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黑子的篮球》时代(1)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魏先洲为什么会喜欢打篮球,他可能回答不上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热爱的信仰啊”、“为了参加奥运会啊”、“为了一种拼搏的精神啊”、“为了打进NBA啊”等等,这些应该都不是自己最初以及一直坚持的想法。
在他印象中,老爸年轻时曾经特别爱打球,直到跟老妈离婚前,不分春夏秋冬的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自己去公园里打球。大部分时候是老爸本人上场,自己则在场外长椅上坐着。不过随着父子二人的岁数都越来越大,儿子上场的机会和时间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是老爸打完后,指导儿子练习一下运球和投篮;有时候是比赛人数不够,勉强让小孩子先凑一凑数。
老爸在魏先洲读初二时从家里搬出去了,以前跟老妈吵架后分居也是闹过几次的,但这次显然是无法挽回的一次。再后来,他只有每年春节时才能跟老爸见上一面,那时候父子二人忙着去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年,关于篮球的事基本上就只局限于茶前饭后一起边看边聊电视里直播的NBA季后赛比赛了。
但老爸充其量是让他认识了篮球这项运动,毕竟老爸本身不是什么职业选手,生平里也全然没有因为篮球而获得过什么至高荣誉,要用“子承父业”来形容实在是过于托大了。
说回来,那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时,他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刚好允许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只不过,主办方着实没能想到,这场校园篮球比赛的粗劣程直接震惊了所有成年人的世界和视界。大致上可以做出如下一般的总结:因为所有参赛球员的技术能力十分有限,能把篮球扔到接近篮筐高度的人都为数不多,更不用说标准投篮、上班、防守和挡拆了,也因此,扮演裁判的体育老师为了能让比赛顺利进行下去,通常是直接忽视掉“带球走步”和“两次运球”这些基本违例情况,最终使得这次篮球比赛打出了橄榄球的风范,球在谁手,敌我双方的球员便一拥而至,场均比分也都锁定在个位数比个位数,唯一可圈可点的,那就是胜负双方在赛后都表现出经历了“世界杯总决赛”一般的兴奋和失落。
凭借着多年跟着老爸混迹成年组野球场的成长经验,魏先洲在这帮小屁孩中脱颖而出,一举带领班级篮球队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惜的是,第二年学校就停办了篮球比赛。不过这唯一一次由学校官方组织的篮球比赛,尽管在大人们的眼里是一塌糊涂甚至不成体统,可在少年们的心中却悄无声息的点燃了一团火。
对于这群连篮球都投不过篮筐的半大小鬼们而言,他们参加过“校官方篮球比赛”这件事,不逊于代表国家出征过世界杯一样的豪迈。那时候他们虽然不太认识什么国内外篮球巨星,充其量也就只知道乔丹、姚明,但一个个总能煞有其事阐述自己所擅长的位置,抢先标榜自己是流川枫、樱木花道,或者黑子哲也、火神大我。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魏先洲这个年纪的小鬼头们,其实没有多少人看过《灌篮高手》,毕竟《灌篮高手》的时代是属于他们老爸的那个时代,可不管是谁,总能说出一两个《灌篮高手》的角色及他们在球场上的位置。
魏先洲就只看过《黑子的篮球》,不得不说这部动漫给他带来的影响有点大。由于他在年级里“出众”的篮球技能,在分配对标动漫角色时,大家出于尊敬都会让他来优先挑选。这让他有点为难,本意上,自己自然最向往成为《黑子的篮球》里的第一主角黑子哲也,但客观条件上,自己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有了接近一米五的身高,严重超过了全国小学三年级男生平均身高十多公分,牢固奠定了其在班级球队里的中锋位置。
最终,尽管他再三宣称自己是拥有“黑子哲也”技术特点的“青峰大辉”,但在同班同学、隔壁班球友乃至老师们之间却被传成了“三年二班小姚明”。
在这一次篮球比赛结束之后没过多久,各年各班一下子多出了许多来自各种次元世界的篮球巨星,其中还存在许多撞名的情况,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更加精准的细分出“这是四年一班流川枫”、“那是五年五班第三组黑曼巴”以及“他是清河路红星小区真流川枫”。
各式各样的诨名既然打出去了,那么“巨星之间”的较量自然也要紧随其后的开展下去。虽然学校没有再继续举行官方篮球赛,但大家伙私底下还是会在放学后、周末或者体育课上约上一场对战。
每当时间地点及输赢奖惩约定好了后,双方班级的气氛组就会在各自班级里开始制造声势,课间休息时你会看到一个小鬼头风风火火跑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大声宣布“这周五下午放学,大家都别走了,我们要跟六年级二班那帮家伙决一死战”,那激昂的语气就仿佛是在公布世界杯抽签结果,揭示了接下来的比赛将会是一场豪门与豪门之间的宿怨对决。
魏先洲就是在一次挑战高年级尖子班的课外篮球比赛时,见到了对方班级的女班长。
他很早就发现了一个规律,中小学各年各班但凡是班长,尤其是正班长,不出意外都是一个文文静静、品学兼优的女生,并且不管她们是不是真的天生丽质,通常也都会被默认为是班级的班花。由此可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诚不我欺。
他着实没想到对手的拉拉队竟然还出动了班花,这少不了激发了自己的胜负欲,于是那天的那场比赛里,极其罕见的打出了22比7的超高分差,让高年级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尖子班球队颜面尽失。如果对手在赛后进行了足够深入的失利原因盘点,想必一定会得出“己方啦啦队员成功鼓励了敌方”的结论。
赛后,尖子班班长鼓励她的同学们不要丧气,要努力吸取教训,下次不可以再轻敌了。她还特意来到了魏先洲面前,赞赏了魏先洲打球很厉害,希望有机会能把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进步。即便这番话单从文本内容上来看,像极了大人们惯用的客套说辞,但在态度上却展现了十分的纯真和诚恳。可见小孩子哪里有那么多坏习惯,无非都是跟着大人们的言行举止模仿而已。
这番话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是魏先洲求学生涯以来第一次受到班花级女同学的正面夸奖,不得不说这对于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
没错,如果真要回答为什么喜欢打篮球,剖开所有虚伪和假装,那就仅仅只是因为当年得到了高年级女班长的一番夸赞。
从那之后,直到现在,魏先洲在打篮球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也越陷越深,他感受到篮球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和“自信”,也十分享受着统治场上比赛和吸引场下瞩目的光荣——亦或是虚荣。
后来,因为用在学习上的心思不够投入,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甚理想,只能去了私立的外国语中学。再后来,初中毕业成绩也不甚理想,再次只能前往了私立的烈山中学。
当然,成绩不理想并不全因为沉迷于打球,毕竟受到场地的限制,打球多数只能在课外。但仔细又想,问题好像也恰好出在课外时间没有继续用功学习上。魏先洲时常会陷入一种困惑,老师和家长们有时候会因为他有一个正经的且持之以恒的兴趣爱大为赞赏,但有时候又会向他反复强调似乎除了语数外之外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务正业。
好在少年和青年的区别,那就是少年很少会考虑长远的事情,这让少年比青年少了许多焦虑,同时也让少年比青年少了许多警惕。比方说,许多像他一样最终来到烈山中学的新学生,基本上没有一个人会考虑这所学校的优劣之处,以他们的思知境界,甚至不会考虑该怎么面对这个月的月考,更不会去思索三年后的高考究竟有多重要。
正因为如此,魏先洲坦然接受了他学习不好的现状,去哪里读书都一样,自己当了九年的学生,在当学生方面并不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