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80章 第 80 章 二合一(下水道、港口)……

第80章 第 80 章 二合一(下水道、港口)……(2 / 2)

还有一磨,则是将煅烧后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有时还会加入一些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共同磨细成为最终出厂的水泥。

“但是,这些都是用大型设备进行的,水泥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型设备重资产企业,大型水泥企业,每条生产线设备资产都是价值几个亿的。”汤大强补充说道。

“现在可没有这些设备,如果都手工做的话,效率很低的。”他摊手表示无能为力,制作个筒车磨坊他还能做到,这大型设备他就没办法了。

果然他是专业的,一番话下来很有说服力。

汤小米瞬间只觉得穿越小说都是骗人的,什么土法制作水泥压根儿不靠谱。

想想那些材料可是石头和铁,要手工磨成粉的话,一天估计只能磨一点点,完全不够用的。

如果采用人海战术的话,又失去了使用它的初衷,压根儿没办法提高效率。

陶秋菊同样也只得打消大规模使用水泥的念头,只交待道,“那还是想着如何用石头砌筑吧,不过你可以制作一批试一下,后面哪怕不大面积用,关键地方用一用也是可以的。”

汤大强点点头,心里在琢磨如何把水力和这水泥结合起来,看能不能提高下效率。

转头三人继续说起金陵港口建设方案来。

这港口修建,要比下水道稍微简单一些,毕竟占地面积有限,不比全城的工程量。

汤大强根据之前看过的纪录片回忆,把整个港口建设,分为水上工程和水下工程两部分。

其中水下工程主要是围堰,用于阻挡水流进入工程现场,为后续下水修建提供便利条件。

围堰之后,则需要进行基坑挖掘,一般都是按照台阶式开挖,基本原则为下超上欠、超欠平衡,以此来确保边坡与设计需求相符。

陶秋菊听得连连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汤大强受到鼓舞,继续把前几天呕心沥血的思考全部说了出来。

至于水上工程,则有码头、锚地、防波堤、护岸和船坞五大部分。

码头是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场所,一般是先打木桩做地基,一般要打入河底淤泥内以增强底部稳固性,再在木桩之上逐层垒砌条形石块而修建。

再在码头上规划出来锚地,供停泊时用来固定船舶用的地方。

码头四周还会设置防波堤和护岸,防止水浪冲击和侵蚀。

最后则是在码头边上修建若干个船坞,用于船只的停靠和维修,最简便的一种方式是在河边挖大坑,形成一个湿船坞,使得坑里的水与河水相连。

这一块古代应该已有成熟的技术,北宋中期在汴京修建的一座船坞可以容纳二十多丈的龙船。

等汤大强把这五大部分介绍完,陶秋菊不禁思路清晰多了。

难怪做管理的,都喜欢听程。

“你这提前功课做得挺好的,让我心中有了数,不至于无从下手。只不过这些具体落地实施,都还是很专业的,我需要去扬州要人去。”陶秋菊沉思后说道。

汤大强点点头,“是的,我说的都是纸上谈兵,具体还得专业的师傅来指导修建。”

“你倒是很谦虚,不过水泥你要记得给我去鼓捣,我十天后应该就能回来,到时候让我看到样品?”她希冀地看向汤大强。

汤大强最受不了她这种眼神,还能怎么办,答应下来然后埋头去研究配比去呗。

汤小米同情地看着她爸,果然是被她妈拿捏得死死地。

不过没容她同情多久,转头陶总给她又分配了任务,“你接下来要没事情做的话,把这城墙替我走一遍吧,这城墙修建也需要提上日程,谁知道哪天就能发挥抵御外敌的作用呢。”

这个任务说出来,汤小米还真的没法儿拒绝。

因为她对这城墙考古还挺有兴趣的,当即也是颠颠儿答应了下来。

只能说,陶总把他们父女两,都拿捏得很死。

不仅他俩,其余管事也都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管事被拿下后,她提了吕管事上来,让他负责继续采买石料木料,只是需要按照她的要求去买和做账。

另外之前汤显通去后山找木材活计,她又找了新的管事来继续做,还有之前寻找石矿的队伍也又动了起来,还是需要把周围的资源都利用起来。

至于她自己,则赶紧去扬州去了。

而跟着她一同去的,除了徐温给的官兵们,竟然还有朱大户和朱大龙父子俩。

朱大户自从买了汤大强的铅笔芯制作配方后,一直心心念念开一个铅笔工坊。

可是后面疫情来了,压根儿没办法去做。

好不容易疫情控制住复工复产了,他则赶紧去找了县衙买了西城门城外的一块地。

挖了小河沟引了水过来,上面搭建了简单的工棚,铅笔工坊就这样开张了。

工棚的四面都是透风漏光的,不过里面三十个大人流水线形式忙活,也比之前半大的孩子们做的像模像样多了。

只是他们制作出来的第一批铅笔,在金陵城里已经销不动了。

金陵市场空间有限,就县衙和徐家管事们日常用用,县衙里大部分时候还是习惯于毛笔,所以大头还是管事们那边。

但是管事们那边,之前买了孩子们制作的两大批,已经可以用好长一段时间了,估计年底都不需要再买。

所以朱大户必须得去外面挖掘市场,而这个外面,自然就是扬州,于是就蹭了陶秋菊的便船。

陶秋菊对此倒是喜闻乐见的,她笑着说道,“这铅笔虽然是小生意,但是做好了,也是有大利润的,今后可以作为我们金陵城的拳头产品往外卖。”

朱大户连连点头,“还得感谢大强的方子,果然是神奇,稍微加了一点材料,这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写写画画。”

“还有得再次感谢陶大夫你愿意带我们这一趟,不然为了这小小的铅笔t,专门坐船跑一趟扬州,来回路费就少不了。”他诚恳地感激道。

陶秋菊继续笑了笑说道,“我也不是特意为你们开的例,不仅是你这铅笔生意,后面金陵城但凡有啥别的能拿出去卖的,我都是愿意捎带的,大家把生意做好,挣到钱回去,也是给金陵发展做贡献嘛。”

“陶大夫果然巾帼英雄啊,从大局出发,眼界高远,实在是佩服佩服!”朱大户马屁道。

他身后的小儿子朱大龙有些不忍直视,只觉得他爹太谄媚了吧。

朱大户悄悄瞪了他一眼,回去自己船舱后低声呵斥道,“这汤家可是今非昔比,陶大夫入了徐家的眼,如今总揽全城建设,可是鸡犬升天了!”

“可是陶大夫明确说过,不允许汤氏族里和我们这些人,借着她的关系胡作非为的。”朱大龙嘟囔道。

这的确是陶秋菊说过的,两位族长也对大家耳提面命,只说之前是怎么样的,今后还是怎么样,万万不能惹事拖后腿。

“胡作非为自然不允许,但是我们这是正经生意,别人就无话可说,你没听刚才人家陶大夫说的?只要是有正经生意的,她都会捎带一程,不然我们这去扬州,来回花费卖多少笔都赚不回来的。”朱大户说道。

他倒是看得明白,这仗势欺人自然不许,但是陶大夫并不是那等迂腐的,这借势行事,应该是可以的,只要没有损坏徐家的利益,甚至有利于徐家的,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乘势到位,这生意不愁做不起来。

朱大龙听得似懂非懂,自己个儿去思考了。

而朱大户盯着眼前初步长成的小儿子,再想到汤大强家的闺女,不禁有些意动。

“你和汤小米关系挺好的吧?看你们经常凑在一起。”他问道。

“啊?没有吧,我是和承武玩儿,他老挨着他姐,我和他姐不熟的!”朱大龙连忙说道。

朱大户不禁幽幽地说道,“那你不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啊,赶紧趁机熟络起来啊!”

朱大龙一时还没明白他爹的意思,只嘟囔道,“汤小米那个小丫头,可古怪了,我和她有啥可熟络的。”

朱大户看着小儿子没开窍的样子,不禁敲了他的头一下,“你现在都十好几岁了,怎么还这么笨,你不要找媳妇儿啊!”

朱大龙听了这话,一下子满脸通红,急得跳脚道,“我还小,您说这个话干什么,再说我哥都还没找,怎么又说到了我!我要找也不会找汤小米啊!”

“要不是你哥年纪太大不般配,你老子我岂会想到你,人家还不见得能看上你呢!”朱大户气呼呼道。

朱大龙还在跳脚,朱大户及时让他闭嘴,父子两背对背气呼呼不再说话。

而远在定淮门边上试验水泥配比的汤大强,还不知道有人惦记上了他女儿。

朱大户最好别找他提这茬,提了估计都会被他赶出去,他心目中自己女儿还才十一岁,还是个孩子呢!

不过十一岁在这古代,其实不算小了,可以先定了,再过两年等到十三十四岁就可以成亲,也是有的。

所以最近两位族长就有些着急,实在是村里一些适龄男女青年,问题亟需要解决。

比汤小米大的姐姐比比皆是,比如汤欢欢、汤甜甜,都是十三岁了,此时下定刚好。

甚至小麻花都十六岁了,和她差不多年纪的有五个,都需要解决。

此外男青年那边,十七八岁的,像小柿子等好几个都十八岁了,可以说是大龄青年了。

当初在上河村那边,一些青年其实是有说好的亲事的,但后面不是要逃荒嘛,就不得不作罢,总不能自己家这边都还不确定,就带着人家女方逃荒吧。

而现如今,他不禁接着头痛起来。

族里人数虽然不少,但是今年以来,竟然都没有听到有谁家怀孕的喜讯。

他还不知道是陶秋菊之前普及的避孕之法起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现在属于建设起步期,不是怀孕的好时机,所以有意避开这段时间。

他只以为是成婚的人太少了,不利于下一代繁衍,所以就赶紧和汤望同商量起来。

只是这嫁女儿还好说,陪嫁些银钱物品,就能嫁出去了。

而这娶媳妇,熟话说筑巢引凤,他们一族连个巢都没有,还都是搭建的帐篷,有谁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嘛。

这日,汤望河和汤望同,随着去南城做工的族人们,也同去了南城那边。

两人找到了牛家的族长,准备去唠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