到骨盆里,可是下滑的过程中胎儿在不断的动来动去。

如果头刚好落在了骨盆中心,那便是胎位正,但也有一些胎儿会屁股落到骨盆中心,或者肩膀落到在骨盆中心,甚至脸落到骨盆中心,那便是胎位不正。

在现代的时候,孕30周后就可以通过B超监测,然后进行干预,如果到生的时候还是不正的话,便会准备剖腹产。

可古代,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监测,只有在分娩的那一刻才能知道头正不正,才能知道婴儿能不能下得来,如果真的下不来也没有任何处理办法,只能一尸两命。

所以古代生孩子可以说是非常惊险的拆盲盒,拆的那一瞬间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新生命还是死亡。

有史学家统计,说古代妇女的生育死亡率可能高达百分之四十,不知真假,但可以知道的是古代妇女生育死亡率确实是非常高的。

陶秋菊此时顾不得想太多,仔细又摸了一圈,感受到只是稍微有点不正,可以试着用点手法把它推正一点,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圆圆,别停,继续按照我刚说的呼吸法,来,慢慢吸气,吸~呼~慢慢的!”她一边继续指挥着圆圆通过呼吸法恢复体力,一边去感受胎儿是否能够自行转动体位。

“孟大娘,你去打一碗红糖鸡蛋水,给圆圆补充点体力,再加把劲,孩子就能出来了!”对一边焦急却插不上手的孟大娘说道。

她这时已经明显感觉到婴儿的头已经在慢慢转了,它没有被卡住!还是灵活的!只是之前一直用力把它往下推,导致它没办法转过来。

那么此时让产妇放松就很关键,放松后宫颈才能扩张,婴儿才能更快地转过来。

显然刚才陶秋菊教的廓清式呼吸法很有效,每次宫缩来袭,圆圆就赶紧呼气吸气,只觉得没有那么痛了,整个人也就没那么紧绷。

“你看你肚子缩是很有规律的,差不多是呼吸十次就缩一次,证明胎儿还很健康。”陶秋菊感受着她的宫缩,一边安慰道,此时对产妇进行心理按摩非常重要。

“来,你侧卧着,我给你按一下后背。”

圆圆听话地转过身子去,陶秋菊把双手放到她后背,按照记忆中的手法,沿着她的后背经络走向,以揉、搓、点按等手法进行产道按摩,帮助她进一步放松,助力胎儿转动。

边上的刘稳婆看不懂她的操作,却肉眼可见圆圆越来越放松,不由得心下一喜,只觉得这找来的人果然很懂,原本还有些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都正了过来,一脸期待地看着她一步接着一步的操作。

这时孟大娘赶紧端着红糖鸡蛋水进来,在陶秋菊的示意下,慢慢喂给t圆圆吃。

院子外的他们家人,见屋里的声音越来越小,不由得更是焦急,再又见到孟大娘端了红糖鸡蛋水进去,可来不及问,又进去了,一时更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

一个个在院子里忍不住踱来踱去,小孟子更是直接抱头蹲在屋檐下,直说“如果圆圆出事了,那我也不活了”,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少年夫妻感情好,让他爹和几个兄嫂看得都颇为不忍。

而屋子里,陶秋菊时刻关注着胎儿头位转动的情况,这种时候,必须趁孩子头位转过来,立马指挥产妇用劲,不然孩子头又会继续旋转过去。

“快!深呼吸!深深吸一口气!”她摸到了头上的囟门,赶紧叫道。

“憋住!憋住不要放!来抓住我的手,抓紧了!”

圆圆脸都憋得通红了,陶秋菊摸到她的腹肌和膈肌收缩,这才赶紧叫道,“呼气!然后用力!脚向下蹬,使劲儿!气不要泄!向下用力!”

“呼!啊!”圆圆不禁发出叫声,。

“很好,你做得很好!再等一下,我们再来一次。”这时候的用力需要配合着宫缩,只等宫缩来后再次用力。

很快宫缩便再次来了,她又引导着圆圆呼吸和用力,保证每次用力时间尽可能长。

“啊!看到头了!”边上的刘稳婆兴奋地叫道。

圆圆听到这话精神大震,连忙在再一次宫缩袭来的时候,照着陶秋菊的引导继续向下用力。

再几次之后,便是感觉身下一阵轻松,接着就听到刘稳婆激动地叫声,“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小子!”

陶秋菊满头满身的汗,手上还全是血,顾不得擦,就赶紧转头看新生儿,见孩子粉嫩嫩和胖嘟嘟的,正发出哼哼唧唧的哭声,不由得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

(二)陶稳婆//

当天一整个下午,陶秋菊都躺在家里恢复体力,实在是这助产太耗费心神和体力了,生出来后,见圆圆也平安无事,她下松懈下来。

只觉得整个人虚脱了,不过还硬撑着给孟大娘她们交待了几句产后护理知识。

如今其实不怎么讲究产后护理,很多做法都不对,不利于产妇子宫收缩和恢复,因此她不得不多提点几句。

这时候刚好汤大强找过来看情况,就谢绝了孟大娘一家的挽留招待,把她背回了家,直歇了两个多时辰才缓过气来。

“妈,你也太厉害了吧!这古代的难产都能处理!”汤小米坐在床头忍不住赞叹道。

“我也就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她的情况不算太糟糕,所以还能抢救回来,但如果再坏一点,我就束手无策了。”陶秋菊道。

“这古代实在是缺医少药,尤其是外科方面无法施展。”想到每年无数的妇女死于生产,她就觉得深深的无力。

汤小米见她妈有些消沉下来,连忙打趣道,“你这学医的技能实在是太有用了,妥妥的神医大女主配置啊。”

“真的,我觉得你才是我们家的女主角,要不是有我爸和我的拖累,你说不定就能靠着医术然后被某个大人物看上,然后从此过上宅斗甚至宫斗的精彩人生!”

陶秋菊拍了她手臂一下,“就知道皮,还被大人物看上去宅斗宫斗呢!如果没有你和你爸,我说不定一穿过来就抹脖子了,一个人在这里挣扎求生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赶紧死了重新投胎去找你们呢!”

对她而言,幸好这次是全家一起穿越过来的,所以才能努力积极乐观起来,然后坚强去应对各种情况。

汤小米听了这话,不由得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她妈竟然是这样想的,不过转念一想,换成自己,可能也是会做相同的选择吧。

正当她还想继续和她妈探讨神医大女主的可能性的时候,门外传来了陈氏的大嗓门。

“陶弟妹,我来看你了!”她说着踏入屋内。

“我真的是没看错,你真的是有点本事的!我都听说了,圆圆在鬼门关都被你拉回来了,还母子平安!你可真的是太厉害了。”她连声感叹道。

她想起上次在镇上的经历,又气愤地说道,“哼,上次那个小药童还说你是蒙的,狗眼看人低!”

陶秋菊好笑地拿开她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手,笑着说道,“我就是稍微懂一点,可说不得什么本事,更不至于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也是我自己生了这么多,多少有点经验了。”

“我刚可听孟大娘说了,说你那一套一套的,刘稳婆听都听不懂,可是却非常有效!”陈氏说道。

刚才从山上回来,听说圆圆生了,她第一时间就去了孟大娘家看望,一同去的还有别的好几家交好的同村妇女。

进门就听到孟大娘站在院子里给众人说当时的情况,她很会讲,把这分娩过程说得是一整个精彩刺激、跌宕起伏,听得过来探望的十几个人都忘记进屋看孩子了。

还是孩子再次哭起来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才纷纷进屋。

“她家里人现在很多,我赶紧回来了,来看看你。”陈氏接着说道。

“你现在可真的是在我们全村出名了,不,估计隔壁村也都知道了,刚那刘稳婆可是回去了,她肯定也会到处说的!”

“你之前真的是太低调了,有这本事都不说出来。上次小柱子也是,你那药丸子可管用了!”她语气非常激动。

陶秋菊不由得想掩面,实在是这农村的各种信息传播速度太快了,比互联网都不差多少了,搞得她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你皱眉干啥,这是好事啊,今后谁家生孩子准来找你,刚好刘稳婆年纪大了,我们附近几个村都没有新的稳婆。”陈氏说道。

边上的汤小米忍不住噗嗤笑出声。

“小米,你笑什么?”陈氏转过头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我就是突然想到今后可能会有人叫我妈陶稳婆,就觉得有点好笑,哈哈,陶稳婆!”她不禁再次笑出声。

陶秋菊忍不住拍了她一下,“别在这里凑热闹了,赶紧把弟弟们叫回来,你爹做饭了,我们准备要吃晚饭了!”

汤小米忍住继续笑的冲动,实在是她之前提的神医大女主,转眼就变成了乡村陶稳婆了,这女主气质荡然无存,一下子戳中了她的笑点。

眼见她妈瞪了过来,这才赶紧转身出门去找弟弟们回来。

陶秋菊这才转头去陈氏说,“弟妹,这稳婆不稳婆后面再说吧,现在先在我们家一起吃饭吧,尝尝你强子哥的手艺,他可会做饭了呢!”

陈氏连连摆手,“不了不了,我就过来看一下,家里也还有孩子们等着呢,我得赶紧回去了!”

说着转身就走,生怕被硬拉住在这里吃饭,毕竟之前可是发生过。

陶秋菊见她撒丫子就跑的背影,不由得好笑地摇摇头,转身自己去厨房了。

-

汤大强的厨艺向来是挺好的,可如今也是面临材料调料有限的困局,只能正常发挥把饭做熟。

今天考虑到陶秋菊辛苦了,额外把几个剩下的野鸭蛋都做了,除此之外就是一大盘野菜汤和一盘下饭的酸白菜,前几天刚找陈氏要的酸水泡的,味道正出来,勉强凑成了简单的一荤一素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