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1 / 2)

青楼

崔莹跟在连淮身后出了房门,连淮脚步微顿,也就默许了她。

于是二人一行下楼到了厅内。

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穷书生正有些拘束地站在那里,脸色发白,额上渗着虚汗,焦虑地不断做着手脚上的小动作,仿佛失了主心骨一般。

那人可不正是崔莹白日里见过的温谦吗?

不过他此刻为何如此一副慌张的模样?

正心下思忖时,连淮已然上前与他打过招呼。

温谦转身见到他周身清逸出尘的气度以及仙人般的俊美容貌时,不由得微微一呆,再见到他身后娇美无双的崔莹,又是一阵愣神。只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脱离尘市到了仙境,故而才能见到如此两位人物。

连淮见他如此呆愣,感到几分莫名,但瞧他眉眼间分分明明,没有什么心思淤积,看上去便是个单纯的人,于是心中对他此番举动也就不甚介怀了。

“温公子此番来找我,不知所谓何事?”

听他如此一问,温谦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为自己之前的失态作揖道歉。

深表歉意之后,他才颇有几分胆战心惊的开口求助道:“我本是平江盐城人,虽相隔了一睹城墙,但也曾多次听说过少庄主君子无双,扶危济难,乃是世上难得的人物,故而才冒昧前来拜访。”

崔莹听他如此说来,心中便明白自己为何能在那小馆子里遇见他了。原来他是循着连淮而来的,因此正在这客栈附近。

“我先说说我为何能找到此处罢。我在家乡时有幸被恩师顾怀清先生瞧中,收了做学生。”

听到这个名字,连淮心中微动,连忙问道:“先生近来可还好?”

温谦点点头说道:“先生很好,他老人家让我传口信给少庄主说他身子尚且硬朗,无需担心,只是年岁渐大,腿脚不便,所以蜇居家乡,不再远行了。”

听到此处,连淮不由得默然,半晌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先生腿脚不便,却还开办私塾无偿收容天下有志于学之人,为他们提供吃住纸笔,悉心教导,当真是令人敬佩。”

当年,祖父闭关之后,顾怀清受托教导过连淮一年,时日虽短,但他心中实是感激。

后来他下山寻父,顾怀清先生便也离开连家庄回到了家乡,从此居于村中开办私塾,扶危济难。

“正是。”说到此处,温谦便觉得眼眶发热,“恩师涌泉之恩,无以报答,唯有潜心学问,为国效力而已。”

他的声音微顿收敛了一下情绪,这才能接着说下去。

“恩师颇为赞赏我的文笔章法,于是在我进京赶考之前,他便嘱咐我带着文章谒见少庄主,希望能得少庄主指点一二。若是能得到少庄主的赏识,我的考卷在苏大人手下想必也不会拿到很差的等第。”

听到此处,连淮便明白了几分。

他与苏陌是知交好友,二人的思想自然比常人更为接近,一点就通。若是温谦的文章能得到他的赏识或是经由他指点一二,其呈现出的样貌必然也会得到此次科举的主考官苏

陌的赏识。

这事情在科举之路上,实则十分常见。无论是地方考试还是三年一次的会考,考生们都会想法子将自己看得过眼的诗文投递给有识之士或者是考官本人,以求谋得几分指点或是一个不错的初印象。

“只是如今……”

说到此处,温谦低下头,默然不语,神色间很是哀伤。

“我这右手也废了,提笔写的字扭曲难看,宛如狗爬,科考自然也是无望了,再无颜面去见恩师,更不求少庄主劳费心力帮我看那些诗文。”

“我仍旧来此处拜访少庄主,却是有另一件事走投无路,想要求少庄主为我和朋友指一条明路。”

“我在此处举目无亲,连同乡人都找不见,实在是找不到办法了,盼望少庄主念在我家中住处与金陵离得尚近,也念在恩师的份上,能帮我一二。”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连淮连忙伸手扶他一边安慰道:“公子莫要着急,且将事情说来无妨。”

崔莹却假装漫不经心的瞧着温谦的右手,见他果然下垂无力,指尖动弹,时而抽搐,心中也自然明白了几分。

他们在小店里吃饭时他的手还好好的,而现在却已然到了如此地步……想来崔天一虽然放过了他一条生路,却依旧放不下他对读书人的怨气,于是在他右手上做了些什么手脚罢。

温谦深吸了一口气,将眼泪又逼了回去,定了定心神,这才开口说道:“我有一个同乡好友,与我交情甚笃。只是进城之后,他不知道怎么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天天逛青楼楚馆,不过几天便花光了行路的盘缠。”

“我知道此事后,训斥了他一通,他连连说要改,发誓再不如此,于是我也就作罢了。”

“哪知道我今天下午回得住处,才听人说他已然一夜未归了,再问时便得知他去了这城里最富贵的一座青楼。”

“我气急了,连忙去那里找人,却听得那老鸨说他宿……宿了姑娘,身上的盘缠却不够。”说到这里温谦又气又恼又急,同时还有些羞于启齿,话便说不利索了。

“他们说盘,盘缠不够,就要将人压在那里,何时还清了债才放人出去。”

他的声音哆嗦了几分,然后才慢慢重新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