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从帝王的御驾开始,到皇后的凤驾,再到太子宫撵,一路上,行得乐曲,不是宫乐的靡靡之音。也不是天子的中平正乐。而是军队的雄浑之鼓。
那“咚”“咚”的声音,配合了牛角号,吹出来的是森然的肃穆。
在御驾到了时,不需要人提醒。百姓们便是纷纷拜倒在地上。
一片一片,从风拂过的麦浪一翻。一波接着一波。
耶律安是今日的主角,虽然,前几天,已经举行过无数回。可那时候,宫人们的人数,哪比得不今日,满京城几十万观礼的百姓之多。
一眼望去,真是尽数是人头,尽数是鲜活的面庞啊。
对此,耶律安这个三周岁的小孩儿,就记住了母后的话。
“大郎,你是太子了。你就是除了父皇、母后外,天下间最有权柄之人。那么,上位者,最重要的一样事情,你一定得先学会。”
说这事时,明珠的态度,是和蔼的。
她顺道里,还用手摸了摸儿子的头。
对于母后的亲近,耶律安表示,很受用的。
小小孩儿用儒慕的目光,望着母后,问道:“儿应该如何做?母后。”
明珠笑了,道:“从今天开始,在咱们自家人外,你得学会了,控制表情与心情。”
“当然,你还小。”
“不会这些是正常的。那么,既然学不会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外人面前,就冷着神情。”
“太子的喜、怒、哀、乐,在私下中,自己人面前,才释放出来,就好了。”
倒不是明珠,故意想把儿子往冰山上养成。
而是小小的太子,若是跳脱了,会被人指择轻浮出挑,非人君之望的。
这名声嘛,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可要说重要嘛,它也是重要的。
一个好名声,有时候,做一些合乎大义的事情时,是手到擒来的。
于是,今日里,展现在了百姓眼中的太子,就是一个端庄的,似成人一般稳重的小孩儿。他年岁虽小,神色却是一点也不似小孩儿,更像一个小大人。
那等风采,让见到的百姓,都不住处夸赞,真不愧是宫里的太子殿下,国之储君,这注定就是天生的贵人。
对于别人的夸赞,在宫撵上的耶律安是听不到的。
他努力保持着冷静的神情,那肃然的表现,那慎重的态度。让记录了宫廷档文的史官,也是暗暗里,在小本本上,添了几笔好话呀。
当然,百千年后,后人见之上,这嘛,就是明君早慧的典范了。
所以说,从古至今,造神什么的,就是东方的传统了。
上位者,就是最容易被神话的对象的。因为,百姓们是喜闻乐见的。君明臣贤,治理天下,百姓们是最爱听这玩意儿。
至于是不是真的?
包装包装,假的也能成真。当然,前题时,这位帝王在世时,四海得升平,百姓们别过得太凄惨了。不然的话,这再是包装,也是底子不够,假透了。
御驾过了东大门,至天坛时。
御驾停了。然后,是凤驾停了。最后,才是宫撵停了。
帝后和小太子耶律安,接步行下来。
这一次,祭礼一事,由保宁帝耶律贤举了头祭。
皇后明珠,举行了亚祭。
至于三祭嘛,就是由小太子耶律安行之。
这个时候,就是展现给众文武百官们,百姓们好好的瞧一瞧,皇家对老天爷的尊重与虔诚。
天子,天子,天的儿子。
这就是要请求老天爷,保佑了一国的传承,保佑了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保宁帝耶律贤的头祭,很顺利。
皇后明珠一亚祭,更顺利。
剩下来的小太子耶律安嘛,就只能他一个小小的人儿,步行上了天坛,来祭拜了。
小孩子一步一步,走得慢,走得却很稳。
当然,这也是练习时,耶律安一点一点学会的。
急,是他这等上位者的大忌讳。
小太子耶律安,手有燃香,平端而举。
至于念的祈祷文,自然由礼部的侍郎,亲自拟定的。他一个小孩儿,背下来就成的。在这时候,他一字一字,清晰的念了出来。
尔后,在钦天临稍提点的燃了烛火时。他恭敬参拜了大礼。
燃香,亲自由小太子插进了小鼎之中。接着,他接过了钦天临递上来的烛,用火光点燃了,小黄门递来的,他念过的祈祷文,亲自动手,燃于天坛之上。
归位后,小太子耶律安是一路冷着表情的。
这几乎成了今日,他的招牌神情。
以至于,这一场的祭祀天地仪式后。
各大勋贵宗室们的子弟,都得到了第一手的消息。
太子庄重,个性沉重内敛,恐不喜轻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