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96章 第 96 章 二合一(继续卖、农业区……

第96章 第 96 章 二合一(继续卖、农业区……(2 / 2)

众商户老板都是常做生意的,稍微想了一下,便觉得是这个道理。

其实他们之中不少,之前就有买房子买地皮的打算,毕竟金陵城的发展是看在眼里的。

只要未来金陵城能够发展得更好,那但凡买到肯定能升值。

只是自从他们来了之后,县衙就出了政策,暂停了房屋买卖,不给办契,并且城里落户也不分宅基地。

以至于他们之前想买,都没地儿去买。

现在没想到,竟然陶秋菊把话抛过来了。

当即同乐客栈的刘老板,就率先开口问道,“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多的,能不能匀了我们几套?”

“你这话问得好!今天精挑细选叫了你们来,就是因为有多的房子,想看看各位有没有认购意愿。”陶秋菊说道。

一边的小徐县令则是补充说道,“大家都是做老板的,肯定是能识货的吧,这里地段可真的是独一无二,房子也确实修得很,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和质量,都是一流的。”

此话一出,众商户老板,不禁都有些心动。

-

(二)农业区//

还是满园春酒楼的张老板机警,直接问道,“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小院,多少钱一座?”

“三百两。”小徐县令轻巧地说道。

众老板却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和五天前众管事想的一样,实在是太贵了啊!

“但是这钱,后面都会用于金陵城发展,这里我代表县衙和徐家,可以向大家做个保证。”小徐县令接着说道。

你抱枕这个有什么用,关键是贵啊,这可是足足加了多少倍了都,众老板都忍不住这么想。

不过转念又觉得,账不能这么算。

实在是现在城里确实是一地难求,就连他们都还是租的老居民们的房子在住。

因为近来县衙直接叫停了私下里的房租买卖,让他们想买都买不到。

现在没想到,竟然县衙主动找他们要给他们卖房子。

不过思来想去,都还是觉得三百两有点太贵。

陶秋菊倒是不强求,直接说道,“你们要是不想买,也没关系,我们不搞强买强卖那一套,哪怕不买今后做生意,我们照样会照管,不会让你们难做的,这一点大家放心。”

她说得是真心话,没道理不买房就去破坏人家生意。

可是众多老板们,这几句话听下来,却忍不住多想起来。

买或者不买,好像很简单的抉择。

但其实是不容易t,心里一时天人交战。

买了要舍弃三百两,不买的话则是会有得罪县衙和陶大夫的风险。

有那家底儿厚的,权衡一番,咬咬牙当即就认购起来。

其中同乐客栈的刘老板打头,率先就说要一套。

他的想法倒是简单,就当是交保护费了,比别的地方各种巧立名目征税的来看,算是划算了,还能得一套房子不是。

其余老板见状,估摸了下家底,能够承受得起的,也纷纷咬着后槽牙开口应下。

转瞬,剩余的十七套就都卖出去了。

还有三个说迟了没买到的商户老板,反而不乐意了。

陶秋菊只得承诺,第二批修好后,马上就卖给他们。

这三个落在后面的商户老板,原本还心存侥幸,只想着说一下漂亮话的。

现在听说还会有第二批,知道这笔钱出定了,只得盘算着去筹钱了。

不就是三百两嘛,要出一起出,以他们在座的家底,还是承受得起的,就当是孝敬给县衙和陶大夫了。

只是心里忍不住暗暗祈祷,这种事情可别再有下一次。

再下一次的话,他们可真的就要承受不住,就要考虑跑路了。

却不知道,后面有一天他们还会求着陶秋菊卖房子卖地皮给他们呢。

且说现在,陶秋菊见大家态度积极,满意地点点头。

只说三天后大家带足了银子,来此处办理房契即可。

然后便组织大家继续喝了会儿茶,寒暄交流了一番,甚至还共进了一顿午饭,这个局才散去。

陶秋菊满意地带着所有银子,回去县衙了。

全卖完,就能多整整收入九千两。

有了这笔钱,好多事便能更快去做了。

其中首先的,便是继续从北边引入流民。

县城如今的人口还是不够,毕竟现如今,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消费力。

而此时,李县尉带着人手,已经到了良城那边。

没需要他们多费口舌,好多流民就自发跟着过来了渡口处,然后老实的上船南下。

毕竟现在大梁那边很多人私底下都在传,去了邳州良城就能有出路。

所以李县尉他们也不用辛劳继续北上,只用在良城这处等着源源不断的人聚集就行。

他们唯一要付出的,便是接连几天路上的船费,以及这几天让大家饱腹的粮食。

而这些粮食和花费,就是从金陵城首批房地产项目的收入中出的。

而随着预计又将有一波流民赶来,陶秋菊则是加紧了囤粮。

南边两广地带金秋丰收,除了有外面商船过来送粮挣个差价。

她自己又派出了好几趟商船,一口气儿买了更多粮食回来,足足够几万人口吃半年的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而除了粮食,不少南边的商户,也都听说了金陵城这边的动静。

听说这边东西好卖,不少人就带着满船的物资,一路北上而来。

整个金陵城,眼见着更加热闹起来。

户籍人口,很快又增加了五千多。

其中有上一批流民陆续转正的,也有从南边各处过来后体验不错选择举家留下的。

只是现在金陵县衙,明确在城内落户的,不给分宅基地。

这个政策出来后,不少恢复自由身的流民,经过再三思索,就都决定去城外定居了。

整个金陵城西面是大河,南面是大河,东面是高大巍峨的钟山山脉。

只北边,有一大片广袤之地。

这一片四周都是小山脉,包括小清凉山、大清凉山、狮子山、石灰山、覆舟山等等。

再穿过这些小山脉,就又是大河。

所以陶秋菊依着最开始徐家的规划,以及城市地形地貌,决定把北边一片都作为农业区。

这第一批选择落户城外的,就都被安排到了北边的狮子山下。

出了北城门,穿过一大片平地,就到这狮子山山脚下。

距离西北边的小清凉山,就只有几里路的距离。

而这处同样的,山下有河,河流汇入西边的秦淮河。

而且现在无论是山上山下,都有大片的荒地,用来安置人刚好。

按照人头分了宅基地,以及荒山,办好契书盖好大印算是正是落定。

然后这整个狮子山上下,就都热闹了起来。

分到这里的人家,学着汤氏家族,派出了一些人继续去城里继续做工。

其余的则留在狮子山这边,开始开荒。

今年秋种估计是赶不上了,但是趁着入冬前开荒好,明年春天就可以种上了。

大家都还是挺有干劲的,毕竟小清凉山汤氏的案例就摆在眼前。

他们可是靠着卖各种新鲜蔬菜和野菜,没少挣钱。

狮子山这边不少人就都想学着他们,先种一些蔬菜和肥地的豆子等粮食,把地的肥力养起来,顺便挣点菜钱。

而小清凉山汤氏族人们,则是全副心神开始了摘野菊花。

小婶子们胸前,纷纷挂着个麻布袋子。

一朵朵野菊花骨朵摘下来,麻利地塞进去,一会儿就能装一小麻袋,再走到外面去倒入大麻袋中去,很是一副漫山采茶的场景。

而这满山谷的野菊花,大家能摘好一段时间,加上后面炮制和制药,有得忙活。

她们这一批人,还要磨豆腐、经营大碗饭店、卖菜、摘秋野菜、伺候冬季蔬菜、伺候药材园,这整个秋季都别想闲下来了,简直正合她们意。

而西北角定淮门边上,汤氏全族整整两百余座小房子,终于快要迎来收尾了。

之前暴雨那些天,还只算得上半成品,现在要变成成品,大家都在搓着手紧张期待中。

所有人都加足了马力修建起来,争取在冬天来之前能够竣工入住。

而金陵城这边,陶秋菊则是开始谋划另外一个事情了。

当时她抛出来县衙卖房筹钱的思路,打动了徐知诰和徐温。

这一个思路,在现代已经被玩溜了,就是现代常见的土地财政。

基本上每个地方的地方政府,都靠着这一思路,没少归拢资金用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可是这种做法,在后期可谓是饱受诟病,实在是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陶秋菊没有给徐温和徐知诰提前说。

但是她自己知道,她需要提前去应对了。

不然就不是帮金陵,很可能是害金陵,甚至害金陵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