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不难,随着辽东的拿下,未来奴儿干都司会重新归大明统治,索伦部也会成为大明的子民。朱慎锥已经授意孙传庭,未来在辽东主政时要和索伦部搞好关系,索伦部人虽不多可骁勇善战,有他们在北方能为大明当好最好的屏障,同时也要确保索伦部从大明获得物资的渠道,加强双方贸易和民间来往。
至于人丁方面,大明就没什么办法了。但这一次对八旗的安置让朱慎锥想到可以适当的把部分八旗送给索伦部的主意。这样一来就能满足索伦部对人丁的需求,同时也解决部分八旗的安置问题。
而且索伦部和建奴仇深似海,送给对方一两千八旗兵和部分女真人非但不会导致什么后果,还能借用索伦部的手来解决掉这些人的后患。只要这些人去了索伦部,用不了几十年就和普通索伦人没什么两样了。
同样的办法还有把部分八旗送到蒙古去,腾格尔那边安排一些,阿古达木那边也可以安排一些,如此一来就能解决一大半的问题。
可就算这样,鉴于目前八旗的数量依旧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按照朱慎锥的设想,没有三五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的。可现在朱敏澄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需要这些八旗精锐,而且想挑选最精锐的白甲兵作为他宋王去海外封地的护卫军,如此一来倒是一个新的选择。
朱敏澄去新大陆的事已定了下来,之前探索航道的船只也返回了大明,可以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半年后最适合航行出发的时间来到就出海了。
按照目前大明在海洋上的实力,虽然对近洋无忧,可远洋航行因为船只的技术问题装载不会太多,而且朱敏澄去新大陆还要带上大量必须的物资和必要的技术人员,再包括他的属官和吏员等等,所以配备给他的护卫军力只不过上千人罢了。
哪怕再想想办法,多配备一些,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在大明或许不算什么,可在新大陆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
毕竟现在西方各国占据的仅仅只是新大陆的东海岸和南美地区,对于西海岸还没涉及,那边还是大量的以部落为主的印第安人生存。这些印第安人部落少则几十人,一般上百人,多则也不过几千人,一千五百人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只要没有意外足以能让朱敏澄在那边立足。
但是究竟怎么组建这支军队,并规划给朱敏澄,这点朱慎锥还没考虑好。新军是绝对不会给他的,大明的新军可是朱慎锥手中最锋锐的矛和最坚固的盾,要给也只能给他在大明边军为基础上重编的部队。
而且千里迢迢把这些人送去新大陆,这些士兵个人是否愿意这同样是一个问题,一旦解决不好甚至还会引起军中动荡,这不是什么小事。
现在朱敏澄提出收编和使用八旗精锐的建议,这让朱慎锥仔细琢磨后倒觉得是一个办法。原本这些八旗兵就是要处理的问题,而且从内心来说,把这些骁勇善战的八旗精锐以前面所说的方式来安排固然能解决问题,可同时也未免有些可惜。
再加上用那些方法来处置,对于数量不少的八旗而言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假如把部分精锐以这种方式让朱敏澄带到海外去,倒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不仅能解决八旗问题,更能解决朱敏澄手中兵力战斗力不足和前往海外的士气问题。
另外朱敏澄在最后还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向自己老子索要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居然是李定国。
对于李定国,朱慎锥当然知道他是谁,可以说当初之所以同意张献忠投降,最后非但没杀张献忠,反而给了他军衔和虚职在京师安顿,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张献忠手下有四个义子,其中一个最杰出的就是这个李定国。
李定国虽然年轻,出身也不好,但他在历史上的成就远高出其他三人,更被称为大明最后的希望。这么一个杰出将领,朱慎锥自然是另眼相看,所以这些年他虽然表面上没重用李定国,而是把李定国和其他人一样编入明军中当普通将领使用,更没特意照顾,主要目的是要看看李定国的性子,并且用这个方式磨砺一下此人。
但没想还没等朱慎锥打算用李定国呢,自己儿子就看中了对方,并且直接伸手向自己讨要。不得不说朱敏澄的眼光不错,谁都不要居然点名要李定国,这臭小子是怎么知道李定国的又是谁给他出的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