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处理完黄河之水患,胤禩与胤禛快马加鞭地往皇城赶,来时为晚秋,回程竟已入冬。
有许多百姓来送他们,看着那些百姓们脸上的表情,俩人这才有了这场水患终于过去的实感。
那么,再见,且珍重。
……
回到皇宫后,只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一早胤禩与胤禛便上朝向康熙帝汇报了所有的情况,并将那本汇集了经验与改进措施的奏折呈上。
康熙帝接过一看,脸上不由展开了笑颜,那是一个父亲由衷的自豪。
“好,甚好!此次老四和小八为我们大清立了大功,按理应当行赏。”康熙帝扬着嘴角,看着台下前来复命的四阿哥与八阿哥。
“胤禛胤禩,你们俩个说说,想要什么奖励?”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的心思都开始活络了起来。此次四阿哥与八阿哥接了如此大的一个差事,非但完成了,并且完成地如此出色。从康熙帝的神情中不难看出,对于他们的赞赏与喜悦。
而太子胤礽自从木兰围场回来之后便一直失宠,连上朝的机会都被康熙帝剥夺了。从前短时间内就会被放出来的禁足惩罚,如今这么久了也没得到皇上的松口。
太子失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眼前的四阿哥与八阿哥仿佛要成为新一代中坚力量。
所以,朝堂的局势要改变了吗?
众大臣纷纷盯着两位阿哥的背影,内心思绪不断翻涌,一子错,满盘皆输,此刻正是他们需要站对队伍之时。
四阿哥胤禛心思缜密,运筹帷幄,额娘德妃娘娘贵为四妃之一,更是他可靠的后盾。
而八阿哥胤禩虽无母家势力依靠,可心细如尘,文武全能,若他能被皇上看重,亦不失为竞争的有力对手。
众大臣暗中观察着,将两位皇子的利弊记在心里,已然动了巴结的心思,只等后续局势愈发分明时有所投靠,以保将来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
胤禩与胤禛半天不正面回答康熙帝的问题,只说为天下苍生做事为职责所在,为皇阿玛解忧为分内之事。
康熙帝便愈发对俩人满意了,他撚了撚胡须,亦觉得是时候了。
顷刻间,圣意已决,圣旨已召。
康熙三十七年,借着胤禩与胤禛成功治理黄河的契机,康熙帝第一次大肆对年长皇子进行册封。
胤禛与胤禩皆被封为多罗贝勒,值得一提的是,胤禩为其中最年幼受封的皇子,足以看出此时康熙帝对他的重视。
众大臣眼神清明,仿佛已经看到了命运的齿轮开始往不同方向运转。
不知不觉中,胤禩与胤禛已然卷入朝堂的党争之中。
胤禩与胤禛皆跪下谢主隆恩,然而俩人心境皆不相同。
于四阿哥胤禛而言,心中涌出的是被认可的欣喜,以及即将大展拳脚的期望之情。
然而于八阿哥胤禩而言,他却有些不知所措的迷茫,按照历史的车轮,被册封完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他已了然于心。
这次册封像是一个标志,推着他往不可避免的命运处走,车轮转到最高点后,只会是无尽的悲凉低估,而他丝毫没有办法,只能亦步亦趋地往前走。
康熙帝亲自将他们扶起,而后又宣布了一件大事,“既封了爵位,也是时候为你们开府了,府邸要建成什么样由你们自个做主。”
胤禩与胤禛一惊,竟没想到已然可以离开皇宫,搬出去自个建府住?
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意味着恩宠与荣誉,更意味着一直以来无比奢望着的自由,终于即将实现,这甚至比加官进爵还要让他们欣喜。
“老四,小八,你们治水有功,所以建府邸的地段你们先挑。”康熙帝如此说道。
胤禛率先反应过来,看了看站在他一旁的小八,而后对着康熙帝说道,“皇阿玛,刚才您问我们有何所求,胤禛未答,不知道此刻还算不算数?”
康熙帝听完,突然来了兴趣,他倒要看看,这个向来冷淡的儿子到底所求为何?
于是他点点头,却只听胤禛说道,“皇阿玛,胤禛希望能与八弟的府邸比邻而居。”
胤禩与康熙帝皆是一愣,似是没想到胤禛的要求如此简单,康熙帝大手一挥,“这有很难,兄友弟恭,此为好事,朕允了。”
想到能继续与四哥做邻居,胤禩亦是欣喜不已。到那时他们府邸建好,他们随时都可以以酒作伴,深夜畅聊,岂不妙哉!
下朝之时,俩人的激动亦未缓过来。
然而正是有人欢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