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地面工程还没有修好,所以看不出效果,但是听了陶秋菊的描述,说这里今后的停泊能力,将有边上老渡口的二十倍,还是扬州的两倍。
严可求不禁露出了满脸不相信的神色,不是他老顽固,而是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啊有木有。
扬州的两倍,扬州可是都城啊,那金陵今后岂不是比扬州的地位还重要?!
所以他第一反应就是瞎说的吧,但到底知道陶大夫不是信口雌黄的人,所以没有表达出声。
不过到底是没有忍住,质疑起来,“真的有这么大吗?为什么要修这么大,有必要吗?”
陶秋菊自然不会告诉他金陵今后就是会成t为比扬州更大的都城,而是从金陵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程度,一番畅想了金陵城今后的发展,至少是几十万人口的规模。
以及为了匹配未来的发展,必须要一次到位建了更大的港口。
这一个大饼画下来,听得严可求这个老狐貍,都快要忘了金陵此时才是个几千人口的小地方,全部心神都被陶秋菊的一番展望吸引过去了。
还是徐知诰问起了关键问题,即现如今金陵城的人口问题。
“现在户籍人口七千,相对两个月前增长一千不到。”陶秋菊说道。
严可求听了这话才回过神来,当即就想嘲讽,这么点人,如何发展到二十万人,可真的是能瞎说!还建设这么大的港口,能用得上嘛!
不过没容得他开口,陶秋菊马上补充说道,“不过我们还引来了六千流民,目前正在参与城建工作,最早的一批下个月即可完成建设任务正式恢复自由民,相信他们都会选择在金陵落户,到时候我们就有一万多人口了。
“相信到年底再去引入一次流民,到时候我们就能到两万人口,这个增长还是是会很快的。”她补充说道。
这可是短短两个月时间人口翻了一倍啊,严可求只得赶紧把嘲讽的话又吞了回去,要是能这样翻倍,那几年后几十万可真的是指日可待啊。
“噢?看来是北上引入流民的事情做得很好?”徐知诰感兴趣地问道。
“是的,多亏了李县尉,带着人手去那边足足归拢了六千流民,且大都是青壮,大大弥补了城建的人手不足问题。”陶秋菊解释道,着重点了李县尉的功劳。
徐知诰不禁赞赏地看向后面随队的李县尉,看得他一脸激动,没想到还能得到大领导面前的出头机会。
李县尉一边心里暗暗感激陶秋菊为自己说话,一边赶紧说道,“实在是大梁那边局势恶化很快,流民四起,让我们得了机会。”
“那你也做得不错,趁机顺利送达这么多人过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辛苦了。”徐知诰点头夸赞道,“关于北方的形势,待会儿去了县衙我们细聊,你给我们细细讲讲,我们近来一直关注常州战事,还不知道北边大梁具体怎么样了。”
“好的,陶大夫命了我写了一份详细的观察报告,已经写好,稍后就呈报给您和严大人。”李县尉赶紧恭敬说道。
徐知诰满意地点点头,连严可求都不得不点头说道,“你做得很好,你的报告我们看过之后,要是言之有物的话,后面可以帮你呈给徐公。”
他们虽然在大梁有布了探子,但是探子报回来的,可能和他们这些私兵看到的不尽一样。
所以严可求第一时间就想着送一份去给徐温,便于他进一步在朝堂上抛出来,用以指导南吴下一步的方略。
这严可求虽然一直和徐知诰不对付,连带着对陶秋菊等人都有些看不惯,但不得不承认他还是一位看得比较高远的政治家。
而听了他这话,李县尉更是一脸激动,能在徐温那里露脸,已经是他最大的褒奖了。
陶秋菊见气氛很好,然后便引着众人离开港口,沿着大马路继续往前走。
他们这些人被两侧的护卫们围在中间,幸好这大马路足够宽敞,以至于没有堵住来往同行的车马百姓。
徐知诰看着马路两边空地上,密密麻麻搭建起来的围栏和帐篷,好奇地问道,“那些是什么?怎么围起来了?”
陶秋菊站了出来继续解释道,“那里面便住的是引入的流民们,避免他们入城后导致城内治安问题,所以小徐县令便主持了把这些人都留在城外,分块管理。”
“到目前为止,一共六千流民,都安置得很好,没有造成任何混乱,已经全部投入到城建之中去。”
不得不说陶秋菊会说话会做人,丝毫没有说自己的功劳,而是把小徐县令凸显了出来。
最开始她打样了第一批流民的安置,后面五批都是小徐县令组织人手接纳的,做得很不错,所以当着徐知诰和严可求的面,她丝毫不吝夸奖。
徐知诰和严可求看着眼前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帐篷,想到流民安置确实历来都是大问题,稍微处理不好就容易出大乱子,没想到小徐县令竟然做得这么好,眼里俱是欣慰。
这徐知填不同于李县尉,可是实实在在的徐家子弟,能有出息两人更高兴。
“填弟,没想到这短短两个月,你也是成长起来了啊!不错不错!这么大批的流民都能处理好,相信你今后能顶更大的用!”徐知诰由衷地感叹道。
徐知填被夸得一脸兴奋,赶紧说道,“都是陶大夫教得好,跟着她学到了很多,我今后更加努力。”
说着向陶秋菊投去了感激的目光,陶秋菊笑了笑鼓励他自信一点,他确实做得不错,该表现的时候就是要表现。
小徐县令不禁挺起了胸膛,他心里确实也很为自己骄傲,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把事情做下来。
“看来这个也要回去禀告了徐公,他知道了肯定很高兴,他最开心见到族里子弟有进步有出息了。”严可求补充说道。
徐知填不禁更加挺起了胸脯,能得到族长大伯的认可的话,他可真的是太高兴了有没有啊!
随着人群继续往前走,无论是统筹修路的徐管事,还是统筹建港口的老张,挖下水道的刘管事,建城墙和城门的李管事,等等一众表现出色的管事们,又都被陶秋菊当着徐知诰和严可求的面夸了好一顿。
等进了城门的时候,团队所有人都面带激动之色,心里俱是对陶秋菊的感激之情。
他们是没想到素来严苛的陶大夫,会这么不遗余力地给他们面子,不仅没有冒领他们的功劳,还隐去了自己的身影全力夸赞他们。
一时心里除了感激,甚至都生出不少要继续为她肝脑涂地的豪情。
陶秋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做了多年管理,深知冒领下属功劳,只是最下乘的做法,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而上乘的做法,则是要向上凸显团队每一个人,把整个团队调动起来,一起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只有事情做好了做漂亮了,她这个管理者的能力自然能得到呈现。
所以私下她向来是以严格著称,对下属管事们要求非常细致,更是想尽各种办法鞭策了他们全力以赴完成各种任务。
但是公开场合,尤其当着徐家两位重要人物,她便不会再谦虚保守,而是要尽力的把他们都推出去,充分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整体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她所持有的这一套管理思路,在现代是很成熟了的,其中对人性把握之精准,哪里是徐管事他们这些古人所经历过的,可不就是生出肝脑涂地的念头了嘛。
不得不说是“降维”管理了。
而至于后面看起来就快了,主要就是集市那块众人好好驻足观察了一下。
徐知诰直观感受到比两个多月前来的时候,要热闹太多了,无论是铺子摊子的数量,卖的物品的丰富度,还是来往买东西的百姓们,都多了很多倍,看得他不禁连连点头。
严可求还是去年来过一次这里,感受对比就更加明显了,那时候只有城南的几家铺子,还都是徐家开的。
没想到现如今竟然已经发展成为这么大的集市了,比扬州那边的一些街巷都不显得冷清了。
陶秋菊顺势把内循环外循环的概念抛了出来,只说整个金陵城要发展起来,还是需要靠了自身的内循环,即需要发展了自己的民生经济,逐渐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后面还能有富余可以拿出去和其它州县交换。
“这样下来,整个金陵城才能算是盘活了,那时候有了各种收入,才不再需要徐家的源源不断投入了,城市自己就能良性发展了。”陶秋菊补充说道。
这一番话,听得严可求这个徐家大谋士连连点头。
前面无论是看港口,还是看马路,以及后面的城门城墙以及下水道,他都得承认确实做得很好。
但是他的心里一直在担忧,这得多少钱投入进去啊,徐家能撑得起嘛,他作为徐温的第一大谋士,自然要考虑这个问题。
可是刚刚听了陶秋菊这个话,他心里放心t了不少。
确实啊,只要经济盘活了,有人口有商业有农业有港口,城市能有税收,就又能投入建设,就无需把徐家拖垮才能建起来。
这个简单的地方治理思路,很多正儿八经科考上去的官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参透,没想到被陶秋菊一个女大夫理解得这么透彻,还执行得这么彻底。
严可求不禁再次刮目相看起来,到现在为止才生出敬佩之心。
一是佩服陶秋菊一个女子,竟然能想到做到这种程度,果然是女中巾帼。
另一边则是不禁佩服徐知诰,竟然能慧眼施主找到这么个人才。
这才开始想徐温当初的反问,就是自己能做到这一步吗?不知不觉中,对徐知诰的敌意都消退了一些。
看完这一切,大家脸上均是满意高兴之色,可以说是上下尽欢,这一场实地走访实在是精彩。
众人这才上了马车,往县衙赶去。
县衙这边就没什么看头了,大家则去了大唐,依次落座,继续议事起来。
而县衙后厨,则整个忙活开了。
其中竟然还有汤小米的身影,她都被陶秋菊拉了壮丁,临时做了待会儿晚餐菜肴的技术指导。
力争要把金陵现在的几样特产做好吃,给徐知诰和严可求进一步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说待会儿的那场晚餐,不仅仅是简单的招待,更是一场金陵特产的展示。
这样一番布置下来,县衙后厨包括牛厨子在内,全部都紧张起来,仿佛这金陵城的未来,就在了大家的锅铲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