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想了想,“韩信二十七了吧?”
曹参点头,“差不多。”
张良觉得韩信主要是年轻单纯,“他幼时丧父,少时丧母,于人情上无人教过他,有些欠缺很正常。我家那个逆子,自小带在身边日日教他,不也一根筋?”
刘邦哈哈大笑,“无妨,他虽然一根筋,但魏相能耐啊,互补,互补。”
魏倩咳了咳,不理会他们拿自个开涮,“周勃,你那个锁呐就别拿出来了,我这新宅呢。萧也不行。”
周勃只得停住给她表演才艺的行为,他们跟着魏倩哈哈大笑。
他们又想起前几天周勃看兄弟们在朝会上表演才艺杂耍,他也拿出锁呐开始搞事。
刘邦第一次当皇帝,发出不能理解的质问,“当年始皇朝堂也这么热闹吗?”
陈平都没忍住咳了咳,张良一言难尽,魏倩没忍住笑出了鹅叫。
始皇:勿cue。
你汉的草台班子是真草台。
但也没办法,汉的班底就是一群黔首,他们是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好的回答。
向这天地证明,王侯,谁都可以当,有压迫就有反抗,汉人没有奴性。
魏倩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谁规定朝堂必须严肃等级分明呢,只是把开朝会变成聚集派对是有那么点小问题。
刘邦觉得还是不能这么下去,这像什么话?当然他看的始皇排场可不是这样的杂耍,他决定之后捏着鼻子找一下儒士吧。
子乎者也也比天天给他吹锁呐好。
但要一群市井之徒学会礼仪,很难的啦。
魏倩不想管这中间的事,有人把君臣边际弄模糊,她作为臣子,是受益者啊,不能捡着便宜还说人不懂规矩。
于是她错开话题,“陛下,昔日始皇一统天下,为了愚民,不许百姓家中私藏私书,这很不合理,读书知荣辱知对错的百姓,肯定是比野蛮人更好管理,他们有理想,国家才有未来。”
这原本是吕雉一朝才解开的政令,她想提前,甚至更完善。
张良听后才想起来这回事,“这确实,士人读书家中不蓄书,过于苛刻了些。”
对于这事,萧何陈平纷纷应声,这谁家里没藏书啊,这都犯法,太过了。
要是魏相不说他们都忘了,他们现在书房书都挺多,因为咸阳宫内有天下藏书,以前始皇在位的时候,立这法律,让天下人把书都封于咸阳宫,家里不许私藏,否则翻出来就是重罪。
所以历史上项羽烧咸阳,烧得文明都断了一层。
历史就断层了,最多只知道东周,前面的历史不知道,全靠神话猜。很多墨家机关书籍也在咸阳,就其他百家都有备份,墨家人脑子一根筋,全交上去了,不止墨家,很多绝版匠籍,医书,历史,文学,诗歌,地理,数学,天文等等。
天下的书啊,一把火烧了。
先秦诸子有备份的,比如道儒法,他们的学术传下来了,还有诗经楚辞。
始皇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他的功劳很大,六国都已经各有各历史上千年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秦其实吞不下的,但他强吞,他统一文字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六国成一个整体,秦。别管他们满不满意,愿不愿意,他们就是变秦了。
然后就被始皇搜刮,全当徭役使,集体变二等公民。
因为秦走的是军国主义道路,除非永远有仗打,永远赢下去,否则没有人可以永远压迫天下人。
刘邦能得天下是很幸运的,他就是遇见了一个秦始皇,帮他把江山整理了,还厚今薄古,奴役万民,让天下对他恨之入骨。
本来就强吞的天下,他一死直接崩了。刘邦这个时候面临的天下,不是六国的天下,是被推残得奄奄一息的整体,其中老秦人最苦,离咸阳太近,离天堂太远。
刘邦完完全全继承了秦始皇的一切政治资本,萧何一入咸阳宫,把能搬的书都搬了,不然真的就全没了。
就会如同罗马一样,一把火把文明绝种。
幸好有刘邦为始皇兜底,不然天下是不认同统一的,一旦分开时间一长,大家只会想起统一的可怕,项羽分天下的时候就是因为天下对统一的排斥是最浓的时候。
是他善吗?打下天下分给别人。
刘邦觉得大丈夫当如斯,他在为这理想奋斗的时候,不知不觉顺便把秦的烂摊子收拾了,秦为汉基,汉承秦制。
于是始皇的功绩得以彰显,有了意义。
秦汉成了一个整体,始皇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自己吃死了,天下人觉得有毒,刘邦看了看操作,觉得螃蟹能吃,但不能这么吃,于是换了种方法烹饪。
秦成于商君书,也亡于商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