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1 / 2)

笑里藏刀

温如月沉默了,她一双眸子黑白分明,凝望着冷思冰,流露出无尽的感激。

因冷思冰曾为了她,不顾他的仕途,甚至是生命。

冷思冰继续道:“总之,明日我一人去狄府便可,你莫要跟着。”

闻言,温如月乖巧地点了点头,“好,我明白,我今后也会尽量回避着狄大人的,大人放心。”

听闻温如月的这句话,冷思冰似是稍稍松了口气。

不久后,温如月又道:“不过大人,还有一事,既然大人明日不在衙门内,那我也想去办一件事。”

“什么事?”冷思冰道。

温如月继续道:“我想去趟河西寨,为那些身患疾病,却不舍求医问药的村民们问诊。虽然我医术不精,但常日的调理还是通晓一些的,我可以为他们开上一些便宜的方子,叫他们直接去药铺抓药,这样便可剩下不少银钱。”

闻言,冷思冰的目光温和了些,他没想到温如月竟如此心善,更是能够想到这些帮助黎民百姓解决眼前困难的好办法。

他唇角微微弯起了一个弧度,淡声道:“好,那你去吧,早些回来。”

温如月嫣然一笑。

翌日清晨,衙门庭院内,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在花圃中,映下了点点的光斑。

温如月着上一袭绯红色的淡雅百褶裙,背上行医箱,伴着朝阳驭马而行,径直去往河西寨。

河西寨青山小径绵亘蜿蜒,水清竹翠,鸟语声声。

虽然只有二十余户人家,也并不富裕,但因依山傍水,寨内的风光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温如月的心情如同花儿一般欢愉,她哼着小曲勒马,将马匹拴好在一棵树上后,提上行医箱,挨家挨户地去敲门问诊。

寨子里的村民们听闻是衙门的人前来义诊,皆是热情款待,笑意盈盈。

温如月为村民们一一问脉,又执笔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药方。

不知不觉地就过了晌午,温如月觉得肚子有些饿了,而恰好所在的那户人家也多做了些饼子,便邀请温如月一起用膳。

那户人家正是那被骗的老伯家。

老伯的儿子叫方鹤安,他告诉温如月,是老伯因病而故,今日一早下葬,所以他便从当铺告了假,同老太一起留在了家中。

方鹤安一双上翘的眸子格外瞩目,所以温如月对他的印象颇为深刻。

这家中除了他和那老太,还有一名八岁左右的小女,以及一名七岁左右的男孩儿。

老太将一盘饼子端上了餐桌,又炒了一盘青菜,炖了一只鸡。

一家四口人,再加上温如月,这些菜肴虽不算丰盛,但是对于宋城村中的普通人家来说,已属不错的膳食了。

忽而,温如月凝眸,这家中的那男孩正是张翠花的儿子。

温如月心头一阵惊喜,擡眸问方鹤安,“啊,是你收养了张翠花的儿子吗?”

方鹤安笑着点了点头,目露和蔼之色,“是啊,家中无子,娘子过世的早,我家的条件在这寨子中还算不错的,收养这孩童并不成问题。所以,昨日午后,我便到衙门中找安大人办了手续。”

闻言,温如月眯着眸子笑了笑,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待用完了膳,她打开行医箱,在桌上放上了诊脉用的腕枕,为那老太问诊。

轻柔的指尖落在那老太的腕上,片刻后,温如月问道:“老婆婆近日可否觉得哪里不适?”

那老太道:“老身一直身子不错,只是稍微染了些风寒,倒是郎君的身体不大好,一直吃药调理着。”

温如月目露忧色,“您节哀,多注意身子。”

老太笑着点了点头。

温如月忽而觉得古怪,按说这家中老伯过世,老太应是披麻戴孝,可她却全然看不出这家中像是今日办过丧事的,而适才她提到了“节哀”二字,这老太却是满面笑意?!就好似是根本不知家中的老伯过世了一般。

老太继续道:“老身近日一直服着从郎中那里买来的‘神药粉’,郎君亦是如此,他前日咳嗽的剧烈,那神药粉竟治好了他的肺疾,这还出城打杂挣银子去了。”

闻言,温如月心头一颤,恍惚间明白,是方鹤安根本未将老伯去世一事告知家中。

她面生悲戚,不由得看向方鹤安。

方鹤安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戳穿。

可温如月还是觉得古怪,那日是那老伯去衙门报的官,他当时重重地咳嗽着,看似肺疾颇为严重,还称买那药粉花了他大半年的药钱,且还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既然如此,这老太怎会不知这药粉有问题呢?还称自己一直在服用这药粉?难不成是方鹤安现在都没将被骗之事告诉她吗?

她疑惑地目光落在老太的脸上,实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