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何寄文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问题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不仅梁潜盼着,林书怡日夜念着,就连宫中的宁妃和五皇子也时常期望那个消失的人有一天能站在他们面前。
两天前,宁妃受冤被延庆帝禁足于宫中,禁足虽行动受限,吃的不佳,但有一点,耳根清静,她不必再和齐妃他们见面,也不用在看太监宫女的势利眼。
“母妃,父皇只批准我来这儿一个时辰,您为什么不来安慰我反而不理我呢?”五皇子站在宁妃面前抹着眼泪。
宁妃瞥他一眼,微微叹了口气,将书放下后,轻轻拉过儿子的手。
“看你哭的,之前母妃怎样教你的?你身处的是皇家不是寻常百姓家,身外物能忍则忍。眼下太后久居寺庙,你外祖家在前朝又被打压,母妃的处境你也看到了,如此境地你要忍辱负重才是,不过一个九连环,被抢了日后可以再买,今后不可为这身外物哭了,你的心思要用在功课上,你要在外面认真和太傅们学习,对他们谦卑有礼,努力上进。”
五皇子闻言抹着眼泪哭道:“可是…可是这个九连环是小舅舅送我的,我想自己留着。”
宁妃一听此话当场愣怔住了,本是平静的眸子也红了起来,连个九连环都护不住,是她这个母妃没用。
“等舅舅回来,再买一个就是了。”宁妃掩住情绪宽慰了一句。
小家伙一听,直接哭开了:“那小舅舅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好想他。”
小孩子的情绪说来就来,把宁妃惹得也开始掉眼泪。
“你小舅舅不是那种被悔婚就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的人,这里面一定有缘故,母妃一直坚信他会回来的。”宁妃说着拿着帕子去擦儿子脸颊上的泪,温声道:“不要哭了,你心里念着你舅舅便好,在外不要提及他,你还小,要专心修文习武。眼下咱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要记住,人能屈能伸才能立的长久。”
五皇子李向北双眸含泪地点了点头,可他虽小,也能感受到周围的变化,以前那些太监们对他还算恭敬,近来越发会敷衍他了。◆
“去吧,不要在母妃这里待太久了。”
“母妃你还好吗?苏姑姑说那些势力太监偷着给你减了不少膳食。”李向北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包牛皮纸包裹着的酥饼,“母妃,以后我每天都给你好吃的。”
宁妃见状心里哪能不受触动,怜爱地将儿子拥在怀里。
李向北在母妃身边待了一会儿,便依依不舍离去,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宁妃悠悠一叹。
“娘娘,您手里明明有证据,为什么当时不拿出来扳倒齐妃他们呢?若当时拿出来,您也不必过这样的日子。”
宁妃闻言道:“还不是时候,自古前朝后宫紧密相连,现在拿出来陛下必定会大事化小的,他们不倒我和母家会比现在还要凄惨,一样的证据,在不同时机拿出来,效果是两样的。”
“那您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宁妃闻言沉默了,她刚才说前朝后宫紧密相连,齐妃之所以跋扈无非是母家在前朝得势,可叹何家,在前朝风雨飘摇,而她又被陛下禁足,母家后宫之中指望不上她,她于深宫中也难以仰仗母家,两厢牵挂却又都无力相帮。
‘文弟…’宁妃心里轻轻唤了声,当年大婚夜消失,至今了无音讯,何止于忍心弃家族于不顾?
“等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且等等看吧。”宁妃心神疲乏,想起前些日子老太君递进宫的手信便道:“说起来,也是本宫没用,进宫多年不得圣宠,于前朝不能替父亲和二叔说句话,于家里,护不住二妹不被婆家欺压。”
“娘娘要宽心才是。”
“如何宽的了心呢,二妹嫁的可是表亲,姑母虽是庶出的不是老太君亲生,可自小养在老太君身前,如今何家暂时蒙尘,她却如此对待亲侄女,比外人更加令人心寒。”宁妃说罢擡手捏了捏眉心,她必须强大起来才行,“苏欣,太后什么时候回宫?”
“据说这次太后要在寺庙住一整年呢。”
宁妃闻言无奈地合上眸子。
苏欣见状喃喃道:“若是公子此刻能回来该多好。”
“他现在回来也是一介布衣指望不上,不过,早日回来也可早日收心争取明年科举入仕,只是那是后话了,眼下如此境地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娘娘,长公主府的佑宁郡主后日出嫁,咱们要备礼过去吗?”苏欣小心试探道。
“不必,文弟婚事得罪了长公主,这种嫌隙不是厚礼能解决的,对方欺压何家至此,我虽举步维艰,也不会屈颜讨好,就当禁足宫中不知情好了,我想,她也不会特意来送请柬的。”宁妃说着站了起来,走到窗边,“文弟一直不愿和郡主联姻,但愿郡主大婚的消息能传到文弟耳里,也好让游子安心早日还家。”
佑宁郡主大婚,办的热闹非常,排场十分盛大,消息传到边疆临行关时已经过去大半年,等传到行军打战的人耳里时,已经过去一年零九个月了。
“哎,咱们前线刀口舔血,伙食时常供应不上,饥一顿饱一顿的,后方一个郡主婚嫁竟然十天流水席,皇家赏赐下来的嫁妆都够咱们营一个月的伙食了。”副将陆成手里捧着白米稀饭蹲在邱平衙门前的石阶前愤愤不平道。
“小声点,背后议论皇家不要命了。不过说起来,这佑宁郡
主命真好,还是头一次听闻哪个郡主可以按公主的规制出嫁的。”
何寄文刚从老元帅那回来,听到佑宁郡主四字不由地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