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拿出了一盒针来,将其打开过后,方言先闻到一股香味。
然后看到里面是一套造型有点奇特的银针。
方言确定自己没见过这种造型。
马有信对着方言说道:
“这个针是在泉州那边弄到的,当地人起的名字叫海龙针,据说记载在《闽南疍民医典》中,针柄是用砗磲与玳瑁制作的,里面填入了珍珠粉和龙涎香混合物,制作方式来自疍民巫医,不过也有人说这个针制作方法是明朝郑和船队的宫廷医官发明的。”
疍民,方言听到这名字就反应过来了。
疍民是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的沿海及内河区域。
疍民以船为家,这些船被称为“疍家船”。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水上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也有观点认为,疍民是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被迫迁徙到水上的人群,他们以船为家,在江河湖海之上漂泊谋生。
这种带着地方特色的银针,方言还是第一次见到。
估计贺普仁都不知道。
方言拿起针,先掂量了下每根针的重量,这是判断一套针制作是否精良的简单方式。
如果重量相差大,那么说明这套针工艺就不咋地。
但是如果重量相似,那么就说明制作还算用心,方言没用过这种针,只能从这方面来判断了。
方言闻了闻香味,好像是针盒子传出来的。
“这个是沉香木?”方言对着马有信问道。
“方大夫识货。”马有信笑着点点头。
马文茵对着方言说道:
“您试试吧,看看这针合不合手。”
方言点头说道:
“行,那我来试试看,针到底怎么样。”
方言拿起针,指腹摩挲针柄,触感温润微凉,砗磲与玳瑁的天然纹路在房间灯光下泛出流水般的晕彩,仔细观察,针尖隐有螺旋暗纹,一层一层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砗磲乃“海中药石”,《闽书》称其“辟瘴疠,引清阳”。
玳瑁有镇心定惊、安神的功效,可以治疗头晕目眩、急躁易怒,不过都得吃才行。
接着方言来到马文茵身边,针尖抵住足三里时,还没进针,就感觉指下针有股怪异的弹性,轻轻一推,针体进入穴位,然后方言就感到“气口”微微震颤。
刺入瞬间,针尖螺旋纹与皮下筋膜共振,就有了得气的感觉。
这得气速度挺快,比其他针都快。
方言采用“苍龟探穴”手法,针体斜刺入穴,捻转时砗磲柄与指腹摩擦生热,能够闻到一股香气。
“你有什么感觉?”方言对着马文茵问道。
马文茵想了想说道:
“酸胀,带点热。”
这倒是很正常的反应。
龙涎香有镇惊安神的作用,方言不知道这香气是给自己用的,还是给患者用的。
接着方言又在另外一个穴位下针,也是同样的效果,接着开始留针。
在留针的时候,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了。
马文茵肚子开始咕咕的叫了起来。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两针下去,我怎么突然感觉好饿啊!?”
PS:月票多了600,所以再欠大家12000字。(发稿时6600月票)
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77000字。
下午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