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诡三国 > 第3624章旌旗未动尘先行,山河砺刃人为鼎

第3624章旌旗未动尘先行,山河砺刃人为鼎(1 / 2)

清晨,暂且不管被看押监视的夏侯惇还想着什么,还试图做一些什么,但是战局已经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

在绝大多数的战争当中,众人的人心所向,才是硬道理。

当金色的阳光笼罩而下,轻拂过三色旗帜。

连日的大雨简直可以令人发霉。

现在好不容易出太阳了,但是地面上还没有完全干透。

河洛一带的官道,虽然在之前是大汉核心要道,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没有丝毫的改进和修缮,也已经是坑坑洼洼。原本道路上的石板都已经变成了碎石,碎石化成了尘土,一个小坑没有及时修补,便是渐渐演变成了大坑,存储着一汪汪的水,也在反射着太阳的金光。

炊烟升腾而起的时候,斐潜早已经坐在中央大帐里办公了。

眼下,他已经处理完几份比较要紧的行文,正紧蹙着眉头伫立在墙边木架上的山东地理舆图前。

和煦的阳光透过帐篷的门帘和窗户投射进来,在帐篷内里拖出长长的光柱,一颗颗细微的浮尘在光柱里上下飞舞,似乎是在欢快的鼓舞。

因为思考得太出神了,他长时间地伫立不动,看上去就像是沐浴在光影之中的雕像。

斐潜正在思考曹操的布局。

开春之后,下雨就成为了家常便饭,一直会持续到夏季的到来。

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事情,所以再多的忧虑都没有用。

但是现在人力控制的战线,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黑石关两侧的山崖都不是很高,所以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以小队为单位的兵卒和百姓。当时姜冏和朱灵主要精力都放在黑石关上,而这些小队的兵卒百姓活动的距离比较远,并且稀疏,所以上报之后,斐潜只是要求姜冏和朱灵对此严密监视,谨慎行动。

之后,这些小队的兵卒和百姓,都一直在缓慢的增加。一部分曹军兵卒是刻意的和骠骑军保持距离,活动的范围也是在骠骑军的打击距离之外,而另外一些则是主动来投靠骠骑军,表示他们就是巩县的百姓,现在被曹军逼迫得没有办法了,才想办法攀爬过了山崖来投骠骑。

显然这些百姓走过的山道,都是可以绕过黑石关的,从某种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等于是给骠骑军带路来了……

但问题是,兵卒,或者说是行人携带少量的补给,可以翻越这些山梁悬崖,可辎重呢?

火炮火药呢?

攻城器械呢?

这些东西就肯定没有办法在山道之中穿行了。

当然也可以换另外一种思路,比如派遣一些小分队穿过山道,然后和在黑石关之外的大部队相互合击,攻破黑石关之后就可以让大部队带着辎重前进了。

只不过斐潜用脚指头想都能明白,山道之上既然已经出现了曹军兵卒,那么曹军肯定就会在山道上做好了一些准备。

说不得那些巩县的百姓民众颠颠的跑出来,实际上就是在给曹军兵卒指明方向。

不是说这些巩县百姓和曹军有什么配合,而是无意当中给人生地不熟的曹军充当了一回充分的向导……

想到这些,斐潜也不由得暗自叹息。

能将这些想法用在对外多好?

整天琢磨自己人,究竟有什么意思?

进入了四月之后,情况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在小平津和孟津的驻军发出警报,在河内方向出现了曹军大部队的踪迹。

随后在太谷关和伊阙关相继也有了报告,说是曹军部队出现在了山口之外。

即便是在大雨之中,也有十余人,或是几十人的小队,前进到骠骑军警戒线位置进行侦察和试探。

因为是在雨天,不管是远距离的观尘手段,亦或是登高望远,都几乎等同于失效,所以这些上报而来的警报,都无法明确的告知斐潜究竟曹军来了多少,是几千人的佯攻部队,还是上万人的主力兵马。

在这些情报的上报过程当中,曹军的活动也比较频繁稀碎。

几个方向上的驻军,都和曹军兵卒有过小规模的战斗,相互之间也有一点伤亡。抓捕而来的曹军兵卒活口,也没能说出什么特别有用的消息。

对于这个情况,斐潜早有预料,所以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毕竟曹操就是曹操。

曹操去年冬天在河洛河东吃了那么大的亏,如果再雄起一把,曹氏在山东也不用待下去了。

河洛之地,其实也算是很可怜。

早期的时候董卓觉得守不住,所以便是撤回关中,祸祸了一把。

后来李郭作乱,又是一堆的烧杀劫掠。

杨彪看到山东诸侯群雄而起,也跟着眼热心跳,鼓动老底想要搞一波救驾勤王,结果输得底裤都没了。

再往后河洛就几乎是不设防的公共汽车,谁上都行。

一个养了两百年的好端端大汉闺秀,沦落到如今残花败柳的模样。

当然,这也是斐潜默许的事情。

河洛之地,原本就是斐潜在计划之中,和山东中原交战之所。

现在的问题是,曹军会怎么做呢?

这一回,喜欢乱中取胜的曹操,又会使出什么花样来?

或者说是荀彧?

他的目光地驻留在舆图的东方。

那边和关中河东不同,留存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区域,只是标注着一些重要的城镇和地名,但是这些地名异常的扎眼。

许县。

邺城。

颍川,陈留……

对于斐潜来说,颍川和汝南,一点都不陌生。

他曾经在颍川听过课,吃过荀氏的大锅饭,睡过荀氏的小院落,但是他对于荀彧么,大多数还是留存在印象和记忆里。

荀彧在民政上的能力,无需质疑,但是他在军事上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有效的信息了。

当年曹操和袁绍相争的时候,有人传闻说什么十胜十败实际上是荀彧提出来的,斐潜觉得这其实并不是重点。因为不管是荀彧提出来,还是郭嘉说出来,应该都是属于曹氏之下谋臣智囊的智慧体现,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老曹的智囊团就是荀彧和郭嘉为首,所以不管是荀彧说出来,还是郭嘉提出来,都体现出了荀彧和郭嘉在当时的战略高度。

为了了解对手,斐潜也尝试在山东中原地区设置奸细间谍来传递收集材料,但是么,不能说是这些间谍奸细没有作用,但是这些奸细间谍毕竟没有经过什么『系统』的培训,也没有用办法接触到曹军高层的人员,所以收集而来的消息,大多数都是偏向于中低层面。

甚至因为在某些时候为了避免被曹军的校事郎抓住,这些间谍奸细让人传递的消息都经过一定的伪装,对于人名地名什么的甚至进行了加密,导致解读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误差。

不过根据现在的局面来看,在伊阙关太谷关以南的这些地区出现的曹军兵卒,应该就是颍川汝南一带的兵卒,包括出现在山道上的部分精锐,可能就是这些颍川士族里面豢养的精锐。而引导统领这些颍川兵卒的,也很有可能就是荀彧,或是其他什么颍川大姓人物。

这个方向上不是主攻方向,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也会很麻烦。

斐潜啧啧了两下。

他忽然想起之前很早的时候,和郭嘉的一番谈话。

或者说是赌约。

那个时候,斐潜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