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2 / 2)

承熙正色道:“实际上科举不过是第一步,赵兄的才干我相信定有成就,不必担心。”

他先肯定了对方的才能,“然官场波橘云诡,恐怕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

“更何况大展宏图,福泽百姓,更是难上加难。史书上不乏有人穷尽一生,亦无法做到。”

这个世界给了家境贫寒的男子一个往上爬的机会,那就是科举。但科举能起到的作用其实很有限,赵怀生以后哪怕真入了官场,要学的还有很多。

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不仅要快速追上别人的步伐,还得学察言观色,懂人心谋算。不论愿不愿意,总归是要被磨练成老油条的。

可赵怀生有些拒绝接触新事物,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出不来,承熙为此常约他下棋煮茶,他只怕耽误读书。

赵怀生没明白对方说这些的意图,是想让他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么?

承熙叹了口气:“曾子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还是要循序渐进,切莫急于求成。”

赵怀生不知为何面上一热,对一些事的排斥和逃避心理似是被对面一下子看破了,让他情何以堪?

葭葭亦叹息:亏得承熙居然还引经据典,拐着弯去劝他。要是换了她只会说别整那些虚的了,先干点实事吧!

聊过也劝过了,承熙再次送出那架古琴,这次赵怀生没有推脱,接了过来。

他看着古琴,想起方才对方擡手便能弹奏的模样,心情复杂。

承熙到底是个什么来历背景,他自己不愿意吐露谁都不知道,但他的才能修养似是与生俱来,连夫子都对他敬而远之。

若不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别人这样劝他,赵怀生可能会以为对方是借机故意羞辱他。

但他知道,陈先生没有这个想法,他是真心想要劝谏和帮忙。

说来也是,就算他真的考中了,面对京师琴棋书画样样俱全的世家公子,他要懂得的还有很多。所以,他还有什么身段是放不下的呢?

好在,赵怀生这次听劝了。

那天他精神恍惚地离开后,和妻子相处时,采薇突然也告诉他一个决定。

“怀生,我想多攒点钱,把医馆买回来。”

采薇的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

她回了医馆后,怀念起当年未嫁时的时光,发现这些年虽然家庭和睦,公婆和善,夫妻琴瑟和鸣,她的心依然惶惑地悬空着,没有着落。

如今她醒悟了,她明明有一身引以为傲的医术,可以传承父母的衣钵,嫁人后却围着灶台打转,自己放弃了。

那天在采薇和钱大夫共同的救治下,将陈先生从鬼门关拉回来,她心里升起莫大的成就感。

当一个人拥有成就感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情绪带来的愉悦感,不下于世间任何情感。

她不后悔把嫁妆折算给夫君赶考,但她经过这段时间之后,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状态中。

她甘愿付出,愿意奉献,但也有了想做的事情。

当然,采薇的转变也跟葭葭时不时见缝插针地科普女性独立意识有关。

“怀生,今年家里收成好,我帮钱大夫抓药每个月都能领工钱。我想慢慢攒一些钱,不管要用几年,我都想把之前卖出去的铺子买回来。”

“我想重新成为一名医女。”

采薇月牙状的眼睛弯起,期待地看向丈夫,想要得到他的认同。

赵怀生喉咙干涩,震惊地看着采薇。她有了自己的目标,并很快为此行动起来。

这一点来说,她比他强。

不知过了多久,他握着妻子的手郑重点头:“好!”

所谓夫妻就是要齐心协力,一起进步。

赵怀生也告诉采薇,他已经想好了,他也要找一份行当来做。

恰好前几日夫子与他恰淡时提起这个,说是镇上的公院里还缺一个誊抄笔录的文生,相当于县上的师爷,问他要不要去。

采薇倒没想过赵怀生会主动找事,她已经习惯养家了,“这样会不会让你分心?”

“不会的,公院没有那么忙。”

县以下没有衙门,但也会设置个处理公事的场所。

小镇上一年到头尽是些偷鸡摸狗的小事,命案也轮不到他们办,得移交县衙,文生不过是个笔墨闲职。

当朝尊崇读书人,书生想要找工作其实不难。无论是替人抄书卖画,哪怕是帮人写信,报酬不菲,还能让人毕恭毕敬。

赵怀生此前说会分心不过是不愿意的借口罢了。

他此前认为他读圣贤书是要做大事的,无法屈尊。

哪怕看到家中父母妻子辛苦,也放不下身段。

他得到夫子举荐的机会后,想要找陈兄商量,是因为心里还存着纠结不愿。

至于为什么不给采薇说……也许他自己也是心虚的。

直到被陈兄劝谏之后,赵怀生有再次被降维打击到,想了想却终于醒悟了。

他连家都不能顾好,将来又怎么可能做到治国平天下?

赵怀生终于踏出了这一步,无人逼迫,自甘自愿。

然后他发现公院的闲职比想象中还闲,压根不会耽误他读书。

还因有了别的事,注意力适当转移后,他长时间苦读的压力和憋闷有所缓减,心神放松不少。

运动量加大,早晚来回走动,回去入睡很快,熬不了夜了。

赵怀生原本忧心,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他没什么影响,反而能记住的内容更多了,且不容易遗忘。

悉知一切的葭葭会心一笑:

看来学习这种事啊,还是走量不如走质,盲学不如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