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庭被迫五六口人共用一顶本应容纳两人的小帐篷,只能用从废墟中捡来的破布帘勉强隔出一点私人空间。
最令人揪心的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单身难民,十几个人不得不蜷缩在传教团临时搭建的简陋帆布棚里,夜晚只能靠彼此的体温抵御严寒。
其中有个带着三个月大婴儿的年轻母亲特别令人心疼。
由于物资调配的混乱,她连续两个夜晚都没能分到帐篷,最后是一位年迈的传教士实在不忍心,主动让出了自己的行军床。
而在另一边的营地,虽然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援助物资,但那个营地本身也刚遭受过袭击,三分之二的建筑被毁,仓库更是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挤出一部分毛毯和食物支援这边,已经是冒着极大风险做出的决定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头顶上悬浮着的浮空城模块成为了希望的象征。
在珀菲科特伯爵的亲自督导下,浮空城的自动化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着帐篷、毛毯等急需物资。
这些物资不仅支援了受损营地的重建,更为难民的临时安置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过,在安排浮空城模块上的工厂全力生产帐篷等基础物资的同时,珀菲科特还做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决定——将大部分生产力转向制造一台标准规格的大型能量塔核心组件。
毕竟那些小型移动式能量塔只是应急设备,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沙漠王国游牧部落的临时供暖问题。
虽然便携性极佳,能够快速部署,但其供热效率和覆盖范围都相当有限。
若要真正重建七丘之城的供暖系统,就必须建造符合城市规格的标准能量塔。一台完整的标准能量塔,其供热能力相当于多台小型移动式能量塔的总和,恒温结界的覆盖范围更是能辐射整个城区。
然而,建造标准能量塔并非易事。
除了需要浮空城工厂提供精密的核心部件外,还需要大量基础建材和专业的施工团队。
眼下七丘之城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那些渴望工作的难民随时可以组成施工队伍。
但问题在于,这些临时招募的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他们不是北境那些经过珀菲科特亲自培训的技术工人,对能量塔这种精密工程的建设标准毫无概念。
“质量不达标的话,能量塔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珀菲科特站在浮空城的观测平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营地陷入沉思。
片刻后,她突然想起跟随移民队伍来到此地的北境技术人员。
虽然人数不多,但至少都参与过北境能量塔的建设工作。
很快,一支由三十多名北境技工组成的核心团队被召集起来。
珀菲科特亲自向他们说明了能量塔建设的重要性,并详细交代了施工标准。
“你们要负责培训当地工人,组建施工队伍”她将设计蓝图交给领头的工程师:“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特别是核心部件的安装。”
这些北境来的技术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从难民中挑选出较为机灵的青壮年,开始手把手教授基础的施工技术。
虽然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但通过示范和图纸,总算建立起了一支勉强可用的施工队伍。
在浮空城不断投下的物资支援下,能量塔的地基工程得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