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119章 第 119 章 一更

第119章 第 119 章 一更(2 / 2)

不过大家都干得激情澎湃,脸上戴着管事们发的所谓的面罩,说是为了避免过多吸入沙尘进去嘴里,强制要求每个人都要戴。

只露了两个眼睛在外面,乍一看上去,还怪吓人的。

不过看久了倒是也习惯了,一个个挥舞着大锤,心无杂念的敲敲打打。

这这里干货虽然不轻松,但是工钱给得高啊,一般人想进来都还进不来呢。

而另外几个工坊,吸引的工人也越来越多。

制药工坊那边,已经分了好多个工棚,里面分别生产着三七止血丸和六味地黄丸等。

在陶秋菊的指导下,汤小米提拔了合适的人才,分别管理不同的产线。

她自己只要管好这一批主管,才算是勉强应付过来。

相对于水泥工坊那边男工为主,她这里则是女工为主。

并不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凡是女人们聚在一起,配合起来反而更为默契。

大家诸多共同话题,可以聊个不停,工棚里的欢笑声就没有断过。

汤小米觉得自己只要在里面待个半天一天的,就能把全城的八卦都掌握了。

谁家的婆婆心黑,谁家的小娘子泼辣,谁家的男人不给力,大娘婶子们通通都知道。

尤其是上次相亲大会新成的三十队新人,更是被大家密切关注和日日八卦。

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看走眼,都在大家的讨论之下。

而另外没选上的四十多个男子里,还有哪个是沧海遗珠,大娘婶子们也都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公认还不错的,都又想着给自己认识的某个女子介绍介绍。

此外还关注着下一次相亲大会,有了这次的成功,加上到时候年龄限制会放宽,到时候应该能有更多人报名,就能有更多热闹可以看了。

总之就是一场相亲大会,大家足足议论了下一个月,热度还没有下去。

除了水泥工坊和制药工坊,城里如今还有好几个其它工坊,比如朱家的铅笔工坊,还有汤家好几个人联合开办的椅子工坊,以及有外来人开办的木匠工坊、染布工坊、陶器工坊和铁匠工坊等等。

都是以工坊的形式在县衙里做了记录的,都吸引了众多的劳动力。

县衙如今是非常鼓励大家开工坊的,划分了专门的工业区,建好工棚便宜租给工坊主。

因此这工坊种类和数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了出来。

另外主要就是农业区了,那边也是吸引了很多人。

北边狮子山山脉热闹非凡。

有县衙免费分地的政策,以及三年免税的条件,自然有很多人愿意来这边落户。

尤其是今年第一季的春耕,县衙竟然放出话来说会免费出种子,大家去那边落户的热情更是高涨。

整个秋冬以来,漫山都是开荒的人,一台台荒地都被开挖了出来。

县衙为了鼓励农业发展,也是拼了。

考虑到他们初来乍到,身无分文,压根儿没法开始大规模耕种。

县衙便一次性掏出了几千两,全部用来买粮种,发给各家各户。

这些粮种发下去的,严禁私自吃用,一旦发现则严惩,并且会取消免税条件。

因此这些粮种,就都种在了大片大片的新地上。

山脉下广袤的一大片,几乎都开荒出来,全部种上了。

小徐县令为了出粮种钱,可谓是把县衙的家底儿都掏空了。

望着县衙账簿上再无一分余钱,他不由得心痛,实在是攒这么点钱不容易。

但是想到陶总说的,这些种下去的种子,等到夏秋,可就都要变成粮食。

到时候满仓满仓的粮食,就不用再去外面买粮了,金陵城百姓就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了。

小徐县令正是畅想着这个画面,这才咬牙没说二话,答应了由县衙去解决种子问题。

另外为了保证收成,县衙还网罗了很多有种植经验的老农,日日驻守各村做技术指导。

这一作为可不算是多余,因为很多流民都是年轻人,种植经验并不那么丰富,尤其是不熟悉金陵这边的水土,很可能种不成功的。

有经验老道的老农们指导,总归是收成更加有望一些。

另外县衙还请了汤氏家族的木匠队,给各村都做了水力磨坊和好多个筒车,大搞了一番水利工程。

总之是为了收成,可谓是煞费了苦心。

不过粮食丰收还需要时间,这大自然的馈赠马上就可以采摘了。

转眼又到了野菜鲜嫩的季节,村民们抽出空来,纷纷上山去挖野菜了。

足足沉寂了大几十年的大山,又再度热闹了起来。

各色鲜嫩可口的野菜,当即就出现在了南城集市上。

最近,金陵城的百姓们,各家桌上大都有一道野菜。

加上农业区那边第一批蔬菜逐渐种出来,率先竟然实现了菜蔬自给自足,不需要再去外面进口了。

可以算得上是喜事一件了,因为省下了昂贵的运输成本,这老百姓的菜篮子价格都下降了,带动着生活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不是好事嘛。

而汤家大娘们,见今年野菜实在是太多了,就专注去做酸笋。

去年尝过甜头,她们今年势必要在酸笋这一块再大干一场。

五千陶罐完全不够,又再次把几个杂货铺的陶罐都清空。

在陈氏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制作酸笋队伍开动了。

另外还有养殖,也初见成效了。

汤氏这边第一批鸭子,已经出栏了。

南城集市上,终于能够买到金陵人自己养的鸭子了。

可能是金陵的水土确实好,鸭肉似乎确实要肉质更好,一时买的人无数。

而汤甜甜和汤欢欢姐妹几个的兔子养殖场,如今规模也是不小。

经过几个月的繁衍,规模一斤扩大到难以想象。

特制的兔子笼,直接堆满了好几间平房。

为了伺候这些兔子,几个小姑娘还专门雇佣了好几个大娘,才能忙得过来。

虽然忙累,不过成绩确实喜人,第一批出栏就卖了小两百只。

后面随着成年母兔越来越多,这出栏的速度还会加快。

如今她们都是卖的活兔,去集市那边有专门的摊位,销起来倒是还算快。

不过汤甜甜倒是很有野心,准备尝试下汤小米的建议,再去开个兔子加工厂,把兔子肉处理好,甚至是用油炒好了再卖。

到时候卖给来往的商船,他们没工夫自己杀了做,就会更倾向去买现成的,相信到时候销量会是不错。

汤小米忙不过来,t汤甜甜和汤欢欢便拉了汤若芙一起,积极筹备起来。

汤若芙在这个启发下,直接准备开发针对来往商船的方便食品。

除了做好的各种肉,豆制品、酸菜等等都可以考虑啊,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场面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而狮子山那边,照样开始养鸡养鸭子,甚至是养猪。

这肉类自给自足,也指日可待了起来。

汤承诺和汤承言两兄弟自回来后,一直跟在他们小姑屁股后,简直都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实在是短短几个月,一切变化似乎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