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唯一的解释。虽然我听说将军府有专门的工匠,负责开采各种金矿,但是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唐有哪座金矿能出产像狗头金这样的东西。”
李庚很是兴奋。
就算是再有钱的人,也无法抗拒这样的财富。
很显然,这座金矿,是一座无价之宝。
按照船队出发前定下的规矩,出海所得收益,一半归观狮山书院,两成归格物学院使用,其余三成用于奖励出海之人。
这样的金矿,光是那些拳头大小的金子,就足以让所有人发财了。
“郎君,如此巨大的金矿,我们既无工具,又无精通炼金术之人,根本无法开发。但只要回了长安,请书院派人到澳洲开采这座金矿,将来格物学院的实验便不愁资金短缺。”
格物学院的一名学员,满脸兴奋的道。
在这荒无人烟的山谷之中,根本就没有人去想着,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财富都据为己有。
而且,只要能平安回到长安,分到一杯羹,便能让所有人都富得流油,自然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
“我们分头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然后再回去。”
李庚脑中念头急转,开始给众人分配任务。
……
石见银山。
姚老三巡视着矿区,看着矿区内的每一株植物,眼中都流露出浓浓的留恋。
他已经得到通知,明日启程返回长安。
更是受邀担任格物学院的教习,教导学生如何寻找矿藏,如何分辨各种矿物,如何熔炼各种矿石。
姚老三是大唐为数不多的几个擅长勘探、开采、冶炼的人之一,当初来倭国的时候,他是不太愿意的。
倭国是什么地方?
然而当他来到石见银山的时候,才发现,这座山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可怕。
相反,他在这里的地位,要远远高于长安城。
石见银山里,有一万多的唐人和倭人在忙碌着,姚老三的地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也是顶尖的。
“师父,你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这里的事情的。”
姚老三的弟子白孟不停的劝着。
白孟的悟性是所有人中最好的,甚至有了姚老三的几分实力。
“白孟,这个国家既然有石见银山这么大的银矿,那肯定还有更多的金矿,银矿,铜矿,大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财富。我希望你以后能挖到更多的矿,而不是坐在银山上坐吃山空。”
姚老三有些惋惜,这些年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石见银山上。
石见银山的产量,已经超过了整个大唐的银矿。
当然,姚老三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弟子知道了,明日师父您返回长安,弟子便带人前往难波津,听闻和歌山附近有人出过金,应该是有金矿的。”
白孟一直在关注着倭国其他地方的金矿和银矿的消息。
这种事情,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
“对了,记得多带几个护卫,不是所有的倭人都对大唐忠心耿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