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第55章

十三行的行商把火力集中到不讲规矩的英吉利商人身上,晋商乐得联手对外,双方一拍即合,喝口茶的功夫就从斗鸡眼变成了一家亲。

看的和亲王目瞪口呆。

长见识了,真是长见识了。

以前只觉得朝中那些大臣吵起架来令人咂舌,现在看来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吵,商人这种靠嘴皮子谋生的行业吵起来一样吸人眼球。

果然高手在民间,要不是他背靠皇帝老哥,十有八九不是他拿捏这些商人,而是这些商人把他耍的团团转。

希望这些人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出海赚钱上,忽悠西洋人可以,千万不要忽悠他。

虽然他可能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但是他哥能反应过来,他只需要不露怯其他就都不成问题。

和亲王活了二十多年,除了他阿玛雍正爷还真没怕过谁。

晋商和十三行之间的你来我往被和亲王写成信件快马加鞭送到京城,看的乾隆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

这都什么玩意儿?

幸好送过来的不只和亲王的汇报,还有其他亲信的奏折,真要从臭弟弟那几十页的话本子里把有用的信息挑出来,他一整天都别干其他事情了。

以前也没发现那小子这么不正经,怎么去趟广东连密折都不会写了?

密折密折,要的就是简略明了,这上来就几十页的一大摞能叫密折?

欠收拾。

乾隆皇帝对那厚厚的一摞纸非常不满意,小果亲王的心情截然相反,“四哥,五哥这份肯定是写给我看的,我喜欢看热闹。”

五哥一定是知道正经的汇报有人做,所以特意把所见所闻夸张了一下写成话本子给他亲爱的弟弟看。

乾隆:……

虽然很离谱,但是这臭小子说的十有八九是真的。

“能看懂?”

小果亲王骄傲挺胸,“能!”

他跟着十六伯补课不是白补的,写故事又用不到多少疑难杂字,他不会写还不会看吗?

乾隆叹了口气,让臭小子带着那叠手写话本子出去看,别打扰他处理正事儿,“今儿傅恒当差,有不会念的字直接找傅恒,看完之前别回来,看完之后让傅恒自个儿来回话。”

弘曕:……

直接说看完也不让他过来捣乱就行,不用那么绕着圈儿的说。

小果亲王假装什么都没听见,接过那叠纸就跑出去看,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能让他们急五哥写这么多。

傅恒今天的确在宫里当差,不过他这差事也干不了多久,是的,他又双叒叕升官了。

头等侍卫已经是御前侍卫的天花板,一般这个时候就会调到外面历练,历练几年再回京城就是前途无限的帝王心腹。

傅恒走的也是这条路子,但是他和寻常的帝王心腹不一样,人家的历练不在外地而是京城,隔几天就能在皇帝面前刷刷存在感,看的朝中一众大臣只有羡慕的份儿。

集体吃柠檬.jpg

不怪他们羡慕,实在是傅恒这升迁速度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来者。

皇上以前提拔傅恒还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只是升迁速度快了点,御前侍卫还是御前侍卫,这次不一样,这次直接从武官转文官了。

同品级的文官地位比武将高是不成文的规矩,朝中能做决策的都是文官,武将只在打仗的时候能临时掌权,平时基本上都不管事儿。

就拿傅恒这次的升迁来说,头等侍卫是正三品,总管内务府大臣也是正三品,但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属于文臣,御前侍卫属于武官,这就算升迁,还是大大的升迁。

以前大家凑在一起闲谈的时候还只是猜测,现在可以直接把猜测俩字去掉,他们皇上就是明目张胆的在培植亲信。

傅恒绝对的是前途无量!

可惜再怎么前途无量也还是要被打发来看小孩。

乾隆懒得看混账弟弟送回来的“话本子”,又怕里面有什么重要的消息,索性找人过去一起看,还省得他亲自头疼了。

弘曕美滋滋的出门看故事,他看一张递给傅恒一张,一边看一边感慨大清遍地都是人才。

看看人家志向远大的晋商,要是真按照他们设想的发展下去,海外殖民地都得让他们给弄出来。

虽然说起来很不道德,但是听起来真的很爽。

赶快点赶快点,赚钱赚钱赚钱。

话说回来,大清的商人在海外赚钱需要给朝廷交税吗?海上有倭寇吗?出海的商船能平安回来吗?

小果亲王有许多小问号,傅恒傅老师负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