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54章二合一(启航出发、抵达……
(一)启航出发//
随着“轰隆”一声,大船开动,逐渐驶离渡口。
汤小米挤在船舱里,用力踮起脚探出头,只勉强看清繁忙和喧嚣的渡口被远远甩在身后。
而船舱里,全是汤氏族人。
大家挤挤挨挨在一起,有的坐在地板上,有的靠在墙壁上,有的甚至只能站在狭小的空间里。
不一会儿,船舱里的空气就开始污浊。
人堆中的汤小米,只觉得这幅画面逃难感十足。
不过和经典的逃难场面有所不同的是,大家脸上的表情不是恐慌和不安,而是充满着新奇和兴奋。
被围在中间的小孩,更是不嫌脖子累,一直伸长了往外面看,企图看到船外面的景致。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还是第一次坐船,更别说还是坐这么大的船了。
一时船里全是各种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大家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经了这一路,彭城汤氏那些人,以小李氏为首的,也不讲究了,放下来官夫人的架子,同样盘腿挤在船舱里,和周围人闲聊着各种话。
不同于刚出发的时候,三族人之间界限明显,基本上只自族里和自己族里的说话。
而现在界限已经不再明显,没人在乎边上坐的是不是同族人,反正大家都姓汤,且一路下来各种共同话题可以聊,一时整个船舱里更是热闹。
汤大强几人则正站在船头,一边看着王老板等人掌控船头方向,同样一边闲聊着。
“你们为什么要去金陵?”王老板好奇地问道。
他知道这一行人都是从大梁徐州逃过来的,当时还好生震惊了一番,实在是没想到大梁竟然已经要到逃离的地步了。
的确有听说那边连连战争,但最南边的徐州、邳州都没有受影响吧,何至于全族这样逃了,王老板表示不理解。
不过汤氏众人也不需要他理解,他们就是这样先知先觉,怎么滴,跑得快,怎么滴。
王老板只得表示不怎么滴,你们愿意就好。
而现在,他对于这一行人去金陵又是表示不理解。
只能说这王老板属实是个比较有好奇心的人,收了船费还不满足,还得打破烧锅问到底似的。
或者是开船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了,总得聊一点什么打发下时间。
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然就是最好的闲聊话题了。
而听了他的问话,汤大强理所当然道,“据说那边不是大城市嘛,机会多,我们族人去了总能混口饭吃。”
“哎哟!那你们可误会了,金陵那边刚建城没多少年,都还荒得很,哪里算得上大城市,好多东西都没有,还需要靠从扬州运过来。”王老板一边盯着前面的方向,一边说道。
边上的汤显甲等人明显震惊了下,他们对大梁以外完全不了解,只听汤大强怎么说的就以为是什么样。
现如今王老板所说的,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
“金陵不是大城市吗?好多诗句里都有描写它呀,我不懂诗词,但也听过不少。”汤显甲疑惑道。
“那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早衰败了,我要不是为了补给干净水,都不会在那里停靠。你们想去大城市,直接去江都就好了,那边才是真的繁华呢!”王老板道。
“我这船过几天就会继续去江都,你们要去的话,可以给船费便宜一点。”他接着说道。
听了王老板这话,另一边的汤显通,露出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
实在是近些年混乱,他对南方的关注较少。
但的确从唐朝以来,他熟知的诗词里大都是感叹金陵衰败的。
比如李白写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唐彦谦的“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韦庄写的“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刘禹锡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描绘了金陵的历史变迁。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内容都属于怀古诗,缅怀六朝繁华,他都是熟读成诵的。
不过现在毕竟过去了一百多年,他还以为这些年金陵又发展起来了呢,一时就想当然了,没想到竟然还没有。
一时,众人都不由看向汤大强。
汤大强却丝毫不见慌乱,淡定地说道,“百废待兴,那不是挺好的嘛,这样子的地方,我们过去了才有机会,不然去江都那种大城市,城市大,居不易,多不好啊!”
大家伙儿听了这话,不由得想了下,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城市大,居不易。
转瞬又回过神来,但当初你的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可是说大城市机会多啊。
汤大强嘿嘿一笑,赶紧转移话题。
这当初说没说的,不重要嘛,追究个啥呀,赶紧唠点别的吧。
因为他想起来了,当初汤小米是悄悄给他说过这的,说隋唐以后,金陵已经没落了,直到后面很久之后才会再度崛起,只是他给忘了。
他只记住了金陵就是南京,想当然就编了个大城市机会多的理由给族人们。
反正说辞不重要,结果去了就行。
回到船舱,他悄悄给汤小米说起这茬。
汤小米不禁扶额,实在是之前给她爸说的那么多,他竟然都忘记了。
南京在现代是大城市,但是在五代十国的如今,还真的不是。
现如今的金陵城,真是如王老板所说的,啥啥没有,处于新建的阶段。
这金陵城的历史,汤小米记得挺清楚的,实在是南京作为一个极其富有历史感的城市,在任何有历史兴趣的t人看来,都会好好研究一番,她当年就没少研究。
因此她知道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中间经历各种起起伏伏,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烟尘。
就连名字都有过七十多个,其中耳熟能详的金陵、建业、江宁、建邺、建康、应天、天京,都是它的别称。
最早追溯到春秋时期,金陵那时候还只是一片蛮荒原始森林。
直到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威王,因为观测到此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号金陵,并在此筑起了金陵邑,金陵的名字由此而来。
楚威王用心规划城市布局,建设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商业街区,希望能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为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楚国的没落,以及时间的推移,金陵邑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
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金陵邑才再次迎来了繁荣。
孙权在此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并以石头城为都。
这是金陵的再次崛起,意味着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领域,向下辐射,引领了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南方地区的发展。
金陵也因此长期成为了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尤其是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陵多次成为都城,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前后相继的帝国都曾选择在此建都。
据记载,当时的金陵人口已达28万户,超过了一百万人口,这使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并且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历史著名的王谢家族,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因其在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
此时期,金陵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巅峰。
可是历史来到隋唐时期,金陵城又再次没落。
隋文帝把都城迁移到北方的长安之后,为了杜绝金陵的帝王之气,防止地方复辟,竟是直接下令将六朝宫殿“平荡耕垦”。
短短几天时间,就把整个金陵城给平了,改成了农田。
到唐朝时,继隋毁城之后金陵被进一步打压,金陵的历史地位可以说达到了其历史上的最低点,多数时期甚至不是州郡治所。
后面近三百年的时间,那里都是废墟一片。
金陵早就没有了“士族”,而“堂前燕”也早已飞入百姓家了。
直到南吴前几年开始在这里再度修建城池,才稍微恢复了一点人气,不过离都城江都肯定是差得远的。
所以王老板没说错,那里的确还荒得很,处于什么都缺的状态。
不过汤小米知道,再过十几年,这里将会再度崛起,再次成为都城。
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后,金陵才成为她南下的首选。
想一想,假如你知道一个地方十几年之后会成为一国之都,那肯定要趁它崛起之前赶紧去占地方的呀。
哪怕开始荒芜艰难点,但只要能站稳脚跟,后面那岂不就是京城人了!
房价岂不是蹭蹭蹭涨,想想就激动,有没有!
想到这里,汤小米不由得偷笑出声。
却把边上的朱大龙吓了一跳,只见他悄悄捅了捅汤承武,自以为很低声地说道,“你姐姐怎么回事,精神不太稳定的样子,不会有什么毛病吧?”
汤小米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翻了个白眼道,“你的声音挺大的,我听得到的,麻烦再小声点。”
朱大龙没想到被当事人听到了,当即不好意思摸头嘿嘿一笑,不过还是好奇地问道,“那你偷着笑什么?这么高兴的样子,说出来听听?我正好无聊的呀。”
汤小米瞟了他一眼,直接一句,“美女姐姐的事,你少打听。”然后就转头不再搭理他。
朱大龙正要反驳“什么美女,我怎么没看到。”
又注意到她说的话后面还有个“姐姐”,赶紧转了舌头,就要说“你明明比我小,为什么要自称姐姐!”
可是话没说出,汤小米就把身子都转过去了,直接背对着他坐。
朱大户连着两句话吐出来又吞了回去,不由得憋得他难受。
可是这会儿,前后左右都坐满了人,他想绕到汤小米正面一吐为快,却奈何转不开。
只得对着汤小米的背影嘟囔道,“你这人说话太奇怪了,还自称美女姐姐,没有一点对的,全错了!”
汤小米翻了个白眼,假装没听到,懒得搭理那个小屁孩。
只汤承武拍了朱大龙一下,正色道,“我姐姐说得对,别人的事情,你瞎打听啥,还不让人乐了,管得太宽。”
汤承武只觉得自己只轻轻拍了一下,朱大龙却猛地咳一下,差点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