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家里的粮票不够用了?
按理说不应该啊?
何家的情况,徐慧真是知道的。
虽说家里人口多了点儿,可全都是城市户口,每个人月月都有定量。
更何况何建设还是烈士遗属,每个月都有补助,而且现在才是月初,距离上个月发放粮票拢共也没过几天。
这个时间点儿,怎么着都不该缺粮啊?
除非,是这个小家伙上了学,中午不想回家吃饭,也不想带饭,而是想自己在外面吃细粮?
何建设的定量虽然挺高,但也不足以让他顿顿在外面吃细粮。
这个小家伙一定是嘴馋了,又不敢让刘秀华知道,才偷偷摸摸的想让自己帮他弄点儿粮票。
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其实徐慧真比任何人都缺粮票,尤其是开了食堂之后。
为了招揽街坊们来食堂吃饭,徐慧真下了不少小心思。
在保证货真价实的前提下,买的多的顾客,还会额外给点儿优惠。
比如,送块儿咸菜疙瘩,再比如某些杂粮食品不收粮票,或者少收粮票。
再加上有一部分居民粮票不够用,只能买议价馒头、窝头。
成品主食卖出去,却收不回来粮票的情况层出不穷。
可现在是统购统销的年代,哪怕是公私合营的食堂也只能拿粮票去粮店买粮食。
自食堂开业起,月月卖出去的粮食都比收回来的粮票多。
徐慧真只能想办法从在牛栏山开酒厂的大哥手里拆兑粮票。
可这个办法只能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毕竟,酒厂也缺粮票。
不过,就算自己再缺粮票,也不差何建设这点儿。
相处这么多年了,孩子从来没跟自己开过口,不就是嘴馋想吃点儿好的嘛。
自己这个当徐姨的,怎么好意思驳孩子的面子?
徐慧真几乎没怎么犹豫,从兜里掏出两张粮票,一张2市斤,一张3市斤,递给何建设:“拿去用,不够再和徐姨说,徐姨想办法。”
何建设见状,哪还不知道徐慧真误会自己了。
苦笑着摇摇头,赶紧解释道:“徐姨,您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看着何建设一脸认真的模样,徐慧真也有些拿不准了,试探性的问道:“那你是……?”
“徐姨,我想卖亿点点粮食。”何建设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低到只有近在咫尺的徐慧真才能听到。
徐慧真闻言,眼睛猛地一瞪。
开什么玩笑?
何建设要卖粮食?
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孩儿,爹还是派出所的副所长,妈是街道办的办事员。
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投机倒把、破坏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勾当来?
他一定是在开玩笑!
徐慧真紧紧的盯着何建设的眼睛,想要从他的眼神中找出一丝玩笑的痕迹。
但何建设的双眸却异常清澈坚定,没有丝毫玩笑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