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92章 第 92 章 二合一(暴雨之下、暴雨……

第92章 第 92 章 二合一(暴雨之下、暴雨……(2 / 2)

大难临头,小徐县令顾不得心疼,听陶秋菊的话,全部都分发了下去。

将受灾人口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出现伤亡,然后用救援物资安抚住慌乱的人群,避□□民生乱,这是他们如今的救灾思路。

幸好之前管事们管理这么多流民,能力都被锻炼出来了,此时分批安排起来就颇为有条不紊。

五六千流民,被分到十多个宅子里安置,虽然挤来挤去,但到底没有出现乱子。

尤其是随着大家刚分好房子坐下,又有了粮食和干净衣被送过来,大家的心安定了不少。

而陶秋菊更是额外给每个宅子准备了两大缸的姜汤水,用于驱散寒气,并帮大家的身体迅速恢复温暖。

随着一杯热腾腾的姜汤水下肚,吵闹慌乱的人群彻底安静了下来。

十几个人一个屋子,躲在一起安静等大雨过去。

而陶秋菊等人却不得闲下来,除了流民,还有城内其余的居民,需要逐一查看。

如此大雨,肯定会有房屋受损,因此需要把受灾的,全部转移过去。

另外,除了眼前的紧急救援,她还需要打头制定长期的救灾计划。

刚才四处查验过,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房屋和农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需要尽快考虑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全城快速恢复生产作业。

-

(二)暴雨之后//

小徐县令从头到尾都跟在陶秋菊身后,看她做这一件件事情,只觉得三观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他们徐家出了不少官员,其中更有身居高位的丞相,更有刺史、县令等无数。

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官员,像陶秋菊这样全心全意为百姓考虑的,真正的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先。

他不禁疑问出声,“我们花这么大代价,转移那些流民,值得吗?这天下流民数之不尽,暴雨之后我们总能从别的地方引来更多。”

徐家不仅腾出新房,更是耗费物资无数,差不多把之前的库存这一把全部用完,他实在是忍不住心疼。

“值得,我们救的不仅是这一批流民,更是金陵百姓,以及天下流民的心。”陶秋菊肯定道。

她会如此做,一方面是因为心底的善良,另一方面还是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不仅能够凝聚全金陵城百姓的心,更将把金陵的好名声传播出去,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和能人主动前来投奔。

果然,大雨终于彻t底停下后,所有流民和城内百姓都自发地走了出来,一起听了县衙的指挥,加入到了灾后重建工作中去。

县衙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在眼里,不仅是把金陵城当回事,更是把普通百姓都挂念在心。

之前说来了就是金陵人,到底还有些停留表面,但经过了这一遭,众人才终于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时,众人对于金陵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猛烈高涨起来。

在县衙的安排下,全部都是以重建新家园的心态,加入到各项灾后重建工作之中去。

这自驱力非常强大,干活的速度,相对大雨前,那可是一个突飞猛进。

陶秋菊赶紧趁着人心所向,把之前早就想好的灾后重建计划抛了出来,把所有衙役和管事们都聚集到一起,赶紧分配起来各自负责的工作。

幸好当时对下水道进行了改造,所以房屋淹没情况较好,倒塌情况不算严重。

而港口那边的一些基础设施,因为关键处都用过水泥,所以受损也是不严重。

只是一些道路被暴雨冲毁,好几座以前的老旧桥梁被冲塌,还有城墙那边倒了一大片,总体损失还算可控,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迅速恢复了起来。

雨后的阳光洒在众人脸上,上面没有灰心丧气,全是坚强和勇敢。

就连老人和孩子们,都纷纷拿起铲子和扫帚,投入到清理工作中。

无论是道路上的积水、树枝和杂物,还是房屋周围的淤泥和垃圾,快速被清理干净。

他们的努力不仅让街道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连着晴了好几天,整个城市,差不多就恢复了雨前的状态。

甚至因为大雨的冲刷,反而显得更加干净清新了不少。

就在陶秋菊号令下,所有人已经开始按照之前的部署,分头各处施工起来。

港口还要继续修,下水道自然要加紧挖,城墙需要重新补,各处废墟需要继续清理,房子需要加紧建,一时各处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

南城门边上的集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各种小摊和店铺甚至更多了起来。

小清凉山的菜摊子继续开张了起来,虽然很多蔬菜都被暴雨冲刷得不成样子了,但挑挑拣拣还是找出来不少,能拿过来继续卖。

另外几个水力磨坊都被冲垮了,但是大家手磨了豆腐,依旧过来卖。

至于压倒的黄豆,也被大家珍惜地一株一株的扶正了起来,能抢救多少是多少。

再长个几天,就能收割了,哪怕成色不是那么好,至少可以拿来自己吃,可不能浪费。

至于药材园那边,所有的药材苗,大家更是费了功夫,全部都抢救了一番。

幸好它们都不是些太娇贵的,保住了一多半,算是勉强安慰。

此时她们的菜摊子上,除了抢收回来的蔬菜,还有几板豆腐。

至于酸笋,早在下雨前就卖完了。

当时送去扬州的那五百坛,大受欢迎,酒楼的掌柜又跑过来买走了最后三百坛,还顺带把坛子都买走了。

所以这次暴雨她们这一块的损失倒是小,只被砸烂了几十个收回来的坛子而已。

大家没想到酸笋这么好卖,现在好几家酒楼都找她们要货,可是实在没有了,便下定决心明年要做更多。

处理完倒伏的植株之后,只要一些人磨豆腐、卖菜和照顾庄稼药材,其余人又都闲了下来。

陈氏又开始琢磨起来新的营生。

汤小米看到孟大娘那边做流民饭根本忙不过来,想着越来越多流民即将三月期满成为正式金领居民。

但是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房屋,更没有时间去做饭,在外就餐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

汤小米便建议了闲不住的陈氏等人,干脆开一个大碗饭店好了。

刚好她前段时间新买的两个铺子,就在南城门集市边上不远处,打通了做个快餐店刚刚好。

后面越来越多流民转正,管事们不需要负责他们的两餐,那他们不少人估计就会想在外买了吃,此时开快餐店刚刚好。

“酸辣可口,量大管饱就可。”汤小米说道。

陈氏等人听得眼睛不禁发亮,她们之前完全没有想过开饭店,实在是对自己的做饭手艺不自信。

可是现在听小米的意思,就是做普通简单的菜色,给城里做工的人吃,那她们还是有信心的。

之前可是看孟大娘她们一群大娘们给管事们做饭,一天一个人十五文,算下来没少挣。

她们如果定价在一餐十文以内,肯定会有很多人会来吃的,一时干劲满满起来。

迅速去看了店面,商定菜色,以及考虑了人手和分工等各项事宜,清凉山大碗饭店就正式开张了起来。

而这时,外面的消息也在不断地传来。

这场大雨,不仅是金陵这边下,更是覆盖了整个中原,全部城镇乡村都是被暴雨整整冲刷了十多天。

只是其余地方,就没有金陵这边这样幸运了。

甚至王都扬州那边,都遭受了严重的城市内涝。

街道被洪水淹没,房屋被冲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官府并没有有力地组织抗洪救灾,尤其下城区那边,四处是倒塌的简陋房屋,死伤无数。

还活着的不少人,带着仅有的财物,艰难地穿越泥泞的道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安全落脚之地。

可是北边上城区的城门已经紧闭,大家都进不去,无奈之下,只得另寻出路。

这时关于金陵那边的消息开始传来,据说那边一个人都没有死,全因为官府救灾及时,说那边的县令可是个非常有善心的。

据说那边非常好找事情做,工价不菲,且发放及时,很好讨生活。据说那边落户容易,过去后查验身份后就能落户。

总之,总总关于金陵的消息,在各处受灾的百姓中口口相传。

上层的官员们,还在担心流民生乱,依旧紧闭上城区的城门。

而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纷纷开始想着各种办法,往金陵城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