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调查组在老汉家的院子里支起折叠桌,伴着茶香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
随着调查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老汉坚持不搬,并非贪图高额补偿,而是因为开发商承诺的回迁房选址,恰好压在他家祖坟上。“那是我爷爷的爷爷亲手挑的风水宝地,”老汉抹着眼泪,“他们答应改规划,结果转头就在坟头打地基!”
苏晴翻开土地规划图,赫然发现所谓的“道路偏移”方案,竟刻意绕过了开发商自己预留的商业地块。
更惊人的线索在第三天出现。
组员小张在村委会档案室翻出一份泛黄的承包合同,显示这片土地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划为生态保护区。
苏晴连夜调取卫星影像,果然发现开发商打着“道路建设”旗号,正在违规开发高档别墅区。
她攥着证据的手微微发抖,立刻拨通周志高的电话:“局长,这里面有鬼!”
电话那头传来周志高沉稳的声音:“别急,按程序来,先联系环保部门进行现场勘测,同步把情况通报给纪委。”
“记住,证据链一定要扎实。”
挂了电话,苏晴望着窗外的月光,突然想起入职时周志高说的“要成为他的眼睛和耳朵”——原来这双眼睛,不仅要看见表象,更要穿透迷雾。
就在调查组准备收网时,意外发生了。
某天清晨,组员小李发现自己的电动车轮胎被扎,车座上还放着带血的恐吓信。
苏晴表面上镇定地安排大家加强戒备,心里却像压了块大石头。
她悄悄给周志高发了条短信,很快收到回复:“小王带队的支援组今晚抵达,按原计划行动。”
抓捕行动定在凌晨三点。
当小王带着纪委同志踹开开发商办公室的门时,负责人正对着电脑疯狂删除文件。
苏晴眼疾手快抢过硬盘,冷笑道:“您忘了现在都是云端存储?”
审讯室里,随着证据一件件摆出,开发商终于崩溃:“我们给规划局的王副局长送了三套房,他才默许改规划......”
这场风波平息后,东郊的红砖楼前竖起了“生态保护示范区”的石碑。
老汉特意摘了最新鲜的月季花,送到国土总局:“苏同志,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要被人戳脊梁骨了!”
苏晴摸着花瓣上的露水,突然想起周志高常说的“土地有魂”——原来真正守护土地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走进民心的温度。
回到局里,苏晴主动提交了一份检讨:“局长,这次调查让我明白,看问题不能浮于表面,就像您说的,真相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周志高笑着将检讨推回去:“年轻人犯点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查真相的勇气。”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对了,国土局准备成立土地纠纷调解中心,我打算让你负责,有没有信心?”
苏晴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郑重地接过文件。
仿佛这不是一份文件,而是一份重若泰山的承诺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