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9章三合一(顺利卖田、族学……
(一)顺利卖田//
看着袁小山两兄弟狼狈离开,汤大强拍拍衣角上的灰,沿着河边的土路,快步向村尾自家走去。
推开院门,只见满墙的牵牛花已经全都谢了,藤蔓上的绿叶已显露出枯黄,昭示着生机勃勃的夏天逐渐消退,取而代之迎来了丰收的秋季。
这个时候院子里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地上晒着的金黄稻子,在竹席上摊得很平整,尽情享受着金秋的太阳。
每一粒稻子,都凝结着全家人的辛勤劳作。
因为把它们从田间收回家,实在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工程,无数次的弯腰收割,无数次的捶打脱粒,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能真的懂得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汤小米现在对每一粒稻子就非常珍惜,比之她当初对头发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恨不得每一粒稻子都取上名字,耐心翻动让它们充分晾晒,守着不让鸟儿靠近一步。
这个时代稻子的亩产,良田的话平均下来差不多二百五十斤一亩,他们家十亩一共收得差不多二千五百斤生稻。
预计晒干后去壳能得到的一千五百斤大米,够全家人吃十个月了。
一家三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用日日再去买粮食了,心里安稳多了,前段时间的辛苦绝对是值得的。
几个崽崽出去玩了,家里只有陶秋菊和汤小米,一个还在炮制药材,另一个则悠闲地坐在树下守着晒席。
而汤大强这急匆匆带回来的好消息,便是他们家的田顺利卖出去了。
今天他一大早去镇上正是去办契书的,现在已经正式成交,拿回了卖田所得的二十五两银子。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古代的银子,之前只有铜钱,一家三口关着门,围在一起翻来覆去看个不停。
只见这银子,和之前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的外形独特、光鲜亮丽的样子大不一样,反而有一些黑不溜秋,甚至有几个上面还有牙印。
他们却一点都没有嫌弃,这可是货真价值的贵金属,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依靠。
要不是二点五斤实在太重了,都恨不得日日贴身带着,只得赶紧找个好地方好好藏起来。
这次卖田很顺利,秋收过程中,他们家就放出了风声,期间就不断有人来找着要买。
因为他们家这五亩田靠近门前河,浇灌非常方便,土壤也肥沃,是远近闻名的上好良田。
加上这一秋季大家都丰收,所以不少人家想着下一季继续丰收的,都想要再买点田囤着。
最终他们选择卖给了镇上一个大户人家,这户人家姓王,据说和彭城的王氏家族有点关系,算是实力雄厚的,想必买了他们家的田对现金流没啥影响,这才让他们下定了决心卖。
期间汤望河多次劝说汤大强和陶秋菊再考虑考虑,只说上次制作竹椅子得了钱了,咋还不够他们花销买药的嘛。
奈何他嘴都说干了,汤大强和陶秋菊还是卖意坚决,甚至还反过来对着汤望河一顿劝说,劝他鼓励族人们也卖一些。
说辞还是那一套,便是如今世道太乱,还是要多留一些金银铜钱在身边,对于田地这种不好携带的不要囤积太多。
为了避免自己被这舌灿莲花的两口子反劝,汤望河只得大手一挥赶紧给他们办了过契文书。
其实中间汤大强和陶秋菊也犹豫过要不要卖,毕竟如今拿着钱,除了买药材调理身体之外,并没有别的t营生可以做,田却可以种下去再收获一茬,两人如今深刻感受到这粮食可是好东西。
可斟酌一番后,实在是担心夜长梦多,另外两人也确实没有信心能够继续耕种好十亩田,便还是坚决卖了。
这次秋收让两人意识到,这农活真的不是谁都能做的,实在是生产工具太有限了,让习惯了现代各种工具的他们颇为不适,十亩田差点没把他俩累死,后面要不是汤显祖几兄弟帮忙,到现在估计都还没收回来。
现在他们家剩下的田只有五亩了,手里的银钱多了,一共二十六两(其中一两是之前的积蓄),压力一下子轻了很多,只觉得压在头顶上的乌云都消散了。
而此时的下河村宋老爹家,心情却被乌云笼罩着。
袁小山和袁小河两兄弟被汤大强一顿好打,鼻青脸肿地回到了家,引得好一阵鸡飞狗跳。
“这汤大强!谁给他的胆子,竟然敢随便打人!”袁氏看到自己两个儿子样子,心疼得狠,当即就尖利地骂道。
转头对一边的宋老爹发脾气道,“小河小山都被欺负成这样,难道你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吗?!”
以前小的时候,原身汤大强但凡敢对两个弟弟动粗,必然会被宋老爹压着打,以至于他长大后,哪怕力气比宋老爹和两个弟弟大得多,也一直是被欺负不敢还手。
这也是为什么袁小山和袁小河敢于去当面挑衅汤大强的主要原因,只觉得他是空长了个大块头,实际上是个软虾一只。
他们是忘了上次分家时候汤大强砸斧头的狠厉。
可这次却给了他们两人当头一棒,没想到印象中的软虾,竟然一言不合就打人。
关键还是他们兄弟二人一起上都还打不过,报官是不可能报官的,这种私下打架斗殴官府压根儿不会有人管。
找族里出头也没有意义,他们族可是一次又一次在上河村没讨到好,压根儿不可能为他们这点小事出头,况且也出不了头。
因此只得回来后互相撒气。
袁氏骂完后,宋老爹非常气愤,“我不睁眼看着我还能怎么办,如今已经把他分家出去了,我还怎么管得到他?!”
“分家了就不是你儿子吗?老子管儿子不是天经地义?就你不愿意出头!”袁氏理直气壮道,到如今她还想用父子关系道德绑架汤大强。
可宋老爹却清楚形势,“还老子管儿子,你觉得他如今还认我这个老子嘛!上次分家时候可是说好了今后不需要他管的。”
不禁想到前几天秋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去找汤大强回来帮忙,竟然连院子都没让进,不由得一阵窝火。
袁氏显然也想起了那一幕,一时讷讷无法言语,可心底又觉得有一团火,越烧越旺,转头又对两个儿子教训道,“你们无事和他说什么话?!理都不要理他,他们家可是又卖了五亩田,一家子的败家子儿,稀罕得搭理他们!”
袁小河捂着青紫的眼眶委屈道,“都是小山哥开头的,害得我也被打!”
“什么?你就没说话嘛?!不是你话太损,他会直接动手?!”袁小山还委屈呢,他可是肚子上挨了好几拳头,现在还隐隐作痛。
之前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两兄弟,就这样互相责怪起来。
经过这场秋收,没有了汤大强一家劳动力,他们所有人直接累得个半死,互相没少起怨念。
你觉得我做少了,我觉得你偷懒了,两房心里都存在不满。
“还不赶紧过去干活!都还有几亩田没收回来呢!就知道瞎咧咧!”眼见两个亲儿子吵起来了,袁氏连忙叫道。
她最近的脾气也是爆裂的很,就是秋收太累了,心里总是有一股无名火,搞得两个儿媳都躲着她。
“我身上有伤痛,去不了了!”袁小山丢下一句,回自己房间倒头就去睡了。
“我也不舒服!我也不去了!”袁小河也顺势撂了挑子。
站在一边的两个儿媳也飞快溜走了。
留袁氏和宋老爹面面相觑,两人都四十出头了,在这古代属实不算年轻,前段时间下了狠力气干活,也只觉得全身都要散架了。
可想到地里还没收回来的稻子,再不收就要烂了,不得不硬撑起来,佝偻着腰往田间走去。
宋老爹心里第一次有了点后悔的念头,倒不是后悔之前对大儿子一房不好,而是后悔把那一家的好劳动力赶走了。
要是大儿子一房在,这秋收主要是他们做的,自己一把年纪哪里至于如此辛苦。
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汤大强一家如今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那就是两家人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只得叹着气往田间蹒跚而去。
-
(二)族学堂//
这边收完了稻子的汤大强两口子,按照之前计划把孩子们都打包送去上族学了。
每天上午两个时辰在学堂识字,下午回来汤小米再额外教他们一些小学数学计算知识,并讲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给他们听。
汤小米只觉得自己的人生角色有点跳跃太快了,明明才还是花样年华,恋爱都还没谈一个,怎么一下子就跳到辅导孩子学习的阶段呢?
可是汤大强和陶秋菊都忙得打脚后跟了,这艰巨的任务就只得她扛起来了。
幸好几个弟弟都乖,连最不爱认字的汤承武都逼自己努力跟上她的教学步伐。
“大姐!我还是喜欢你教的,你一说的我就会,你讲的那些故事也好有趣,可楚夫子一说话我就想睡觉。”汤承武苦着脸抱怨道。
汤小米只得回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她已经足够忙了,实在是无法再加一项语文教学任务,他的识字还是得在族学堂完成。
如今她就是这个家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会儿被她爸叫过去递东递西,一会儿又被她妈叫过去帮忙,一天到晚也是转个不停,给弟弟们讲故事都要挤时间。
“我觉得楚夫子教的挺好的,就是认字嘛,很简单的。”一边的汤承文理所当然道,透露着好学生的凡尔赛,还凡得不自知。
汤承武只觉得自己受到了一百点伤害。
另一边的汤承财则接过话,“就是啊,大哥,你就死死记住就行,记住了就不会忘了。”
汤承武受到的伤害瞬间翻倍。
他很想说自己记不住啊,实在是转头就忘了,不过到底顾念着做大哥的面子,咬着牙没说出来,只得下学后拼命加学。
汤承文则是下学后自己会额外学,拿着汤大强给制作的沙盘,不仅认字,还一遍又一遍的写,越写越工整,每每能得到爹娘和姐姐的夸赞。
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他两个兄弟有苦说不出。
汤承武、汤承财:兄弟,咱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卷啊?
而大湾汤氏这次,也送了十几个孩子过来上河村族学这边上学,其中竟然还包括五个女孩子。
楚童生最终还是答应了收女学生,每年同样收三十斤米作为束修。
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族长要提这个,倒不是觉得有伤风化之类的,如今男女大防这方面还没有太保守,只是觉得没必要。
和当初汤望河想得一样,觉得女孩子终归是别人家的,花粮食识字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汤望河写信给主支的汤显通的时候,提了一嘴女孩子进族学的事情,得到了汤显通的大力支持,只说他自己家的几个女儿和妹妹都是识文断字的,女子识字的意义重大且深远。
这样大家才不再反对,也才说服了楚童生答应。
不过送家里女孩去认字的到底不多,他们村6岁到12岁的女孩有三十多个,却一共只有五个送去族学。
反而是大湾汤氏那边,6岁到12岁的女孩一共只有十多个,却送来了五个进族学,他们显然要更开明一点。
这一批去族学的女孩,就包括汤甜甜和汤欢欢两姐妹以及汤凤儿。
“什么?你不去?!”汤欢欢瞳孔震惊,“不是说是因为你要去,所以才让族长爷爷去说的吗?那你当初提啥?”
和汤甜甜不一样,她是一点都不想去族学识字念书,只觉得没意思得很,还不如在家里干活,可她爹汤显宗看大哥都送女儿去了,便说什么也要让她去,这才被逼无奈也每日上午要去两个时辰。
此时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她不禁就嘟着嘴对上了汤小米。
“我就是顺口一说嘛,哪里知道族长爷爷当真了。”汤小米尴尬地说道。
都是t她爸当时嘴快,没和她商量一下。
不过到底她是支持她爸推动这事的,汤欢欢因为性格坐不住所以不喜欢,但对其他女孩子来说却是难得可贵的机会。
“欢欢你可不许埋怨小米妹妹,你不想去,可多的是人想去,你没看隔壁朵朵和大余都特别想去的,可他们家舍不得出米。”汤甜甜赶紧说道,“我爹说了,我们读两年识得一些字,今后会受用一辈子的!”
这句话汤欢欢最近已经听了好多遍了,此时堂姐又说,只得点头答应,按耐住性子,接下来日日上午去族学堂。
一时村子中间族学堂那块,多了二十多个孩子,更是热闹了许多。
大大小小一共四十多个孩子,坐在由祠堂改成的教室里,朗朗念着书。
清脆的读书声传出去好远,听得在田里忙碌的大人们只觉得更有干劲了。
孩子在识字,田里又丰收了,一时大家这心里都洋溢着满满的高兴和干劲,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
(三)水力磨坊//
而汤大强琢磨的水力利用也终于有了眉目。
他考察了一番后,计划在门前河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一个水力磨坊。
原理挺简单的,就是利用流水的动力来推动水轮旋转,从而驱动磨盘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