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当前率先被淘汰的一家已经出现了,橙天嘉禾现在不就躺在案板上,被万达、大地、星河以及其他公司所觊觎嘛。
而在经过这初期的来回拉扯后,星河集团这边最终还是给出了个大致的合作方案。
星河集团这边要求橙天嘉禾母公司承担其本身的那6亿港元债务,要使收购标的资产负债率从89%降至41%,这能释放2.1亿港元现金流。
此外估值锚定也以2016年3月微影时代入股时的29亿元估值为基准,不过可以溢价10%至31.9亿元。
当然,这些都是初步的意向,商业谈判嘛,自然不可能一次就谈妥,后续还会有反复的拉扯。
不过有星河集团的插手,大地影院再想像之前那样收购橙天嘉禾院线,只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至于说收购橙天嘉禾是否划算,这对于星河集团来说并不算是问题。
毕竟之前因为注重影视制作的关系,星河集团在院线方面并未大力涉足,主要还是依赖于华影集团和万达影业。
如今若是能收购橙天嘉禾的院线,那么他们家在长三角、珠三角所拥有的52家核心商圈影院,就可以为星河集团的产业链布局提供一份助力,使之更为完善,不至于被院线所掣肘。
而且橙天嘉禾的经营不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投资主控的影视作品水平不行,票房成绩稀烂,这点与万达和大地形成鲜明对比。
可星河集团不缺好的电影作品啊,自己投资的电影作品在院线中上映,这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好的作品也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当然,光是有好作品只是一个方面,王皓这边对于集团公司的院线发展战略有着十分清晰的规划,如今就只看橙天嘉禾那边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了
反正饵料已经洒下,刚刚在谈判拉扯的过程中,王皓也做出了承诺。
只要橙天嘉禾将院线业务卖给星河集团,星河集团也将会帮助橙天嘉禾娱乐完成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型。
也就是未来星河集团这边5部影视项目,都可以留出一定的投资份额带着橙天嘉禾一起。
而在和橙天嘉禾这边确定收购意向后,王皓又去了一趟朝阳区朝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d座19层的星美传媒集团。
和橙天嘉禾一样,王皓找上这家,也是看上了他们家的院线产业。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大型传媒公司,星美传媒巅峰时期,同样是华夏影视娱乐产业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它旗下拥有30余家公司,在国内拥有影视制作、院线发行、影院投资、广告制作、影院后端产品开发、影视基地、艺人模特经纪等电影娱乐全产业链,曾经和华谊、橙天、星河也是不相上下。
特别是院线方面,如果说橙天是靠收购嘉禾,借助港圈知名品牌打市场,那么星美主要靠的就是官方力量。
2002年,星美就与华影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线,曾连续三年蝉联中国电影院线票房第一,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影院投资方面,星美也在中国投资建设了第一家现代化五星级多厅影院—上海星美正大国际影城。
星美的五星级电影院分布bj、上海、天津、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从影院质量和数量上名列前茅,走的都是高端路线,算是与橙天嘉禾形成了错位竞争。
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新的时代总有些人和企业跟不上日新月异的节奏了。
随着10年往后华夏影视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2013年星美院线就从原本只有83家影城,变成了2015年的130家,然后是现如今2016年的217家。
可以说这些年星美院线采取的策略是迅速扩张,在一、二线城市院线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星美跑马圈地,迅速向三、四线下沉。
甚至于星美还表示,到2017年底,他们目标是达到365家影院,2290块屏幕。
可是与星美的膨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速随着上面对于票补的限制,已经是开始放缓了。
嗯~~这方面星河集团的票房成绩不能作为参考依据,毕竟他们和其他影视公司不一样。
反正若是去掉星河集团上映的电影,前不久的暑期档和国庆档,实际上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甚至于不久之前华影集团那边的老大喇培康还特意问过王皓了,说是让他们公司多挑挑担子,电影最好能多拍点,上映得也勤快点,最好是能填满每年的几个重要档期。
同样的话,万达那边实际上也曾和星河集团这边沟通过。
现如今,在好莱坞特效大片对于国内观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本土电影陷入创作困境的情况下,市场还真就紧着星河影业救场了。
这种情况下,激增的影院数量加上已经有几年没能投资到好电影,让星美娱乐的营运出现了巨大的压力。
2016年,星美控股实现营收37.89亿港元,同比增长13.1%,而年内亏损达2.67亿港元,成为8家上市影院中唯一亏损的企业。
其中,收购与新建电影院导致开支飞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房租逐年增长,以至于电影院运营成本大幅提高。
再加上其整体收入还是过度依赖票房分成,迭加影视市场的增速放缓问题,又导致他们家院线2016年票房收入同比下滑18%。
截至今年下半年,星美控股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2.07亿港元,但流动负债净额已经达到了19.82亿港元。
可以说星美娱乐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正在逐渐凸显,这点从数据上来看,和橙天嘉禾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
实际上就两点,一是两家院线企业在内容上没有良好的造血能力,无论是自己制作还是参与的投资,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盈利模式单一,只能依赖院线票房分成。
二是他们不像万达和大地院线有着自己的商业地产,能够降低院线最重要的房租成本,这点其实才是最为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