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汴京风雅录》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剧情继续进行。
卖花娘子岑小花有一双妙手,种出来的花色明且香,甚至花盘都要比其他家的大上一些。
正是清晨,花篓里每一株都新鲜的要掐出水来。岑小花边上早已围上了许多人,比其他家的要热闹好些。
眼看着花枝越来越少,圆脸儿少年急了,灵活地插进买花的人群中,大声嚷嚷:“给我来一些!给我来一些!”
岑小花眉眼弯弯的看着少年:“小郎君要哪些?”
圆脸儿看着少女明媚的脸庞,憋了半天涨红了脸也想不起来,又大声喊起来:“沈然!!!沈然!!!”
被换做沈然的高个少年费力扒拉开人群走到圆脸儿边上:
“烦劳小娘子,我们要海棠、梅花、水仙、迎春、茶花各20株,送到汴河大街东头第一香香铺。”
少年的声音消散在蒸腾的雾气中,春日的太阳融融苏醒,懒懒地挂于天边之上。
汴河的水泛着碧色,船桨滑动间像弄皱的绸缎,柔和的水波一圈圈向外荡去。
虹桥到第一香铺子有着不小的距离,岑小花早晨赶虹桥的花市费了不少力气,又站着忙活了一个早上,干脆租了一条舢板船顺着汴河往上走,省些力气。
船只悠悠滑动,一筐筐鲜艳欲滴的花倒映在碧波水里,又被波纹漾开,煞是好看。
岑小花吹着水上的风,素手拨涟漪。她将花篓里剩下的零碎花瓣洒进河中,惊起两条小鱼甩尾衔花。
【美啊!雅啊!】
【可恶,我和楼上一样没文化!(怒砸桌)】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
【波暖绿粼粼。】
【还得是这句封神: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哎哎哎!这句好这句好!】
【e,桃花流水鳜鱼肥?】
【哈哈哈画风突变!】
【阿巴阿巴献丑了,祝大家春天好!】
【笑死了你们哈哈哈哈哈】
【装不起就不要装杯啊喂!】
【……】
“第一香”是东京城最大的香铺,门前欢门彩楼、幌子灯箱一个不少,还有不少穿着第一香纹样衣饰的伙计在门前揽客,手里是一沓子单纸。
由于是香铺,岑小花特地挑了些含苞待放、香气未散的花枝。原本这种香铺都是有固定的供花铺子的,不过受了前些日子的寒潮影响,一时间花材数目不够,这才用了她的。
小花那边暂且不谈,且说“第一香”铺子里,沈然领了新鲜的花材,步入了后堂。
只见室内春光明亮,一名男子端正地坐于案后,长指如玉,正在精细地调制一味香方。
“仲春十五花朝节将至,许多文人相约着踏青赏玩,苏先生的【雪中春信】供不应求,但早些时候留下来的梅花却不够了。”
温润清凉的嗓音流淌于静谧的室内,沈然微微弯腰,接话到:“毕竟是近来风靡的文人香方,卖的快些也正常。少东家,这是今早上从花市里新购得的,您瞧瞧。”
“第一香”东家沈枝,字疏香,善调香制香。原来他只是少东家,家中铺子是归他父亲管理的,不过在去年父亲去世后,他就接管香铺,成了新一任的东家。
沈然在很小的时候就进了沈家,被赐了主家姓氏,与沈枝一块长大,一时改不过口,所以仍旧叫的少东家。
听见了沈然的话,专心调香的男人擡头,露出一张清风朗月的脸。
沈枝出生便有制香天赋,鼻子一等一的灵,早在沈然进屋的时候就闻见了香气。不过刚刚是紧要的步骤,不能挪眼,此时才得空看过去。
半晌,沈枝眼角微弯,赞了一句:“养的真好。”
【好好好,舟行你小子也是好起来了!】
【你别说,他穿得人模狗样往那一坐,还真有点芝兰玉树的味道!】
【对对对,出去就这么宣传我们舟舟】
【有没有人在意他手里的东西啊!感觉好有意思,我也想试试!】
【楼上我试过,我在《大宋》里给香铺打过工!】
【我也干过哈哈哈,还挺有意思的,好多种香方种类,篆香比线香好玩!】
【我没在香铺打过工,但是我帮工的那家小姐弄过,可洋气了!要准备冰裂纹香炉、莲花香篆模具那些精美的器具,然后拨粉压实打香篆,填香抹平敲定型,最后点火焚香,盖上镂空的炉盖,超级解压!】
【雅!大雅!】
【想玩,爱玩,等会就去玩!】
视角转回岑小花。
她背着自己的花篓向东走,一路走一路卖着剩下的花材,等到了相国寺北边的瓦舍时花材已然剩的不多了。
进了瓦子,周遭的声音骤然喧闹起来,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
小花酷爱看戏,更是勾栏瓦舍的常客。她走走停停,到了汤家的勾栏。
汤家姐姐单名一个欢字,是汴京城数一数二的斗茶高手。只见眼前的那处勾栏内,无数看客起哄叫好的中间,正进行着一场斗茶。
本朝茶事讲究个“七汤点茶法”,汤甁注水,茶筅击拂,使茶汤依次变成“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轻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六样,然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
以上是徽宗的说法,平头百姓不管那些辞藻修饰,只知道点茶前要先备茶候汤,用火炙一炙茶饼去去水分,然后将茶饼碾碎细筛成粉末,置入盒中保存。接着,要用“清轻甘洁”的水烧至第二沸冲涤茶盏,趁着温度未散时拨入茶粉。
备茶完成后便是点茶,先是“注汤”,加入少量水将茶粉调和成均匀粘稠的茶膏;接着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等到出现细腻持久的泡沫,便再度注入少量水,动作变得缓而大,直至茶面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