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50章 第 50 章 二合一(逃走、抉择)……

第50章 第 50 章 二合一(逃走、抉择)……(1 / 2)

第50章第50章二合一(逃走、抉择)……

(一)逃走//

当天晚上,三拨人于临时营地汇合后,汤氏三族要离开的人总算是齐了。

其中上河村四百多人,大湾村四百多人,以及彭城四十多人,一行一共将近一千人。

挤满了这一大片荒地,荒地上密密麻麻四处都是火堆,以及三角尖顶的简陋防风帐篷。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就收拾了行囊,列成了比之前更长的一条蜿蜒长龙,沿着山间土路继续前行。

照样是马车和驴车走在最前面,里面装着重物和老幼,其余人则背着包袱、背篓,推着板车,紧紧跟在其后。

汤小米和几个弟弟走在整个队伍的中间位置。

她之前还嫌弃官道坑坑洼洼,这会儿就开始怀念官道的好了。

实在是对比之下,脚下的土路更破烂,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起来更加费力。

迎着冬天的晨曦,终于又爬过长长一道坡,爬到了一个小山包的顶部位置。

汤小米整个人站到最高处,伸长了脖子往前后看,恍惚间只以为自己身在了红军长征队伍之中。

实在是前后全是排列的人头,一声声沉重的喘息,一具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体,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面孔,一双双带有希望和信念的双眼,伴随两边寂静的山林和寒风的呼声,构成了一幅和历史书籍及影像中看到的,与长征一样的壮丽场景画面。

更别说他们这一行,还和长征一样,都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就连大家脚上打的绑腿都类似,这是大湾汤氏教给大家的,他们南下路上无师自通地发现了长时间走路会使腿部肌肉疲劳,而用布带子紧紧绑住腿,可以有效减轻腿部的负担,缓解疲劳。

只是红军长征是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攻,而他们则是为了躲避王家官兵和土匪的双重夹击。

并且他们人数远远没有红军多,当年红军长征出发的时候可是有20多万人,到结束的时候也还有5万多人,其中主力3万余人,他们这一千人不到的队伍显得少多了,远远比不得长征场景的宏大。

另外方向也南辕北辙,长征是一路向西北,他们则是一路向东南。

不过,她看着这幅场景画面,心中还是忍不住冲出一股豪气。

这一瞬间,她心中瞬间相信自己和族人们,一定能像长征的先辈们一样,因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终将战胜一切困难!

她只觉得现如今自己在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幅画卷,也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精神,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今后也很可能会传给后人,持续激励着后人。

并且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大家,让大家未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都能够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迎面刚好一阵风吹来,她深吸一口新鲜冷冽的空气,让空气充满肺部,然后用力地喊出一声,“啊~~!”

随着这一声喊出,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仿佛所有的压力、烦恼和恐惧,都随着这一声的喊声消散在空气中,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烈的自信和力量。

一时,喊叫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起来,惊起北方逃过来过冬的飞鸟无数,以及不少族人都向她看过来。

她不由得赶紧对四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一副小儿姿态。

大人们见她这样子,不由得都包容的一笑,反正现在距离人烟已经非常遥远了,这样小孩子的一声叫声,还不至于会把土匪野兽之类的吸引过来。

而她前后的小孩子们纷纷有样学样,下一次过到山顶的时候都要大声呐喊一声,一时间仿佛要把整个山峦唤醒似的,仿佛连天空都被他们的豪情所震撼。

这一过程,持续了好一会儿,无论是否有呐喊出声的人,在这一刻都觉得有所发泄。

大家收拾了心情,一股豪气快速下了山去。

而另一边队伍最前面的其中一辆马车中,除了几个看守的大人,坐了十来个两三岁的小孩,包括汤承宝和黄西儿家的小豆豆。

这马车只装小孩子的话,一辆车里面能塞十多个。

车壁四周围上褥子,免得头撞到车厢上,其余便任由他们挤来挤去、滚来滚去。

这些小孩子们听到外面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叫声,随着马车下坡的摇晃,瞬间觉得更加好玩了,一时纷纷你挤我、我挤你,咯咯咯笑个不停,笑声也传出好远去。

听得后面的众人都心情更加松快了t些,只觉得走起来更有劲了。

又在外面露宿了一晚上,陶秋菊的退烧药再次用去一大半,大家终于绕过了睢宁县城。

再次踏上睢宁县城里延伸出来的官道,没有驻足,便一路加速往下邳方向赶去。

汤小米曾经沉迷过一段时间三国志网游,就没少在“下邳”跑地图。

可是真正走在去下邳的路上,只觉得和游戏中体验完全不一样。

游戏中随随便便动下鼠标就能传送到下一个城市,如今现实中,却得一步一步走断腿。

可无论如何累,众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全靠信念支撑着。

等王家的人找到上河村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出徐州界内,进入邳州范围内了。

原来王州牧派出去找王大管家的,整整四天后才找到上河村,却只找到一堆烧焦了的尸体,勉强能辨认出是王大管家和府兵们。

“这……这……竟然是遇到了土匪?”其中一个官兵猜测道。

“那怎么没有看到别的村民的尸体,只咱们的人?”另一个官兵疑惑道。

“说不定是被掳走了,王大管家带着他们过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土匪洗劫村子,然后土匪人多势众,见他们是官兵,就把他们都杀了?另外把其他村民都掳走了,你们看这四周可是残破得很,显然是被土匪洗劫了。”其中一个官兵这样解释道。

其余人都不禁点点头,显然认同了这一个逻辑完整说法,忽略掉一些不合理的细节,回去报信去了。

一时收到信的州府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敢相信土匪竟然这么残暴,已经开始洗劫村子了,还是连着两个村,一个活口都还没留下。

王州牧顾不得自家的王大管家,也暂时管不上自家和汤氏的恩怨,连忙就去找武宁节度使,质问他为什么没有派人去剿匪。

自然和武宁节度使一阵争执。

王州牧说你答应了我却没去,便是说话不算话,你囤兵那么多,也是有维护治安的职责在的,竟然这般不尽责!

武宁节度使则说我哪里答应你了,我只说会去查一查,我不是查了嘛!再说地方治安可主要是你州牧的责任,你王家用着府兵办理私事,却没有功夫去剿匪,明明是你的责任更大!

两边各不相让,实在是这匪患已经算得上是大案了,朝廷如果有空是会怪罪下来的。

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就看谁背锅了。

显然两人都不想背锅,在商量下一步剿匪计划之前,就互相就推卸起责任来。

只王夫人收到消息后大发雷霆,恨不得立马行动。

只是她的行动不是想着冲土匪,而是愈发怨恨上了汤若芙和整个汤家。

她不管具体是土匪还是什么匪杀的人,统统都怪罪到了汤若芙头上,和当初她儿子的死一样,只偏执得觉得都是汤若芙的原因。

一时只觉得这汤若芙实在是欠自己家太多,不找回来难以解恨,尤其开春后天气暖和,她儿子就不得不下葬了,寻人之心不由得更加迫切。

可是之前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现在更难了。

等李县令的消息、野渡口船的消息、汤显通一家不见了的消息纷纷传来,汤氏众人已经跑到了下邳城外了。

原来睢宁县李县令的消息路上耽误了,野渡口锁住的船好几天之后才被王家人看到,王船夫被汤显甲等人绑着拖到了下邳都没放,就怕他报信。

而率先确认了汤显通一家跑路信息的刘别驾,更是没有第一时间去告诉王家人,而是私下里偷乐,“竟然跑了!还以为是个骨头硬的,没想到就这样灰溜溜逃走。”

只觉得他汤别驾这样一走,那可就是挂印离去了,职位自动取消,这整个治所终于只有自己这一个二把手了,一时就忘了去王夫人那里报信。

以至于等王家的人把所有消息串到一起,跑路的汤家人已经进入下邳城里了。

下邳城作为邳州的治所,规模可比睢宁县要大得多,甚至和彭城不相上下了,光内城就有好几万人。

城大而富贵,工商业颇茂盛,来往人口众多。

汤氏这一千人没有被为难,只是排了大半天的队接受检查,然后就都顺利进了城。

偌大的内城,找个不起眼的地方,轻松就藏匿了起来。

出了徐州且进了内城,王家再想寻人,可就难上加难了。

原来照样是汤显通和汤大强等人驾了马车提前赶过来,打听到现如今入下邳内城容易,便率先进了城,找了牙行临时租了两个偏僻的大宅子。

等后面的人都进了城,直接就低调进了宅子里。

一时廊道里都挤满了人,每间屋子里都是打满了地铺,终于才把所有人挤下。

不过大家也不嫌弃,住了这么多天野外,能有片瓦遮身,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