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914章 液体黄金奇楠油,他们就是在放狗屁!!!(二合一章)

第914章 液体黄金奇楠油,他们就是在放狗屁!!!(二合一章)(2 / 2)

“奇楠油有行气止痛、通窍醒神、提升免疫力等功效,可用于缓解心腹疼痛、改善失眠、治疗呼吸道疾病等。”

听到方言的介绍,方药中对着他好奇的问道:

“这么偏门的东西您都知道的这么清楚?”

方言说道:

“还行吧,也不算太偏门,当时我研究麝香和龙涎香的时候看到过它的资料。”

“一般是沉香树在遭受外力创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持续感染过程中,树木分泌树脂进行自我保护,经过漫长岁月的醇化,才形成了沉香。而奇楠的形成条件更为苛刻,需要特殊菌种、特定环境和更长时间,其产量仅为沉香的千分之一左右。奇楠油是通过蒸馏、萃取等工艺,从奇楠香材中提取而来,我们国家做这个的少,隔壁越南那边比较多,这玩意儿号称是液体黄金。”

“沉香其实也是世界著名香料,位居咱们国家古代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之首位,被誉为万香之首,自古被用作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并且受到我们文化圈的影响,它在日本、印度、中东各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广泛使用。”

听到方言的介绍,有人好奇的问道:

“中东咋也有影响?”

还不等方言回答,方药中就回头说道:

“丝绸之路知道不?地理历史咋学的?”

然后后面的同学们就纷纷点头:

“哦哦,对!”

这时候方言也把盖子拧开了。

小心翼翼的打开盖子,一股子味道传了出来。

方言隔的最近,首先闻到,最开始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凉意,如同置身于山林间的溪流旁,微风中带着丝丝清凉,这种凉意能让人瞬间提神醒脑,仿佛嗅觉被唤醒一般。

和之前手里那些沉香木的味道相比,这感觉完全不一样。

凉意过后,便是浓郁且层次丰富的香气,先是有类似栀子、茉莉等花香,随后带着一些蜜甜的果香,然后才是醇厚的沉香本来的木质香和淡淡的奶香。

这个和香水一样,最开始的香气都是不持久的,到了最后才是他正儿八经的味道。

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脱离沉香的味道。

“你不会想一口闷了吧?”一旁的方药中看着方言拿着瓶子,这么小一瓶他真是害怕方言一口就干了。

不说这玩意儿很少见,关键是……现在还不知道这东西吃下去是不是那个效果呢,就和中药师面对成品中药饮片和打碎的药粉,完全是两个态度,小心无大错才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看到这沉香油提炼过程,方药中反正是不敢直接以身试药。

方言笑了笑说道:

“当然没有,我就是打开给大家闻闻,来吧你们闻着,我去叫下一个人。”

说着他就把玻璃瓶子递给了方药中。

然后就去开门喊人了。

方药中看着手里的奇楠油,闻着一股子香味,感觉“异香”这个词语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其他人也同样好奇的凑过来。

“下一位请进。”方言打开门,对着外边的患者喊道。

见到是方言叫人,外边的人都愣了一下,然后排队的人才走了进来。

这次进来的人也是一对五十岁的夫妻。

两口子是在英国那边做生意的,主要是做的服装生意。

是那种非常贵的定制服装,这会儿他们的行业在国内大家都穿的差不多的情况下,还不太被人理解。

是上海那边的裁缝,这在国外,也属于是走在时尚前沿了。

上次方言宴会上见过女的。

宴会上都是身体好的来赴宴,现在一看就知道生病的肯定是男的。

一问果然如此。

这位先生姓连,今年52岁。

他和方言简单的打过招呼后,就对着方言讲述起了他患病的过程。

“两个多月前,我发现自己右前胸上面长了个肿块。肿块表面看着不红,稍微有点疼,而且还一天天变大,最后长成扁桃那么大。”

“自那之后,每天下午我会发低烧,浑身没劲儿,吃啥都不香。”

“英国那边的西医给我确诊是胸壁结核,让我做手术。”

听到这里,还在方言背后轮流闻那瓶奇楠油的同学们,一下就精神了。

收好了奇楠油纷纷看向前面的患者。

患者连先生对着方言说道:

“我心里害怕,就想着能不能用中药治,于是刚好听到您的宣传,这就和家里人一起回来了。”

方言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然后连先生又继续说道:

“说起来,我1952年得过肺结核,1961年的时候,还因为胸壁结核,切了左边第2、3根肋骨才治好。”

“这次医生给我检查的时候,发现右边靠近胸骨柄的第2到3根肋骨那儿,鼓起来一个包,大概有4厘米宽、5厘米长。”

“包表面不红,按上去也没有那种软软能晃动的感觉,只有一点点压痛。”

说完他就直接撩开自己的衣服,展示出当初手术的疤痕给方言他们看:

“您看,我左边胸口还有之前手术留下的疤,差不多……6厘米长。”

方言看了看,确实和他说的一样。

之前在左边,现在患病在右边。

这个地方,中医叫肋疽也叫胸前疽。

《外科正宗》论肋疽里记载:肋疽俗称夹痈,生于肋肋之间。初起如梅李,渐大如碗盆,色紫暗而坚硬,痛引肩背。此证多由郁怒伤肝,气血凝结而成。(卷三·肋疽论)

《医宗金鉴》辨阴疽也有记载:“凡阴疽初起,形如粟米,不红不热,痛彻筋骨,乃阴寒之毒深伏。当用阳和汤温散,切忌寒凉。”(外科心法要诀·流注)

这病刚开始发作的时候,皮肤表面既不发红也不发烫,看着和平常一样,只是有一大片又肿又硬的地方,隐隐作痛。

这种情况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完全属于阴证。

而且这个病厉害的地方在于,病根扎得特别深,紧紧贴在筋骨上,用手推都推不动。它还特别顽固,一直消不下去,也很难自己溃破流脓,所以治疗起来特别费时间。有时候这边症状刚有点缓解,那边又开始发作,反反复复,特别折磨人。

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您舌头吐出来我看看。”

患者吐出舌头,然后方言看到是舌苔薄白。

接着方言又让他伸出手来,给他两只手切脉。

左边右边诊脉下来,脉象沉细。

加上他自己的表现可以证实确实是气血瘀滞,经络阻隔造成的肋疽。

刚才方言就说过在这病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反复发作,事实证明也确实是如此。

患者在1961年,也就是十七年前左上胸部长了这东西,当时做了手术才治好。结果过了这么些年,右上胸部又肿起来了。

按照书记里面的说法,这病,大多是因为身体里气血不够,营卫失调。

像生了很久的病,气和阴都亏了;或者平时太劳累,身体底子变差,正气不足。这时候,要是再受了阴寒邪气的侵袭,又或者不小心摔了、扭到,伤到了筋脉,就会让气血在身体里堵着,经络也不通畅,慢慢就长出这种肿块。

古籍里记载这病症要是发现得晚没及时治,或者治错了,时间一长,原本的寒邪就会化成热邪,肿块里面就会溃烂、坏掉。

到那会儿,患者皮肤表面会隐隐发红,严重的还会破溃流脓。

流出来的脓水又稀又臭,还会有像干酪、烂棉絮一样的东西。

伤口特别难愈合,一直好不了,拖着人遭罪。

《外科大成》论复发的机制,就是:“病后余毒未尽,或劳伤元气,致毒乘虚而发。”(卷二·瘰疬门)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书上也写了:

“当大补气血,佐以托毒。”

这个时候,连先生还处于早起急性期。

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在病情还没发展到溃烂、腐坏的阶段就开始治疗。

一方面得补气血,把身体的底子养起来,另一方面,要用温热的法子、能活血的药,把身体里的寒气散掉,把那些体内的痰湿、凝滞的气血都化开。

“方大夫,我这个情况怎么样?”连先生小心翼翼的问道。

方言说道:

“我判断应该是和上次的手术有关系,十七年前的手术虽然做了,但是没有调理好身体,所以病根一直都在,这次应该是因为某个诱因导致再次复发了。”

这时候患者的老婆说道:

“但是他们医生说,如果是在原来的位置才叫复发,不在原来的位置就不叫复发。”

她这话刚说完,一旁的方药中就骂到:

“放他的狗屁!”

老方每次遇到西医理论和中医理论冲突的时候,脾气就有些压不住了。

他说道:

“从足厥阴肝经循行来看,左右肋肋同属肝经所主。正如《灵枢·经脉》所言: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左右胁肋在经络学上实为一体。”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凡病之起,必由乎气;气之滞,必致血瘀。也就是说,原发部位的痰瘀毒邪未彻底清除,必然随气血运行流注他处。”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这种传变规律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尤为明显。”

“这叫余毒未清,邪毒流注,他们西医就知道盯着局部病灶的机械定位,不知道强调机体整体的动态平衡!完全就是放他的狗屁!”

“……”现场众人都看着方药中。

刚才说话的患者妻子目瞪口呆。

最后还是方言说道:

“咳咳……我老师的意思是说,说这个话的医生医术还没学到家,他的目的只是想让连先生做手术而已,根本没有在乎怎么能去除病根。”

“资本下的西医,更多考虑的是为医院盈利的问题。”

“这个是他们小不列颠的体质决定的。”

连先生听到这里,也点头:

“对!他们国家的医院,确实就只是想赚钱而已!”

PS:汇报一下战绩,上个月票多了1200,所以再欠大家24000字。(零点截止9700月票。)

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131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