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在后台其实很忙碌,像杨慧琴那样特地去刁难人的人几乎没有。
所以宋知时基本没用多久就把活儿都干完了,他可以选择观看演出,也可以选择回家。对于宋知时来说,自然是选择回家更好。
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舒服?
不比站在连空调都没有的室内看演出强?
元旦第二天,宋知时拿着买到手的古籍找到了大姐家。
如果可以,他是真不想上刘家的门,一点儿也不想看见这一家子。
“怎么家里没人?”
“都出去了,正好,我也乐得清闲。”
“他大姐二姐没来?”
“这次倒也乖觉,一个也没上门,老太太念叨好几天。”
自从看清刘家人真面目以后,宋知意也不再恪守礼节,干脆奶奶也不喊了,直接喊她老太太。
宋知时高兴了:“她们不在正好,我给你看件东西!”
宋知意笑吟吟地说:“要不怎么说是姐弟,真是心有灵犀,我也有东西要给你看。”
“是什么东西?”
宋知意递了一份报纸过去。
“报纸?”
宋知意示意他看内容。
宋知时看了半晌,终于在某个角落里看见一篇文章,落款宋知意。
“呀,大姐,你的文章发表了?”宋知时惊喜道。
“可不,没想到我也有靠笔杆子吃饭的一天。”宋知意腼腆一笑,在无姑婆的压力之下,她人也更放松了。
虽然文章在报纸上只有豆腐干大小,但这依然是对她的一种肯定。
宋知时先是彩虹屁把宋知意夸得天花乱坠,随后道:“等哪天开放了,你还可以写点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什么的,那可比这种歌功颂德的散文强多了。”
“嗯,现在我也赚钱了,在这个家底气也足了。”
宋知意这话让宋知时听得直皱眉,他其实很想说,你是我宋家的大小姐,哪怕你不赚钱,你也是底气十足的,根本不需要内疚不需要惭愧。
紧接着他又想到上周邱顺成打探来的消息,大姐究竟知不知道姐夫在厂里那些事儿。
最后,宋知时还是不忍心就这么直白地告诉宋知意。
再等等吧,他告诉自己。
先让刘爱民放松警惕,等抓他个现行的时候,自己保证让他名誉扫地!
“我还给你俩各定了一身衣服。”
“我这衣服穿都穿不过来呢。”
“你甭跟我客气,有时间你把顾淮约出来,咱们一起上国营饭店吃顿饭。对了,你要跟我说什么事情啊?”
宋知时问:“姐,你比我大那么多,对咱们家厂里的事情应该有所了解吧,你帮我看看这古籍跟咱们家纺织厂关系大吗?”
宋知意一愣:“好端端的,怎么问起了这个?”
宋知时赶紧把买的几本古籍递给她。
宋知意接过详详细细地翻阅起来,然后阖上:“这几本书确实有些年头了。”
“不过咱们家用的都是德国机器织布染布,已经很久不用土法了,爷爷上位以后,家里那些绣娘也遣散了,只做这国产布料的生意。”
这些事情宋知时也略有耳闻。
当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战争频发,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如果宋氏还是只做高级丝织布料,那不等着破产嘛。而且人工织布的效率显然也比不上机械织布,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爷爷上位以后,更是对宋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此高级绣品在宋氏洋行全部绝迹。
宋知意道:“这几本书倒是有纪念意义,但是没有使用价值了。”
宋知时不以为然:“谁说的!肯定有!”
他知道,等未来几十年,科技极速发展,大规模的机器替代人工以后,手工制品还会重出江湖,重新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
他更有预感,此类古籍,或许是宋氏翻身的根本。
“你什么时候对家里的生意上心了?”
“等爷爷回来,我再把它们交给爷爷。”
“好好好,都听你的。”
宋知时想了想,放在他那个出租屋实在是不安全,还不如放在大姐这边保管。
宋知意虽不明白宋知时为什么对几本古籍如此看重,却仍然选择了尊重弟弟,随后她便把古籍藏在了自己的嫁妆箱子里。
元旦过后,宋知时终于收到了来自老家的回信。
除了慰问他身体的,最多的就是问他今年是否回家过年的。
回家……
除了二姐那里,他好像也无处可去了吧。
至于顾淮,他想回那个家吗?
朱芳婕也给他写了一封信,除了问他工作情况,又提到了朱露莎跟雷庆国的婚礼。
雷庆国是顾淮最好的兄弟之一,于情于理也得回去一趟。
还有姚思雨和刘志毅的墓,也祭奠一下,毕竟清明他俩也回不去。
至今想到姚思雨,宋知时仍无法释怀,为他的遭遇而感到不值,只是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只能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