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习性难改(2 / 2)

这段时间一直在厂里四处走动,试图打通那些领导的关系,搞到自行车票。

可平日里,他自恃是杨厂长的人,又是八级工,在厂里地位超然,眼睛长在头顶上。

几乎是除了杨厂长,根本不把其他领导放在眼里。

如今有事了才临时抱佛脚,那些领导又怎么会轻易帮他呢?

而且,眼瞅着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都在忙着筹备年货,走亲访友,谁手里还会有多余的自行车票呢?

易中海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在贾东旭面前,还得强装镇定。

每次都只能无奈地拍拍贾东旭的肩膀,安慰道。

“东旭啊,你再耐心等等,师父我一直在想办法呢,肯定会尽快给你搞定自行车票的,你就放心吧。”

可实际上,他自己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段时间,刘海中仿佛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整个人都飘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每天清晨,他都会特意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将头发梳得油光水滑。

在四合院里大摇大摆地晃悠,那架势,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四合院当之无愧的霸主。

他逢人便停下脚步,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带着一丝傲慢,说道。

“以后啊,都得改口叫我一大爷,这事儿可不能含糊。”

说话间,还故意挺了挺胸膛,试图展现出自己作为“一大爷”的威严。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尽管他喊得嗓子都快冒烟了,可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敷衍地笑一笑,转过头去,依旧我行我素,该怎么称呼还怎么称呼。

毕竟,易中海虽然被撤了管事大爷的职位,但他八级工的身份摆在那儿。

多年来在四合院里积累的人脉和威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散的。

大家心里都清楚,易中海的根基还在,这个时候没必要为了迎合刘海中而得罪易中海。

可刘海中却像个倔强的孩子,对这些全然不顾。

即便回应他的人寥寥无几,他也丝毫不在意,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一大爷”美梦中。

乐此不疲地在院子里重复着他那套“改名”的说辞。

有时候,他甚至会自己一个人站在院子中央。

想象着自己正在召开全院大会,对着空荡荡的院子指手画脚,口中念念有词。

安排着四合院的大小事务,那自娱自乐的模样,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

阎埠贵呢,刚开始得知易中海被撤,自己的地位可能会有所提升时,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他那小小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整天盘算着如何在新的局面下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然而,这种兴奋劲儿并没有持续太久。

很快,他就意识到,在这四合院的权力游戏中,自己终究只是个配角。

想要真正掌权,谈何容易。

于是,他果断地将心思从这些虚幻的权力斗争中收了回来,重新聚焦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倒腾粮食。

每天,阎埠贵只要没有课,就绝对不会去学校。

而是早早地出门,穿梭在大街小巷,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他眼神敏锐,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粮食市场的细微变化。

一旦发现有价格合适的粮食货源,他就会紧紧抓住机会,与卖家讨价还价。

尽全力以最小的代价,买到最多的粮食。

当然最后也是在他的精心运作下,积少成多,家里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徐庶这边,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一切都变得稳定有序。

在轧钢厂,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工作能力和聪明才智,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同时,他与派出所和街道办的合作也愈发默契,粮食供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两个黑市在杨文的悉心打理下,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然而,有一件事却始终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徐庶的心头,那就是关于聋老太太烈属身份的调查。

他们几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四处打听,多方寻找线索,却始终一无所获。

毕竟,他们都不是政府公职人员,没有合法的权力和途径去接触聋老太太的档案。

眼看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徐庶望着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经过一番思考,还是决定暂时放下这件烦心事。

他找到徐华等人,神色温和地说道。

“快过年了,大家这段时间为了调查聋老太太的事儿,都辛苦了。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咱们先把它放一放,安心准备过年的年货吧。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个好年,年后再接着想办法。”

徐华他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