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12章 故伎重演?

第1112章 故伎重演?(2 / 2)

怒气之下,多尔衮也不手软,直接以摄政王的身份狠狠处置了几人,这才强压住了人心浮动。

之后,多尔衮考虑再三,决议用当年萨尔浒之战的战术来应付这次危机,说白了就是任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的战术,以点破面,先击败明军一部,以掌控主动。

现在的明军实际上是四路大军,这倒和当初萨尔浒之战差不多。科尔沁那边暂且不管,科尔沁的大战刚刚结束,阿古达木和在那边的明军想要挥兵东进需要时间,短时间是打不过来的,所以可以放一放。

他现在要面对的是辽中、抚顺和本溪的三股明军,或者说是明军和索伦部的联合部队进攻,这三支军队中兵力最强也最能打的当然是王晋武在辽中的主力部队了,这支军队给八旗带来了巨大麻烦,就连身经百战的索尼和鳌拜都是手下败将,八旗用了许多办法,却始终无法找到弱点。

至于抚顺的明军是孙传庭为主将,麾下以部分新军和冀州镇的高杰部为主力。这支军队大约三万人左右,战斗力也不差,而且已经占据了抚顺。从目前情况来看,孙传庭没有立即北上的打算,似乎打算以抚顺为据点配合在辽中的主力部队作战,所以打抚顺的明军哪怕兵力占优却不好打,一旦孙传庭坚守不出,而辽中的明军从西边扑过来的话,多尔衮反而会腹背受敌。

所以想来想去,多尔衮决定先解决本溪的明军和索伦部。对于这支军队多尔衮是恨得牙痒痒的,这一次撤军索伦部和后续赶来的这支明军给他造成了极大麻烦,假如不是考虑到盛京的安危,以多尔衮的脾气非得给对方点颜色看看。

现在好了,盛京这边暂时稳了下来,回师后的多尔衮也重整了军队,并发起了总动员调集了八旗各部,手中的兵力非但不少反而比撤军时更多了些。

有这么一支军队在,再加上本溪依旧在大清的手上,那么去打这支军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旦解决掉这支明军和索伦部,那么大清的东边和东北方向就再也没后顾之忧。到时候继续挥师从西南而下,直插本溪,多尔衮就更有了几分把握,哪怕拿不下本溪,只要能调出辽中的明军主力同对方展开野战,多尔衮也有几分依仗八旗击败对手的信心。

不得不承认多尔衮谋划的不错,所判断的也没问题。

的确几支明军中实力最弱的就是本溪的军队了,因为这支军队本就属于孙传庭和李信指挥的一部。虽然这支军队和索伦部合兵,但双方在作战的配合包括作战方式都有着不同,而且这支军队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多尔衮的军队,仅仅只是给多尔衮撤军带去些麻烦而已,是用来作为偏师使用的。

一旦这支部队被多尔衮所灭,那么明军四面包围的战形就产生了缺口,这对后续进攻沈阳的战略是极其不利的。

多尔衮很快就调集好了大军,留下万人驻守盛京外,他几乎把能动用的兵力全拉了出来,由自己亲自统帅,从盛京东出快速赶往本溪,意图同本溪守军联合歼灭这支明军和索伦部。

从盛京到本溪仅一日快马的路程,多尔衮为了保险起见把部队分成两部,一部让人假扮主力直接进军,另一部却由他亲自率领先向北然后再往东,意图给对手一个包抄,等大战打响直插敌军后方,一举击溃对手。

不得不说多尔衮粗中有细,谋划的很是不错。而且他的安排也的确迷惑住了对手。当得知盛京的援军赶来本溪的时候,这支明军和索伦部的骑兵一商议主动向东撤军,同本溪拉开距离,避免双方直接交战。

无论是明军还是索伦部都清楚,他们的兵力相比其余几路要少许多,这支明军加索伦部的骑兵全部也不足两万人,这些军力根本没办法和多尔衮高达七万多精锐八旗抗衡,更何况本溪还有好几千八旗驻军呢。

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现在适当拉开距离看看情况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们谁都没想到,就在他们主动后撤,撤到本溪东边的甲板时,多尔衮真正的主力已在他的率领下绕行几百里,悄悄跑到了位于抚顺东北方向的会安堡了,而且从会安堡掉头朝东南进军,直插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