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文工团 > 番外—创业(二)

番外—创业(二)(1 / 2)

番外—创业(二)

再度踏入凌家村的时候,宋知时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绿树成荫,硕果累累,漫山遍野都是绿植的小山村你告诉我是那个穷乡僻壤的凌家村?

宋知音和凌家先也有两年没回来了,对于家乡的变化,她们跟宋知时一样诧异。

“哎呦呦,我们家的大学生回来咯!”刘莲香欢欢喜喜地来到村口迎接几人。

凌家先不解地问:“大嫂,我大哥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刘莲香神神秘秘地说:“你看看咱们村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树啊,咱们村多了好多树!”

“是多了好多树。”

刘莲香自豪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树,这些都是果树,苹、果、树!”

宋知时惊诧道:“苹果树?”

刘莲香乐得不行:“对咯,这还得多亏了你啊,小宋同志,要不是你劝爹种苹果树,哪有今天这收成咯。”

宋知时心里也很高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几年前的一句提议,对方竟然真的听了进去。

刘莲香笑眯眯地继续说:“咱爹带着乡亲们一起去摘苹果去了,你大哥和两个弟弟还有侄子们,走得动路的都去了。要不是你们今天回来,我要给你们做饭,我也跟着去了。”

几人闻言,相视一笑,家乡有这样好的发展,他们自然高兴。

宋知时连忙问:“收成怎么样?卖得如何?”

说到这个,刘莲香更高兴了:“这倒是说来话长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走在路上,刘莲香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这些年的经历。

当年宋知时只是建议凌保国种苹果树,至于怎么种,种什么品种,种多少,种完以后怎么收卖,他也是一概不知,这些都是凌家村的人后面自己摸索出来的。

出于对宋家人的盲目信任,加上儿媳妇的劝说,凌保国最终还是动心了。

可他身为生产队副队长,肩上担着的是全村人的生计,他不敢胡乱叫大家改种果树,只能自己先做起来。

不懂行情,也不懂种树,凌保国只身带着大儿子跑去了省里,他俩孤注一掷,用身上仅剩不多的存款,买了好几种最好的品种,拿回来试种。

第一次种苹果树,他俩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连家里人都瞒得死死的。

正所谓十年树木,从种下树苗到第一次收获就花了三年的时间。

可两个外行人,又如何能种出好的苹果树呢,那苹果结的又小又酸涩。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凌家祥险些晕过去,还是凌保国一力支撑了下来,并且又重新去买了树苗栽种下,再去各地请教专家,最后才把这来之不易的苹果树种活种好。

光是种好那还远远不够,凌家村山高路远,如何把苹果销售出去,又是一道难题摆在父子俩面前……

刘莲香跟说书似的,细数了这些年家里的不易:“原本他们还不乐意跟着一起种呢,现在怎么着,那些没跟着一起种的,这两年全后悔了!也纷纷吵着闹着要加入进来,可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还是大哥大嫂聪明,这等喜欢趋避利害的人,可用不得。”宋知时恰到好处地捧了对方一句。

“那是,这苹果树才刚刚丰收了一年,就开始眼红了,要是哪一年收成又……那不得嚷着叫着退出啊,合着风险全是我家担了呗。”说到这个,刘莲香就委屈,前面五六年的损失,可不就是他们一家担了嘛。后面苹果种成了,又是她公公跟她男人出面说服全村人一起干,这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苹果树可真是宝嘞,还好咱们种的早,收获也早,卖得自然就比旁的村要早,他们后来跟着我们村种的,生意都没我们那么好。哪怕是树不好了,苹果木也能卖钱嘞,但是爹让我们都好好种,争取种成十几年的老树。”

就这么一路说道着,总算是到了凌家。

果然,家里空无一人,宋知时不由地松了口气。

刘莲香兴冲冲地开始做饭,宋知时瞄了一眼,竟还有腊肉呢,可见这两年凌家村人均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饭桌上,宋知音难得夸了几句这位嫂子。

说到底两人也没什么根本上的矛盾,以前关系不好也是因为住太近难免有摩擦,加上两人的原生家庭差距太大,思想观念也不一样。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一分开住,妯娌两人关系立马融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