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杯子,桌子上还摆放着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碟子。
有的碟子是圆形的,适合摆放小点心或者水果,而有的则是方形的,适合用来盛放主菜或者配菜。
这些碟子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纯色的,给人一种简约而大气的感觉;而有的是带有花纹或者图案的,增添了一丝活力和趣味。
此外,桌子上还摆放着几个精致的茶盏,这些茶盏的造型各异,每个都有着独特的花纹和色彩。
总的来说,餐桌上的精致,可以说是让一路风餐露宿的大家大开了眼界。
在丫鬟下人们的招呼下,陶秋菊和领队的几个入了座。
汤小米则作为贴身丫鬟,站在陶秋菊身后,得以观摩了这场古代苏州城正式的待客晚宴。
就这个活儿还是她求来的,不然就得像几个弟弟,因为不好在外面乱跑影响商队形象,所以都不被允许下船。
此时她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没想到看上去粗犷的刘县尉竟然有这样好的审美品味。
可能这就是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吧,金陵到底还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有些过于务实了,这些精美得像艺术品的小玩意儿很少见。
而扬州那边官宦人家风格虽然也有奢靡的,却少有这样精致。
因此汤小米不由得看得目不转睛起来,认真欣赏着各种杯碗茶盏里面蕴藏着的美感。
不过其余人就没有这等雅兴了,纷纷克制着向里面的食物看去,而是围着上首的刘郡尉继续谈天说地。
这种场合吃饭可不是重要的,接下来的推杯换盏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只有吃喝到位了,才能听到一些真话,才能为后面的决策打下基础。
因此就连陶秋菊都丝毫没有精神松懈,而是时刻保持着对刘郡尉的关注,不断迎合着他的话题,以期能够从他的言语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形势,为后面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而刘郡尉边上的几个陪客,都是他手下的官员和谋士,也不时凑趣过来搭话。
他们对陶秋菊等人也挺好奇的,这么远来苏州,难道真的只是路过,还是有什么想法,背后的徐丞相到底什么谋算,这些都在交谈中不断印证着。
因此其余人也都时刻保持着警觉,用心聆听每一个人的言语,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就连两位嬷嬷,都看似目不转睛认真服侍,实则是张着耳朵听着现场的交谈话语。
可以说全场,应该就汤小米游离在热烈的会客氛围之外。
她扫视着桌上的菜色,不禁有点暗暗失望,竟然没有大闸蟹。
此时已经十月了,正是吃大闸蟹的好时机。
只是不知道是这里人不爱吃大闸蟹呢,还是只今天的招待菜色中没有呢。
而据她所知,实际上古代人是吃大闸蟹的。
早在周代,螃蟹已经是周天子桌上的美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蟹胥(一种蟹酱)之外,还出现了糟蟹、糖蟹等名蟹菜。
到了唐宋时期,江苏一带的大闸蟹尤其受到欢迎,其中尤其以阳澄湖大闸蟹著名。
阳澄湖就在苏州城的东北方向,距离市中心只有大约几公里。
而阳澄湖作为长江流域里距离入海口最近的湖泊之一,湖面开阔,水质清澈,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所以来之前她可是对阳澄湖大闸蟹抱有期待的,没想到竟然都没有上桌。
她心里暗暗拿定主意,等明天要找机会出去大酒楼问问。
要是历史记载有误,阳澄湖大闸蟹还没在苏州火爆起来,那她就得去把这一项美食开发出来。
“开发美食可是穿越者的一大重任,本人在所不辞,嘿嘿。”汤小米暗暗想到。
陶秋菊瞥了一眼身后走神的女儿,赶紧示意她续茶。
然后便状若无意地吩咐她和另外两位大娘跟进去后厨垫吧一点,然后赶紧去收拾隔壁院子。
刚才刘郡尉一爽快,就答应了借给他们一个空院子,让他们最近可以下榻。
这简直正中陶秋菊意,能住在郡尉家的院子里,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后续再去拓展别的关系也更好行事,所以她赶紧答应了下来。
刘郡尉家的管家得了命令,则是领着陶秋菊几人往后厨去,待会儿还要送她们过去收拾院子。
汤小米亦步亦趋地跟着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