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知道这书是要售卖的,能售卖之后买回家看就是,可不能张口跟人家借。
在方老先生的带领下,大家粗略过了一遍,修改了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再提出一些观点,郑氏在梁家一群小子的陪同下,把大家说的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之后再逐一修改,等确定没有问题后,就可以去找书铺掌柜印刷售卖了。
今日锦儿定亲,大家各有收获,梁家众人也被更多人接触到,相处过的都觉得她们人不错,也难怪皇帝愿意这么护着。
很快到过年,虽然梁烨不在,但家里还是给准备了不少东西寄到边关去,让梁烨和驻守在边关的战士们都能过个好年。
而今年作为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又打了胜仗,绝对要大操大办,梁家全家都被邀请去参加宫宴,与皇帝一起跨年守岁,祈祷明年风调雨顺,国家繁荣昌盛。
也正因为要进宫过年,家里就没准备太多的东西,而是从小年之后,就在城中搭设粥棚,给贫苦的百姓施粥送粮,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个好年。
这事梁家人并没有声张,私下里做的,搭设的粥棚也没写梁家的旗号,但梁老头和邱氏闲不住,是亲自去守着粥棚做事的。
两位老人家时常去善堂帮忙,不少人都认识他们,见到他们便也就知道是梁家人在行善事了。
不过邱氏也聪明,不说自家居功,说是小太子的安排,也是为了让穷苦百姓们安然过年。
如此一来,小君的名声又高了不少。
有不少人家纷纷效仿,有的人家直接给粮食,也有的人家给的是布匹,质量不说多好,但肯定能做衣裳避体的,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得了好处,纷纷歌颂皇帝和小太子仁德。
年后,紧接着又要考试,而之前燕国投降,要派使臣前来谈判具体的条款,而其他小国也想趁机来抱齐国大腿,便纷纷决定来访。
太上皇的寿辰在四月份,皇帝斟酌一下,干脆借着给太上皇办寿诞的时候接待使臣,而等到那个时候,会试殿试都结束了,也能松懈下来,好好准备给使臣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方明杰中了前三甲,皇帝直接让他入翰林院,这是天大的好事,又是一阵庆祝。
方家想帮两个孩子办婚事,但梁家觉得锦儿年纪还小,婚后避免不了要生孩子,年纪太小伤身体,所以商议再过两年。
方家父母也是好说话的,想着两年后,儿子也能在官场上站稳脚跟,如此再成亲,更成熟稳重值得托付,便也就答应下来。
方明杰一路高中,给梁家孩子不少的冲击,卯足了劲儿去追方明杰的脚步,希望在这几年中抓住机会都上岸,否则这几年假设科考,官员饱和,后面几年考试的难度肯定会加大,考上了也不一定有好去处,到时就亏大了。
卫勇和梁玉辰的年纪也大了,两人成绩都不错,已经是秀才身,婚事也该相看起来。
卫家那边早就送信来,说他们远在乾州,顾不上卫勇的婚事,也不认识什么人,所以卫勇的婚事就拜托梁家帮忙相看。
卫勇在读书期间也在赚钱,赚了钱就拿给徐曼帮忙做生意,现在每月都能有分红,虽然不多,但长期积攒下来,也足够成婚用了,再加上长辈们支援一些,也能把婚事办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