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亚泥俺峡
郑鸿逵回到大明也有好些日子了,因为郑芝龙的缘故,再加上之前出使欧罗巴,郑鸿逵回到大明后才发现强横一时的郑氏集团已经在皇帝手中被肢解了,福建水师成为了南洋海军,而原本由他掌控的山东水师也成为了北洋海军。
虽然郑鸿逵不可能继续担任北洋海军的提督,但皇帝依旧给了他另一个机会,那就是着手组建一支新的海军。
和之前的南北洋海军不同,这支新的海军主要的任务是远洋。假如说南北洋海军一个是确保南洋海域,另一个是坐镇北方海域的话,两支海军的责任基本是以防守和地区压制为主,但郑鸿逵所新组建的这支海军却不同,它是用来进行远洋开拓和渡海作战需求的。
远洋开拓顾名思义,这个不用太多解释,至于渡海作战却和之前不同。之前的渡海作战无非就是从山东到辽东,或者从福建到小琉球,这样的渡海仅仅只是短距离的渡海,航程一般也就两三日的时间,最长也不过三五日而已。
但这支舰队的渡海作战却是远洋渡海作战,而它的第一次首航就承担了从大明到新大陆的航行。虽然新大陆那边未来是实施分封制,大明会陆续把宗室藩王陆续外封,从而和西方各国抢夺新大陆的地盘和资源。
可在分封制的实施同时,大明也必须要确保在新大陆的统治力和影响力。所以掌控大明到新大陆的航线,并且拥有一支能够远洋和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舰队是必须的。
未来大明会在新大陆分封的同时选择新大陆建立港口,派驻海军,这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举动。不仅能确保分封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也能确保大明对新大陆的宗主地位,而郑鸿逵就是负责这支海军的首任提督。
大明军中,尤其是海军中,唯独郑鸿逵能够胜任。要知道无论是领兵的经验还是指挥海军作战的能力,郑鸿逵在这个时代都是出类拔萃的。再加上他还有曾经出使欧罗巴的经历,另外他对大明的忠心也得到了考验,为此郑鸿逵毫无异议地坐上了这个位子,并亲自率舰队开始了第一次前往新大陆的航行。
整个舰队规模庞大,总计人数超过了六千余人,光是大小船只、战舰就达到了四十六艘,而且这些船都是具有远洋能力的大船,和南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相比丝毫不差,甚至还有过之。
在皮岛,整个舰队的集结、补给和陆续登舰持续了整整四日时间,等全员登舰完成,郑鸿逵以总指挥的名义下令启航。浩浩荡荡的舰队开出了皮岛,沿着北方的海岸线绕过朝鲜半岛然后向北航行,十日后穿过鞑靼海峡,抵达了苦兀岛附近区域,然后舰队继续北航,又过几日到达苦兀岛的北部地区,这里大明的北洋海军已在此处修筑了港口和军镇,岛上有千人守卫,同时还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个港口不仅是守护苦兀岛,也是为确保西边奴儿干地区的稳定,一旦奴儿干地区出现状况,大明的军队就能第一时间从这里出发,直扑奴儿干。同时这个港口也承担了未来大明前往新大陆的重要补给基地的责任,朝廷已着手陆续向苦兀岛陆续移民,移民的力度虽不及辽东,却也不小,未来至少确保苦兀岛有万人以上的移民居住,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苦兀岛被大明彻底掌控。
舰队在苦兀岛停泊补给和休整一周,同时也是等待季风和洋流的变化。这里不得不说当初探索航线的舰队做事极为仔细,不仅记载了航线的海图,还对季风和洋流的变化也做了相当的准备。等了一周后,郑鸿逵得知季风应约而来,洋流也产生了变化,他果断下令继续启航,这一次他们后续的补给点已没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要面临仅探索舰队走过的新航线,一直要等到抵达新大陆后才能获得新的补给。
从苦兀岛继续向北,沿着北方的海岸线航行,然后转向东走。
这一路可不好走,虽然南方这时候已渐入初夏,但北方依旧很冷,在船上远远望着海岸线那边,许多地方还有着大片的白雪冰封。而且这片区域荒凉的很,放眼望去许多地方几乎都是一个模样,至于人影更是见不到半个。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在这样航行中渡过,假如不是舰队的准备完善再加上之前探索的海图,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简直都要疯了。无休无止的航行给人带来的压力是极大的,而随着航行的时间越久,船上的补给物资也是越紧缺,食物这些也就罢了,关键在于淡水问题,大海虽然到处都是水,可海水是不能喝的,没有淡水人根本活不下去,而船上储存的淡水一般最多使用一周多的时间,时间久了淡水变质,非但味道变得难闻,也无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