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悬疑推理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698章 整个晋省打成一锅粥

第698章 整个晋省打成一锅粥(1 / 2)

这一切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八路军出色的情报工作。小鬼子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控当中。

这些地下工作人员,如同散布在敌人周围的敏锐触角,他们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着重要情报。

他们有的伪装成普通百姓,在日军的军营附近打探消息;有的则打入日军内部,获取核心情报。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和英勇无畏,为八路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持。

尤其是陈振华做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他将386旅和863旅的侦察与情报系统进行整合,合编为863旅的侦察团。

这一举措,犹如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璀璨的项链,使得各方情报得以汇聚,让八路军对敌人的动向掌握得更加精准,可谓炉火纯青。

不得不说,863旅在长期的战斗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先后培养出了上千名侦察人员。这些侦察人员,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具备了过人的智慧、勇气和应变能力。他们活跃在各个关键位置,有的潜伏在日军的军营中,随时传递日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有的则在交通要道附近,监视着日军的物资运输和部队调动情况。他们如同隐形的翅膀,为八路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成为了战场上无形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晋省这片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展开激烈角逐。

此时,苏京城和独立8团团长在攻打安泽县城时,作战策略已然与常规攻坚有所不同。

毕竟,此次安泽县城是作为围点打援战术中的关键“围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得更为长久,以此吸引敌人的援军,为后续的歼灭战创造条件。

因此,陈振华精心安排苏京城带领新兵团以及独立8团承担起围攻安泽县城的重任。

新兵团的战士们,虽大多初上战场,却满怀热血与激情,他们在苏京城的带领下,如同一把把锐利的钢刀,向着安泽县城的日军防线发起一次次冲锋。

独立8团则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巧妙地配合新兵团,寻找着敌人防御的薄弱之处。两个团紧密协作,将安泽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却又不急于全力攻坚,始终保持着一种压迫感,让城内的日军如坐针毡。

在密切关注安泽县城战况的同时,陈振华时刻留意着其他战场的动态。当得知古县县城的进攻以及翼城县城的围攻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后,他深知,战场的天平正逐渐向我方倾斜。

于是,陈振华果断决定,从安泽县城外围抽身,与许副旅长和程参谋长一同赶赴特战团和独立一团、独立二团的特战团所设的伏击地点。

他心里清楚,这里才是决定此次战斗胜负的关键,是歼灭小鬼子主力的核心战场。

此时的战场形势错综复杂,原本浮山县城内驻守着小鬼子一个大队的兵力,然而,为了支援安泽县城,苫米第四楼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加上往古县和翼城派遣的兵力,此时苫米地旅团剩余的兵力已经不多。

如此一来,苫米第四楼所带领的104旅团,已经出动了52联队整个联队的力量,也就是说,此刻苫米第四楼此时手中可以使用的兵力仅剩一个联队。

陈振华深知,虽然此时苫米第四楼在临汾、襄汾和浮山的兵力看似减少,但绝不能轻视小鬼子一个联队的战斗力,更何况这是由像苫米第四楼这样优秀的将领所带领的部队。

苫米第四楼在日军中以指挥风格果敢、战术灵活多变而闻名,其麾下的士兵也大多训练有素。

然而,陈振华也敏锐地察觉到,苫米第四楼刚刚补充完的105联队,人员磨合尚未成熟,战斗力并未达到最佳状态。

基于这一判断,陈振华毅然做出了优先将苫米地所带领的整个104旅团彻底拿下的战斗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路方向的围攻都进入到白热化的地步。古县县城那边,独立3团和独立4团相互配合,攻势如潮。

此时古县县城的伏击战斗已经结束,独立2团的官兵正在打扫战场,同时积极申请参加最终的包围战,古县县城的攻打则也进行到了尾声,此时独立三团在程瞎子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对古县县城的小鬼子做补刀了。

在翼城县城,独立4团如同猛虎下山,对日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时而集中火力突破敌人防线,时而分散穿插扰乱敌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