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扭头,两人又继续在心里为公子扶苏打call。
扶苏根本听不到周围的动静,他现在正处于一种玄妙的境界。
如果说先前那是一时兴起,那此刻他便是沉浸其中,甚至是不顾外物:
“稳固朝上,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由文帝开始这一系列举措更是为武帝反攻匈奴打好基础。这样有能力的君主,却很难想象是第一个正式下达罪己诏的帝王。
他盯着天幕炯炯有神,甚至来不及分出一点注意出来。
不然他定能发现高台上,他的好父皇嬴政,看着他时,那同样炯炯有神的死亡注视。
嬴政:盯——
果不其然,在扶苏期待的眼神里,天幕缓缓道:
【上位后,刘恒同样将大汉治理得很好。】
【刘恒此时接守的汉,是千疮百孔的。纵使有前面几人在前的政策,可这时还是贫困潦倒的汉初,不久前甚至还发生过叛乱,上下还是人心惶惶。谁敢说此时的汉是稳定的?】
【他上位后。
减省租赋。采取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鼓励农业的发展。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减轻徭役。“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甚至整个华夏几千年里的封.建社会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又躬修节俭。以自己作为表率,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2]
眼见扶苏的眼睛越来越亮。
嬴政憋了憋,还是冷哼一声,故意大声对着天幕道:“他的罪己诏呢?”
【汉文帝下了历史上第一份正式的罪己诏——】[3]
所有人凝神听着,闻此不觉一愣。
这算什么罪己诏?
还以为他做错了事昭告天下自己的过错。
可看着后辈说的……天灾也就罢了,兴许有上天的指示。可是匈奴祸,怎么也不能算得上他的错吧。
到底是这位帝王足够仁慈,才会因此把罪过归于己身。
有人叹惋。
惊堂木再次敲下。
【而武帝下的罪己诏可不是因为这些。在后人眼中,汉武帝刘彻的评价可以一剖为二,前半生无可指摘,可后半生却是穷兵黩武,他的谥号既是勇猛、弘扬国威的‘武’,亦是穷兵黩武的‘武’。】
【是的,汉武帝在这‘轮台罪己诏’里昭告天下:决定继续与民休息,重视经济。以及他为先前继续出兵匈奴的政策表示悔恨。】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问题在背景。这个时候,太子刘据和卫皇后被逼死,受诛连者数万人。而此时国库空虚,又因为先前卖爵位敛财以至于吏治腐败。此时——谁能想到这个时候,汉武帝统治的晚期,起义连连不断,并且愈演愈烈。
而对外时,对战匈奴的李广利作战失利,投了匈奴。
没错,这份罪己诏是在连连人祸的打击下发的。而这些人祸,算起来罪魁祸首都是汉武帝自己。】
刘彻:???
“怎么可能?!”
刘彻猛地跳起来,一时间也顾不上先前纠结的事情。
他不信!
“朕这么贤能!”
他一本正经,正要举例反驳,又听——
【说到底,谁能想到,刘彻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怎么还这么迷.信呢?】
雄才大略他就收下了,迷.信?
这什么鬼?
屏幕前的岁寒生叹气:
“刘彻本来就那么相信吉兆、凶兆……追求长生不老,甚至也像始皇帝一般封禅巡游。
年老时性情大变。
疑心病犯了的帝王本就难伺候,他还重用小人,小人当道时大汉当然乱套。”
“只可惜太子刘据啊。明明有着那么强的外戚,却也惨死,现在只有‘戾太子’之名还留在历史上。当年七岁便立为太子的刘据啊。”
“武有卫青霍去病,文又有霍光这权倾三朝的重臣,他如果上位了,也不知道大汉会怎么样?”
说着,岁寒生挠挠头:
“果然太子当久了会出事。”
“太宗的太子也是八岁太子的,可惜了。”
想起李承干,他叹了口气。
[1]刘恒上位的原因,很多人说他幸运。挠头。不过陈平他们看重他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没有外戚。
[2]资料来自百科和史记和汉书
[3]罪己诏。汉文帝的罪己诏。说着我想叹气,等一位大佬补充。原文不太好总结。摘抄也好长。
总结困难,暂且留白。
我记得是立太子,天灾,匈奴,还有供奉那些,文帝都说过自己不行【】福薄什么的。总结困难QAQ等大佬
搞笑小剧场,跟正文无关,大家笑一笑啦:
秦:
众人眼里的扶苏:娇花
众人眼里的嬴政:猛虎
来迟了,找资料的时候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