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1 / 2)

施粥

吴家一家卖了家中许多昂贵的家具,纵然有许多不舍,然而在吴景同的眼神注视下,吴良才便也只能忍痛妥协,谁让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就这么进行了两天,赈灾款却也只收回了两成,大头还下落未明,亦未知是否能拿回来。

胤禩却已然开始筹备给百姓们施粥,而吴景同为了缓解内心的歉疚,主动请缨来帮忙,胤禩倒是对这个青年有些欣赏。

只是胤禛微微有些担忧,“小八,赈灾款未全部收回,只怕这两成用完之后,这救济要断,到时候恐怕更加怨声载道,不若我们先想办法收回全部的钱款。”

然而胤禩却摇摇头,指着眼前排着队的百姓,“四哥,你看他们的眼神,若是今日不开始施粥,恐怕他们已然失去了全部的希望,再也撑不住了。不管如何,只要今天能够领到一小份粥,便也足够让他们有一个活下去的盼头。”

人就是活一个念想的,与其期盼未来的长久,倒不如极尽现在的努力。

胤禛亦点点头,似乎被胤禩说服。他看向这个被他认为太过心软的弟弟,然而正也是因为他的细腻柔软,他才能想得如此周到。

于是,三人便也亲自加入施粥的行列,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来领粥的人群中有妇孺,有青年,他们脸上无一例外,全写尽了数日来的饥饿,见到这些粥时,眼神欣喜无比,对着施粥的人员感恩戴德。

“青天大老爷,真是多亏有你们。”

“菩萨会记住你们的好的。”

当多双颤颤巍巍的手接过那粥千恩万谢时,吴景同眼眶微红,忍不住背过身去。

轮到下一个人时,吴景同忍不住给他的碗里多舀了一些,然而胤禩却止住了他的手。

吴景同微微疑惑地看向胤禩,然而胤禩却只是耐心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同情他,然而这粥只有这么多,若你多舀了些给他,那意味着后面有人一点都无法分到。”

计量好的粥,只能微微以供温饱,再多一分便也没有,如若因为善心让其中一人多了一些,那便有人因为分不到而饿死。

那这样的仁是否为大仁?这样的善又是否为大善?

善之道在于尽可能的成全,若只成全一家之人,成全自己一瞬间的心软,无法让更多的人得到圆满,这便不算大善。

大善者,总揽全局,而后做出权衡与取舍,择优而选,择全而行。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吴景同被胤禩说得脸一红,是他经验太少,想得太浅显了。本以为是个好心的举动,却没有顾虑到大局情况,亦没有真正看到他们现在的艰难。

胤禩看着他沮丧的眉眼,“不必内疚,粥稀是因为我们的情况有限,只要想办法将那八成赈灾款拿回来,情况便会好很多,能够让更多的人吃饱,亦能增加这些粥的浓度。”

吴景同点点头,有些崇拜地看向眼前的八皇子胤禩,自己的年龄甚至在他之上,一直以来却只知纸上谈兵,再不似胤禩那般想得周到深远。

他们施着粥,虽有些忙碌,但看到那些百姓欣喜满足的眼神,心上不自觉涌出一股暖意。

然而,并非所有的百姓都对施粥之事无比感激,只见一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上前领到粥时,看着那大多是水的白粥,忍不住大喊大叫。

“就用这点东西敷衍我们?打发叫花子呢?”那青年人眉间止不住的愤怒,不但没有向他们表示感谢,反而愈发生气地指责。

他的手不断摩挲着仅剩的衣服布料,整个人看上去似是有些着急。

胤禛挥了挥手,立刻有人上前想要将这人制住。

然而那人却愈发大喊道,“不是说朝廷有拨款下来吗?为何却只有这么一点稀粥?莫非是你们这些狗官贪得无厌,贪了我们的钱?”

此话一出,人群中瞬间沸腾起来,刚才还对着胤禩他们颇为感激的百姓们,瞬间亦起了疑心。

他们不再为手中那碗稀粥而感恩戴德,而是央求更多的粮食。

不是水里掺渣着几粒米的稀粥,而是真真正正的米饭和小菜。

大家愈发地感到急躁和委屈,长久以来的绝望和愤懑在这一刻聚众爆发,人群中不禁发出更多的呼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