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是出来走一遭就能看出有钱的商人绝对和地位低不沾边。

饥饿的盛世,这个评价还真不冤枉。

小豆丁叹了口气,蹲在门口继续听他哥和别人说事儿。

论心态还得看他哥,刚才在外面气的要死,回来写完信又能跟没事儿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他就不行,他现在还是很气。

虽然不知道在气什么,但是就是很气。

和亲王看着他弟跟河豚一样气鼓鼓,一边笑一边让厨房给他做碟糖果子让他端出去吃。

心情不好就去吃东西,吃着吃着就不生气了。

小豆丁:……

更气了!

和亲王把弟弟打发到门口玩,看着面前箱子里的金银啧啧称奇。

他身上有个正白旗满洲都统的职位,有差事不光可以指使王府的人,正白旗的旗人也可以用,派来江南经营商铺的就是正白旗下的包衣。

旗人大多看不起经商务农,但是入关那么多年,八旗人家生的孩子越来越多,早就不是当初人人都能当官当兵的时候了,有人为了面子宁肯在家喝西北风也不愿意出门干活,自然有人为了谋生而经商务农。

和面子比起来,还是吃饱肚子更重要。

“铺子里的东西那些富家大户都喜欢的紧,不光一出来就卖了个精光,那些家里有商铺的人家还提前和咱们铺子洽购下一批货物,说是不在城里和咱们抢生意,他们去别处赚个辛苦钱。”

前来汇报情况的管事带了十多个大箱子过来,除了一个箱子里是他在江南采买的各种小玩意儿,其他每个箱子里都是满满当当的金银。

他们铺子里的东西卖的贵,但是越贵那些富家大户就越爱买。

有钱人家的跟风非常可怕,他们铺子刚开的时候门可罗雀,自从京城那边传出来王公贵族都在下一种他们没见过的棋,铺子里的客人就再也断过。

原以为京城的王公花起钱来不管不顾,到江南待过之后才更真切的体会到什么叫不把钱当钱。

之前的进项每个月都会封箱运往京城,眼前这些只是他们这个月的收益,这还是最近查官员贪污当官的不敢大肆花钱之后的结果,如果官场不出乱子,他们的进项能比现在翻一番。

这还只是他们一家铺子,他们的生意甚至不能在街上排进前三。

和亲王转眯了眯眼睛,心道这些人还是过的太好了。

他们要是凭本事挣钱那也没关系,能挣钱是人家的本事,朝廷再不讲理也不能硬抢,可是他们花钱花的那么肆无忌惮还去抢老百姓的救命粮,这就说不过去了。

拿赈济粮还想让朝廷免除他们的各种赋税,做梦呢?

真要免去商人身上的各种赋税,不如先把农户身上的粮税给免了,欺负人家只会种地不会哭?

和亲王捏捏拳头,回到书房继续奋笔疾书,怎么和朝臣扯皮那是皇帝的事情,他只负责把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汇报上去。

全京城都知道他混不吝不讲理,那就让他们看看他还能更不讲理。

弘曕踮着脚尖看他哥又在胡扯什么,看到上面笔走龙蛇的草书后立刻放弃。

他现在认字本来就是连蒙带猜,通过上下文大概能读懂,让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那正确率简直惨不忍睹。

板板正正的字尚且如此,让他看草书真是太难为他了。

和亲王洋洋洒洒写完好几张,让人把信和装满金银的箱子一起送回京城,人赃俱获、啊不、钱和信一起送上去,皇帝老哥肯定能和他感同身受。

京城,乾隆接二连三收到江南传来的奏报,表情黑的能滴出水来。

张廷玉、鄂尔泰、讷亲等人传着看完那些折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和亲王的密报乱七八糟可以不看,其他几封却不能不管。

同时浙江地方官,折子里写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一个说田地歉收百姓困苦,一个说岁丰时和收上来的赋税比往年多三成,还有百姓冲进巡抚衙门劫走犯人的请罪折子。

折子写成这样,必定有人在撒谎,或者都在撒谎。

张廷玉看着奏折上大大的“放你的屁”四字朱批,默默将东西推到鄂尔泰手边。

能把自诩文雅的当今圣上气到这种程度,这事儿妥妥得闹大。

鄂尔泰瞥了他一眼,不着痕迹的把折子推到讷亲那里。

老张不想出头,他更不想,讷亲是军机处新贵,他们都没有打压新人的习惯,今天让讷亲先说。

讷亲:???

乾隆(`Д):摔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