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什么眼镜?”杜节凑过去,食指把他脸上的眼镜拉下来,杜节很认真的打量着他的眼睛,林遇有点不习惯,眼睛只能努力睁着,看着他的脸一点点在眼前放大,又退后到原位,随之视线有点模糊,杜节顺走了他的眼镜。
“我看看。”他说。
杜节在手里玩了一下,银色的偏圆形框,他点点头说,“换吧,早觉得这个不太适合你。”
他想了一下,又凑上前,笑眯眯地说,“下次我们一起去行不行,我给你挑一个?”
“行。”林遇也不急,想了想答应了。
临近放学时间,大会开得也差不多了,杜节把他的书包拎起来,问,“你还要回教室拿东西吗?”
“不用。”林遇说。
“行,走吧。”杜节说。
杜节回到家,打开手机,就蹦出了一条验证消息,“你喜欢吃什么?”
是卫闲。
杜节一下子支棱起来了,秒回,“鱼!”
“好。”卫闲答,“我带你去一家很好吃的店。”
“嗯嗯。”杜节超期待。
门外有人敲门,阿姨抱来了一个青瓷花瓶,是很淡的鸭蛋青,里面插着几只胭脂色的海棠花,像一片彩云,斜溢旁出,与瓶器相称,少了几分艳色,十分清雅。她说,“你之前折的那几支花枝,已经枯了,我重新给你折了一瓶。”
“哦。”杜节才想起来画的那幅工笔,只画了一半就搁起来了,杜节接过来,但已经不想画海棠了,他扭头看见刚完工的那幅画,问,“我爸睡了吗?”
阿姨答,“先生明天有事要出门,定了十一点的机票,刚喝了参茶,上楼了。”
那就是还没睡,杜节抱着画快步敲开了杜怀瑾的门。
“爸,你睡了吗?”他屈起两根手指敲了敲门,在门口问。
杜怀瑾打开门,还算清醒,只是头发乱了点,估计刚躺下就起来了,“什么事?”
伸手不打笑脸人,杜节先卖个乖。
“我这里有一幅画,你帮我裱一下吧。”他补充说,“不急,你回来再弄就行。”
“嗯,放在书房的桌子上吧。”他应下来。
杜节没回房间,来到书房,打开灯,书桌正对面挂的是“淡泊明志”四个大字,保存得不错,但也能看出是有年头的东西,听说是他那位太爷爷的笔迹,杜怀瑾是他带大的,老爷子对这个小孙子是极其喜爱,从小把他带在身边,当然,杜节年纪太小,是没见过他的。书架上满是书,古今中外都有,多的是著作的各国语译本。
黄梨书桌上有一本打开的德文书,应该是杜怀瑾在看的,杜节把它收拾到一边,把画放在桌上,正准备走,就看见右面墙上的一幅墨兰,风姿秀丽,写的是“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的《猗兰操》。
杜节不太感兴趣,带上门回房间了。
杜节和卫闲约的时间是十点半,杜节到的时间是二十一分,没两分钟,他就在来来往往的身影里看见了卫闲,杜节隔着一条街道的距离对着她挥挥手,卫闲看见了他,在人行横道前等绿灯。
杜节远远的打量了一下她,白色短袖上衣,卡其色长裤,很修身的款式,显得人高挑纤细,身材十分漂亮,头发挽成一个丸子头,简洁干练,穿着白色帆布鞋,右肩背着一个拼色的挎包,青春靓丽的少女,引得路人频频回顾。
“你来的真早。”她笑着说他。
杜节正想掏手机看看时间,手还没伸到口袋里,忽然想起自己带了表,擡起左手一看,二十七分。
杜节平时在学校不戴表的,他不太细心,更容易忙中生乱,总是要么丢了要么摔了,什么东西也经不起这么造。所以除非很悠闲的时候,他才戴几次。
卫闲带他去的地方比较偏,小巷子七拐八拐,换个陌生人,杜节会怀疑这是拐卖。
大概将近十五分钟,她说,“到了。”
杜节擡眼一看,中式的装潢,挂着两个红灯笼,除此之外倒是有些其貌不扬,将近饭点,客人不少,但不算拥挤。
“川菜馆。”她说。
杜节跟着卫闲走进去,两人挑了一张空桌子,服务员是个胖胖的中年妇女,一头短短的、染得棕红的卷发,围裙看着还算干净,但总有一些洗不掉的油渍,她拿着菜单过来。
“婷婷来了,这是你朋友?”她似乎跟卫闲很熟。
“嗯,同学。”
“给你点。”卫闲把菜单推过来。
杜节一边看着菜名,一边听两人聊天。
“你妈妈最近身体还好吗,听说上次在家里又晕倒了?”
“老毛病,但现在好多了。”卫闲笑笑。
“你说她这样还出去做活,又赚不了多少钱,不如好好养着,幸亏当时孙婶去给你妈送包子碰上了,不然后果……”她说,“你想想这多吓人啊。”
“你爸……”她自觉失言,只能含糊过去,“丢下你们娘俩儿,家里又是这种条件。”
这也许是很多中年妇女的通病,一旦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怎么也说不完。
“这年头,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她感叹了一句。
“点完了吗?”卫闲也许是不想听下去,有意打断,突然出声问。
“嗯。”杜节递给卫闲。
服务员住了嘴,等他们点菜。
卫闲一看,上面用铅笔画了三个圈,一道招牌的水煮鱼,一道麻婆豆腐,还有一道拔丝地瓜。
“我点完了,”杜节满意地说,“都是我喜欢吃的。”
“你点吧,有忌口标注一下。”
卫闲又圈了一道香辣牛蛙,一道佛饼。
“喝汤吗?”她问。
杜节摇摇头,“有柠檬茶吗?冰的。”
“没有,只有瓶装饮料。”她说。
“那要冰红茶。”杜节说。
“能吃辣吗?”
“太能了,无辣不欢。”杜节说。
“两瓶冰红茶,鱼、牛蛙和豆腐要中辣。”
“不要香菜。”杜节叮嘱道,又问,“你吃香菜吗?吃得话可以来一小碟。”
“都行,那不要放香菜,再来两份米饭。”
杜节反应过来,“点了好多,浪费怎么办?”
“不会。”卫闲说。
杜节家里管得严,浪费粮食要打手板,但听她这么说,就把担忧暂时抛到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