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131章 第 131 章 一更

第131章 第 131 章 一更(2 / 2)

时不时会抽调一批出去做任务,比如之前跟着徐知询去西边打仗,就有一千多人跟着去的,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后面徐之询去润州,徐温也给他拨了一批私兵跟着,如此才能快速掌握那边的局势。

另外就是扬州徐家本部那边,也常年有悄悄蹲着一批的私兵,守卫着整个徐家的安全。

如今不仅徐家,各大家族基本上都养着私兵。

这些私兵可都是世代效忠一家的,可以说是家兵了,待遇确实是不错,也会花功夫去培养。

三狗子回族里,就会把这些当乐子说给孩子们听。

哪里知道被汤承武听进去了,小小年纪就直接动了去当私兵的念头。

“你这么小,人家不带要你的,你不就是想学拳脚功夫嘛,等你认完先生规定的字数,我就给你找个专门的拳脚师傅,县衙里有好几个年纪大了的衙役,可都是手上本事不错了,教你足够了!”陶秋菊直接承诺道。

听得汤承武满脸惊喜,觉得这样也不错,赶紧保证,“我一定好好认字,娘亲你要给我提前和人家师傅说好,让他等着我!”

听得陶秋菊连连笑着答应。

吃完饭天都已经黑了,一家人没有再出去,则是继续窝在家里,享受难得的亲子团聚时光。

几个男孩子在院子里跑跑跳跳,玩得很开心。

而汤小米一家三口,则坐在里面屋里,小声聊着天。

自然是把最近的一些作为和下一步打算,又都拿出来说了一遍,算是信息拉齐了。

“按照小米的记忆t,明年大梁应该就要亡了,到时候晋国那边应该会有野心继续南下,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陶秋菊忧心忡忡道,这是一直压在她心底的忧虑。

现如今她们一家三口的蝴蝶翅膀,还只扇动到南吴这边。

对北边大梁的整体局势,应该是还没有照成影响。

因为根据那边送过来的情报,大的时间节点都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那就是说到明年四月晋国就会大军压过来,而到了十月则是会进抵东京,朱友贞自尽而亡,大将王瓒开城投降,后梁灭亡。

按照晋国李存瑁的野心,是想要继续南下统一的。

历史上是因为晋国内乱,李存瑁身体衰败,才最终没有成行。

但是这一世,不知道还是不是会这样演进。

陶秋菊认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家继续内乱和身体抱恙上面,还是得提前做一些准备,这样才能有主动权。

所以之前她一修好港口,就征集了大部分的劳工,全力把四处的城墙都重修了。

原先破败漏风的城墙,现如今已经全部重修完毕。

这一块属实是耗费了最多的劳力的,实在是整体工程量很大。

好在经过大半年的全力投入,加上水泥投入后效率提升很多,所以到上个月为止,内城的城墙已经全部整修完毕。

六七米高的城墙紧实地竖立在内城的四周,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不得不说这一工程虽然耗费大,但是好处也很明显。

有了这样巍峨的城墙,来金陵城落户的人都不由得增多了,实在是觉得这里挺安全。

虽然南吴已经好些年没有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大家还是总是提着心的,尤其是北面局势越来越乱的消息不断传来。

除了城墙这处措施,另外陶秋菊还推动小徐县令额外招了很多衙役。

其中虽然大部分衙役都是在处理各种政务杂事,但是还有一批专门的衙役,是用来扩充府兵的。

日常加紧训练,并且配合徐家私兵守好四方城门。

这样今后万一有事,这些衙役聚在一起总是能多发挥一点作用。

另外就是要给徐温那边送信,说了自己的担心,提醒了徐温注意北边的局势。

徐温叫了自家谋士,认真分析了大半天,觉得陶秋菊送来信里所猜测的大梁可能保不住多久,真的很可能发生。

所以他们也在提前做应对准备,在扬州朝堂上商议着如果大梁真的亡了的话,到时候要如何应对。

另外徐温还命令了袁将军,要他带好了徐家私兵守好金陵城。

现在袁将军手下,除了给徐知询带去的,还有四千多兵,虽然不算多,但是实力不俗。

收到命令后就加紧训练,以及安排更严密的城防起来。

而陶秋菊看到这样的动作,才稍微放心一点。

不过今天有了汤承武的提醒,她还在想要不要在识字班和技校的边上,再开一个武学堂。

现在还是一个尚武的社会,武力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城市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招收了全城有想学武的孩子,前两年就当强身健体,提升大家的身体素质。

而到后面,则可以从里面挑选出有有天赋且努力的苗子,进一步培养后,无论是塞进徐家私兵,还是去县衙衙役队伍中去,都是难得的后继人才。

有了这些想法,陶秋菊心中关于金陵城的整个教育体系的设想,就越发完整了起来。

她不由得激动地和汤大强、汤小米父女俩说着心里的想法,让他们进一步提意见补充完善。

正当外面四个崽崽玩得热闹、屋里三个大人说得热烈的时候,小院的门被拍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