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仗(1 / 2)

阵仗

迈过长长的宫门,胤禩看着这个向来锁着自己的高墙深院,此刻居然产生了一种放松的心绪。

总算回来了!

他看向身旁的十四,摸了摸他的脑袋,相信他也是同样的心情。

无论因何外出的皇子,回皇宫之时定要先向康熙帝报备。四阿哥已经先回,胤禩便带着十四先去乾清宫向皇阿玛复命。

想到上次从准噶尔打了胜仗归来时,康熙帝的反应,胤禩竟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

好在,这回他不会再有期待了!

禀报后,自然有太监带俩人进去。十四还没来得及看清殿上坐着那人的身影,便被胤禩拉着向皇阿玛行李。

胤禩这人无论是跪还是站,身子总是挺得笔直,正如他给人的感觉一样。

“参见皇阿玛。”胤禩低下头,没有看坐在殿上的人,仿佛这只是不带情感的照例问候。

他来乾清宫,得体地汇报完这些在行宫的情况,而后便离开,是君臣之仪,而不是父子团聚。

康熙帝请起的指令正从口中吐出一半,十四便兴奋地拉着胤禩起身。

胤禩有些慌张,皇阿玛他向来不喜底下人没规矩,对于皇子的礼仪更是颇为重视。此番他话还未说完,他和十四便已起身,不知皇阿玛是否会怪罪。

只不过几秒之间,胤禩心思已经百转千回。想着如若皇阿玛责怪下来,他如何不动声色地将这失礼的举动揽到自己身上。他的眉不自觉地拧着,仿佛在尚书房面对太傅的学业考察,严肃得不像话。

然而,胤禩记得康熙帝为君,却忘了,他也是一位父亲……

“皇阿玛皇阿玛,我和八哥平安回来了,您开不开心?”十四像个叽叽喳喳的小雀一般,直朝着康熙帝扑去。

本以为这一番举动,必然得到严肃的康熙帝的训斥,然而胤禩却惊讶地看到,康熙帝竟然欢欢喜喜地接住了朝他跑过来的十四,然后将他抱在了怀里,就像一位寻常的父亲,接到了他分别已久的孩子一般欣喜。

“好!皇阿玛如何能不开心,朕就知道,你这个小福星定然能够顺顺利利,平安无事的。”康熙帝脸上难掩喜色,虽先前得到了胤禩和十四快要到皇宫的消息,可此刻看着俩人好好地站在自己面前时,他心里悬着的心终于渐渐放下,眼角也不由得有些湿润。

当然,他掩饰得很好,如果不细看,那几滴湿润几乎微不可闻。帝王的喜怒难以猜测,也不适合表露。只有在亲近之人面前,或是情到触动之时难自禁,才微微可以窥见一隅。

胤禩看着相拥在一起的父子,十四背对着他,康熙帝的脸却朝着他。于是,胤禩这才注意到,不知不觉之间,在他印象里总是意气风发,盛气凌人的皇阿玛不知何时,脸庞上竟爬上了几丝皱纹,而鬓角的几缕银发亦显得有些苍凉。

“皇阿玛。”明明铁了心不再交托出自己的感情,可胤禩却不由自主地心软,堪堪叫了康熙帝一声。比起刚才进门时的例行公事,这一声更为柔和,却也更富含感情。

康熙帝松开十四,站起身来看了一眼眼前的胤禩,而后走到他身前,不知不觉,从前可以抱在怀里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与他可以并肩的身量,甚至隐隐有超过他的趋势。

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血肉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越长越高,越长越大,成熟到可以独当一面,然而他与你的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康熙帝犹豫着,最终还是将手搭上了胤禩的肩膀,他张了张口,声音有些沙哑,“小八,做得好。”

不是,辛苦你了,也不是回来了,而是做得好,小八!

无论是独自带弟弟去行宫治病,还是躲过诸多艰险平安地带着弟弟回来这件事。亦或者,在裕亲王福全落寞之时,不动声色地送上的那份暖意。以及,更久远一点,凭一己之力成功取得了准噶尔这一重要战役的胜利。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做得好的胤禩,是他的儿子。

康熙帝既自豪,亦愧疚,所有的话语与情绪皆掩藏在这份搭着肩的手的分量上。

胤禩眼眶一热,那是不由自己能控制的生理反应。他告诉过自己很多次,别人如何想,他不在意,但求无愧于心。他做事只凭本心,对于他人伸出援手亦不为施恩挟报,他也一直秉持着这个原则。

然而,他亦不想被人冤枉误解,他一生所求,不外乎得到一份公正的待遇。

他不奢求皇阿玛对他偏爱,却也忍不住希翼他能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再只用一句辛者库贱婢之子就将他盖棺定论,更不希望额娘不能因他为荣,反倒受他所累。

所以,这句做得好,和搭着他肩膀的手,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就好像,他所做的事情没有再一次被荒谬又残忍地推翻。

十四敏锐地察觉到胤禩的情绪,在康熙帝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握住了他的手。

像是在说,“八哥你还好吗?”

再乖不过的小孩。

胤禩的付出不求回报,所以当这些真心实意的回应来临之时,才会显得如此地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