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两百四十四章第两百四十四章……
说是休假,但除去路上花费的时间,田明明也只能在家待三天。
要走的时候,郑红玉舅爷田水刚,小老头强颜欢笑的,明显到连小孩子都能看出来。
郑逍遥就扒拉着郑红玉大腿小声问了:“妈妈,舅祖祖怎么笑着哭啊?”
“......什么叫笑着哭?”郑红玉问道。
郑逍遥擡头,解释道:“你看祖祖的脸,明明是笑着的,但眼睛却感觉要哭一样。”
郑红玉:.....形容的还真贴切
“祖祖没有笑着哭,他只是舍不得明明小姨。”郑红玉解释道。
郑逍遥一脸明白的点头:“妈妈,我知道了,就像我舍不得你和爸爸一样,上次你们出差的时候,我是不是看起来也像笑着哭?”
“......宝贝啊,类比有点儿不对哈,不过意思差不多,反正都是舍不得。”郑红玉嘴角抽了抽。
郑逍遥冲着她妈妈露出一个甜甜的笑。
搞得郑红玉总感觉刚刚小丫头就是故意的。
田明明回去上班了,家里几个老人也继续摆摊。
刘英带着四个崽崽出门,在门口遇上了郑红军。
郑红军骑着自行车,看他媳妇很有架势的打开车门,几个孙子孙女依次厂车,然后她媳妇关上车门,去到驾驶位,三两下就看不见人影。
他媳妇开车的样子还留在脑海里,低头看了看他骑了一天,灰扑扑的自行车,怎么差别那么大?
他也不缺钱啊,到现在已经开了五家文具店了,一个小学的,一个初中的,三个大学的,第六家也在筹备中,马上就要开业了。
怎么连辆车都混不上呢?
郑红军反思了一下,他现在的前,囤货占了大半,每个分店的装修,里面的货架什么的,都是支出,学校里面的店铺肯定是买不下来的。
然后剩下的钱,就上次买商铺用的差不多了。
现在有五个孙子孙女,万一后面谁又生呢,所以五间商铺肯定不够分。
再加上,清清丫头那里,他肯定要多给一个的,所以他一口气直接买了八间一百平的商铺。
身上所有的现金基本都砸进去了。
郑红军叹气,等后面回款,他也要去买一辆小汽车去,省的每次出门,几个小崽崽都不愿意跟他一起。
等郑红军第六家文具店开业,沪市那边的广告也差不多同一时间上线。
沪市人民,消息灵通的早早打听过开发商了,在见过同一个开发商首都小区的成品后,好些人第一时间就定了房子,还全是最大户型的那种。
消息不灵通,但又喜欢看电视的,一个个被电视里面环境优美,装修洋气,风格统一又时尚的小区迷了眼。
其实沪市比这更漂亮的房子有的是,但有归有,那些房子他们又买不到也买不起啊。
沪市老百姓和首都老百姓的住房拥挤率不相上下。
大家早就受够了一个单间住了三代人的情况。
看到房子,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买,砸锅卖铁也要买,全家人齐心协力,不怕买不起,大不了再去借点,总归t是能有自己的房间最重要。
沪市想来是经济特别发达的城市,不管什么时候。
因为那十年,大家一时有点儿风声鹤唳,基本都藏着不露富呢。
但等房子推出来,上电视了,那场面,火爆的不行。
比首都郑红玉他们那个小区还要火爆,毕竟首都除了郑红玉他们的小区,还有另外两个小区,虽然质量比不上,但数量是碾压的。
沪市两个新小区,最早享受到的反而是当初棚户区的原住民。
基本就没有全换成钱的,能换沪市的房子,没有人会脑子有坑的不要。
特别是这两年通货膨胀越来越明显了,好些人也知道钱不保值,相反,房子价格一涨再涨。
1:1.1的兑换比例,每家人都拿到了满意的面积。
楼房,崭新的,面积比他们自己搭建的棚户还要大,房子里面有厕所有厨房,稍微挤一挤,大房间隔成两个,几乎都能有房间。
不说沪市的火爆情况,郑红玉在准备期末考试了。
要出试卷,几个老师联合一起,这几天天天在学校加班。
弄得她爸郑红军去首都大学文具店的次数都增加了不少。
去教庄娜娜她们认字算数的人选郑红玉已经选好了。
是一个小姑娘,今年大一学生,挺腼腆的一个,但成绩很好。
刚开学的时候在班里面是垫底,但期中已经能爬到班级中等成绩了,按照小姑娘刻苦的程度,郑红玉觉得对方期末成绩肯定也查不了。
而且,只是认字算数,也不用年级前几才行。
本来郑红玉还是纠结,后面发现小姑娘老家居然是川省,和她一个地方的。
也不是说光看是不是老乡就能决定,而是郑红玉还发现,小姑娘和一般的条件困难的同学不一样。
几乎每个条件不好的学生,背后一定都有父老乡亲的支持,这是郑红玉在学生交流会上听他们自己说的。
穷了不知道多少代,好不容易出一个文曲星,所以正常的村子都很激动,也会按照能力或多或少的给一些支持。
大家的想法普遍就是以后毕业了要找一个好工作,有能力了好好报答乡亲们,报答家里人。
只有鱼桂英小姑娘是很坚定的立志毕业后要回去,回去帮乡亲父老致富。
小姑娘老家那块蜀绣也算出名,所以郑红玉在旁敲侧击试探过鱼桂英对社会上女性受害者的看法后,决定问问小姑娘愿不愿意兼职。
如果能成,后面也许还有合作的机会。
蜀绣工作室在发源地会更名副其实,正好鱼桂英对于回老家帮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坚定信念,蜀绣可以是方法之一。
综合考虑,郑红玉才确定了人选。
不小心不行啊,大杂院的人已经受过伤了,前面每一个和她们接触的人,郑红玉都要再三考察。
对那些被救出来的人来说,身体上的伤害反而不重要了,精神上的伤害才是致命的。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要是日常接触到的人不理解,露出嫌弃或者其他眼神,对她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鱼桂英一直在琢磨等放假要去干什么,挣点钱,把下学期的生活费挣出来,然后学校给的补贴就寄回去。
但一直没有头绪,想着给小孩补课吧,首都大学的大学生名头应该挺好用的,但是她没有门路啊。
还琢磨着呢,到时候就厚着脸皮,专找一看就很贵的房子,敲门问问人家缺不缺补课的。
结果她们郑老师就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鱼桂英当然是愿意的啊,这样她就不用厚着脸皮去敲门了,而且郑老师给的工资也不低。
鱼桂英悄摸咋舌,每天早上三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再来一节课复习白天的知识,一节课一个小时,中间休息二十分钟。
这样算一天也才上课六个小时,包吃包住,一个星期休息一天,一个月有足足两百块钱的工资。
她们放假时长不到两个月,等开学了,还能再坚持几天,反正那会儿课程不咋忙。
两个月就是四百块钱!
当初她来报道,带着全村的希望,手里也没有四百块钱啊。
在学校里面,食堂有免费的汤和咸菜,她一顿点一个馒头或者一份米饭,再来一份素菜,一个星期顶多点一次肉,一个月最多花费五块钱。
要不是太身体不好,她甚至就想馒头就咸菜,然后再来两碗汤。
下个学期放假要过年的,郑老师说只要她愿意,还能过来继续上课。
到时候从放假到过年前,她差不多能上二十来天左右,那就是一百二三了。
零头的二三十是她下个学期的伙食费,学校的补贴用一部分来买车票,这样等她过年回去,就能带着五百多块钱回去了。
五百多块钱可以买好几把锋利的锄头了,乡亲们肯定很高兴。
想到这里,鱼桂英就忍不住笑起来,郑老师真好,工资这么高的工作都愿意介绍给她。
她们已经毕业了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现在普遍还是七八十一个月呢,好点能上百,但也不多。
平时兼职工资只会更低,但郑老师给她的工作,兼职工资比人家正式工还要高,高一倍不止。
或许是因为暑假工作有眉目了,也或许是因为复习的够扎实,期末考试的时候鱼桂英下笔如有神。
考完都来不及等成绩出来,包袱款款的就跟着郑红玉搬到了大杂院。
居然可以自己住一个房间诶,给鱼桂英高兴的不行。
从小到大,她还没有自己住过一个房间呢。
隔壁两套四合院也被郑红玉买下来了,但还没装修好通风,除了鱼桂英,其余的不管是老师傅,还是二十个姑娘们,全都是两人间。
但中间都用布帘隔起来了,也算是一个不隔音但隔视线的独立空间吧。
在来之前,郑红玉就给鱼桂英打过预防针了。
她要授课的对象全是女性,但性格各有特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话少,所以希望鱼桂英能稍微主动点,每次带着她们多说两句好就好。
话少啊,这有什么的,这个她最拿手了。
在老家的人,她有时候话多的家里人都受不了。
当即就跟郑红玉拍胸口保证,肯定争取让她们每天都能开口。
郑红玉自然是笑着说相信她了,小姑娘就是小太阳类型的。
解决了大杂院那边的认字问题,郑红玉又得快马加鞭回学校,还得批改试卷判分呢。
要等成绩出来了,她才能算放假了。
三天时间批改试卷,一天时间统计分数,后面的事就不用她管了。
郑红玉在家休息了一天,带着小丫头就飞沪市了。
沪市那边,单天章都过去一个星期了,忙着小区的事。
小区异常火爆,才开盘不到两个星期,百分之五十的房子都被定出去了。
他们每个小区都留了一套大户型的,住一般倒是不用过去住,前面单天章已经买了一栋小洋房了,等重新装修好,以后去沪市都是直接去小洋房那边。
小区的房子是留给清清小丫头的,总不能他们自己开发的小区,他们自己反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吧。
管以后小丫头要用来干什么呢,反正每个小区都给留着一套就行。
至于家里其他人,就没有买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