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焚山河 > 第74章 七十四 杨坚2煎熬的你 腹背受敌

第74章 七十四 杨坚2煎熬的你 腹背受敌(1 / 2)

第74章七十四杨坚2煎熬的你腹背受敌

可能,你是想,活成尉迟迥,那个样子吧,

公元579年,北周大成元年元月,你在朝堂上,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将尉迟迥。

时年已经六十三岁的尉迟迥,是宇文泰的亲外甥,少年时,便追随宇文泰,参加过小关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是宇文家族在乱世中崛起的全程见证者。

这样的人,能活到如今的,本就已经不多。

更何况,二十多年前,侯景乱江南,南梁萧衍的诸子争位时,是尉迟迥力排众议,提议趁乱南下,攻占巴蜀,并亲自执行,完成了这个在攻灭北齐之前,北周王朝最大的一次扩张计划。

有了富庶的天府之国,加入北周战队,宇文家族才真正具备了与北齐南陈,三足鼎立的经济资本。北周王朝的锅灶边上,那些擅长鼓捣制度改革的巧妇们,这才算是做起了有米之炊。

现如今,北周官员们,大多都能吃香喝辣,他们都感念着尉迟迥当年,为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所做的杰出贡献。

尉迟迥做出的这份贡献,是实打实的。

不像你,做的那些事,像个家庭主妇,做的家务事,一切本该如此,大家看不见,也摸不着。

大家对尉迟迥的这份感念,也是实打实的。

宇文泰之后的时代,尉迟迥无可厚非地站队宇文护一边,对包括先帝宇文邕在内的正牌皇帝,不理不睬。这导致宇文邕亲政之后,尉迟迥不得不靠边站了整整六年。

可是整整六年过后,大家还是记得他,宇文赟想要支持他,又镇得住的人时,只有一个郑译,推荐了你。

同时,郑译也和大家一起,众口一词地推荐了他,尉迟迥。

宇文赟这皇帝,凡事都跟先帝宇文邕反着来。

凡是先帝不喜欢的人,他就偏偏喜欢,宇文赟想着,既然尉迟迥被父亲冷落了整整六年,那么现在把他提拔起来,他一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支持自己。

而且,他尉迟迥,显然比你,更能镇得住场子。

和他相比,你,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他,尉迟迥,才是德高望重,威风八面的定国之力。

他如今的一切,就是你,最终想成为的样子。

新年的第一次朝会上,皇帝宇文赟突然宣布,新设立四大辅臣职务,仿照周礼的制度,这四大辅臣依次叫做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辅、大后承。

宇文赟的十二叔,越王宇文盛,担任排名第一的大前疑。

尉迟迥做排第二的大右弼。

第三的大左辅,由在邙山之战中,救过宇文泰性命的老将李穆担任。

你,是排名最后的大后承。

四个人中,除了你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曾经靠拢过宇文护,因此在先帝时代受到冷落的人,这显示宇文赟,刻意要跟父亲宇文邕反着来的用人方针。

皇帝宇文赟让你们四个人,打理国政,他自己啥也不管,整天躲在后宫里,跟他的女人们厮混闹腾。

大前疑宇文盛,作为宇文赟的十二叔,眼见五哥齐王宇文宪的前车之鉴,虽然排名靠前,但也不敢在政务处理方面,高调逞能。

大左辅李穆,是个纯粹的军人,专业不对口,且在要地晋阳做并州总管,主政一方,辅臣只是个兼职,所以平时很少回京参政。

所以,四大辅臣这套班子,平时管事的,也就是尉迟迥和你,两个人。

你们俩的分工是,尉迟迥负责拍板决策,你负责贯彻落实。

也就是说,他开开会,动动嘴,你就得跑断腿,活受罪,还得应付他的催。

你觉得,这种制度有问题。

他倒是觉得,这种制度没问题,是你的态度,有问题。

你也懒得跟他解释,你知道,他压根就是,看不起你。

他看不起你,混迹政坛,靠的是你父亲的功绩,还有你女儿的裙带关系。

他曾经当众揶揄你:你们家的皇后娘娘,何时才能诞下太子,也好让我这五朝老臣,临死之前,再为下一任天子,出一把力?

你只好没心没肺地陪着他一起尬笑,然后,默然无语。

你不敢反驳,因为尉迟迥那高不可攀的资历,也因为,有时候,你其实,也看不起你自己。

得空的时候,你跑去问郑译:“这种辅政大臣班子,一般是在皇帝尚且年幼的情况下,才会设置,当今皇帝,好歹也二十出头了,搞这种辅政大臣班子,干什么呢?”

郑译悄悄跟你说:“这事,是皇帝自己定的,事先也没跟我商量过。不过,我猜的话,说不定,皇帝,马上又会变得年幼了……”

“什么意思?”郑译这话,听着十分的荒唐,让你摸不着头脑。

“这事,不好细说,反正吧,你叫你女儿,加油一点,温柔一点,就这几天,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好吧,就这样。”说罢,郑译就急匆匆地走了。

你看着他走了,没有再追上去多问,你知道,有了尉迟迥,郑译对你,自然也就不再情有独钟,这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些,你都懂。

只是,郑译说的那句话,你思来想去,也还是不懂。

难道他宇文赟,吃了什么丹药,可以返老还童?

才二十出头,就急着吃药,返老还童?

你又想到,尉迟迥前几天,当众揶揄你的话。那句话里,说到了下一任天子什么的,听起来似乎……他,也懂?

好像满世界,就你一个人,啥也不懂。

这世间,有四种事情,其中一种是常识,你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一种是秘密,你不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这两种事,一般来讲,无关紧要。

另外两种,一种是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这种事,往往能让你在信息博弈中,占据优势。

还有一种,是你不知道,别人都知道的事,这种事,弄不好的话,你会被别人弄死,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你就处在这种局面下,好像有那么个很重要的事,皇帝知道,郑译知道,尉迟迥也知道,就你一个人不知道。

幸好你平日里,为人谦和低调,没有招人嫉恨。

所以,这种时候,他们也没有联合起来,针对你。

那个很重要的事,过几天,你也就和大家一起,知道了。

你的皇帝女婿宇文赟,宣布册封他的目前唯一的儿子宇文阐,为鲁王。

鲁王,在你的王朝,是个特殊的封号。

先帝宇文邕,在继位之前,便是鲁王,他继位后,在册立宇文赟为太子之前,也封他为鲁王,以此试探群臣的态度,同时也确立了鲁王称号,作为储君阶梯的传统。

那么,宇文阐受封鲁王,也就意味着这是他即将升任为太子的任前公示,宇文赟也在试探,大家的态度。。

宇文赟这样做,具体,是在试探谁的态度呢?

那当然,是你。

宇文阐,不是你的女儿,皇后杨丽华的儿子,也就不是你的亲外孙。那么,这孩子日后继位的话,你和你的家族,将失去外戚的地位,就会降格为普通贵族,然后靠边站,然后富贵散,然后度日难……

所以,你可以站出来,去跟女婿说道说道,就算不提按理说应该等等你的女儿,正宫皇后诞下嫡子,再议太子之事。

只须说那宇文阐的母亲朱氏,只不过是一个南朝战俘的女儿,身份过于低微的问题,也是有理。

或者说他宇文赟,今年才二十出头,青春年华,春秋鼎盛,不必着急册立储君,其实也行。

这是关系到你的杨氏家族,未来前途的大事,你的夫人独孤伽罗,都急了,一直要你站出来,亲自找机会去跟女婿说说。

那天夜里,你僵在床上,睡不着。

你把脸朝向伽罗这边时,伽罗就不停地跟你掰扯,你如果不去说,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你觉得,她说的不错。

伽罗睡着了,你又把脸,朝向另外一侧,想到就算去找女婿说,又是否能够达到,阻止他册立太子的效果?

他那个人,连他亲爹的话,都不听,又怎么会听从,你这个岳父的掰扯?

何况,他和你的女儿,皇后杨丽华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和。

你去说了,他只会觉得,你自私。

你如果再去多说,你要担心的,恐怕就不是未来,而是眼下了。

算了!你咬了咬牙,最终决定啥也不说。

那几天,宇文赟的寝宫里,天天都蹲着几个刀斧手准备着,只要你来多嘴多舌,就让他们把你给剁了。

幸好,那几天,你没去找他。

最终,他对你一言不发的表现,暂时感到满意。他觉得你,还算不那么自私,还算能够帮他,做点事。

幸运啊,你暂时通过了女婿的测试,因此不必,即刻赴死。

然后,宇文阐果然被封为太子。

十多天之后,他就成为皇帝。

是的,是十多天之后,不是十多年之后。

接下来的事情,是一连串,让你应接不暇,不知所谓的荒唐。

宇文赟解散了部署在长江北岸沿线,已经为南征陈朝准备了好几年,其中也有你辛苦贡献的南征大军,等于宣布南征计划,取消。

然后,他又把堂姐千金公主,嫁去了突厥,等于宣布与北方强邻,讲和。

南征陈朝,一统天下,与北伐突厥,安定边疆。

这都是先帝宇文邕的计划之中,并且已经开了个好头,现在突然停下来的话,比持续推进下去,成本更高的大事。

宇文赟就这样,突然一下,踩了急刹。

就像塞外那些牧民孩子,问他放羊为了啥,他说为了娶媳妇生儿子,问他娶媳妇生儿子为了啥,他说为了放羊。

那还娶媳妇生儿子干啥呢,现在不就已经放着羊了吗?

或许,在宇文赟看来,一统天下与安定边疆,所追求的,也无非是太平无事,以便畅快享受罢了。

那他是当朝皇帝啊,他不做这些事,其实不也直接可以进入太平无事,畅快享受的状态吗?

既然如此,折腾那些破事,干啥?

实在要折腾的话,跟他儿子,新皇帝宇文阐折腾去吧!

公元579年二月,刚刚继位才八个月时间的宇文赟,宣布禅位于时年六岁的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也就是太上皇。

当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是他,只是可以不负责具体的政务。这让他,可以在揽权与享乐之间,进退自如。

哦!

听完这道荒唐的诏书,你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郑译说的,皇帝马上,又会变得年幼。

唉!谁能想到,居然是这么个变法。

这个荒唐的举动,看起来像极了十五年前,发生在如今已经灭亡的北齐朝堂上的事。

十五年前,北齐王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年纪轻轻的高湛,也莫名其妙地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高纬。

你知道,高纬,是北齐的末代皇帝。

你不知道,这个宇文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该不会,也是个末代皇帝吧?

不过呢,看着也不像啊,如今本朝国力,尚在巅峰期,毕竟不能与当年的北齐,同日而语。

可是,就照你女婿这个搞法,你也说不清,这个王朝,最后会向着什么样子发展下去。

管他呢,不论怎么说,宇文赟这段时间,暂时还算信得过你,近期的局势,对你来说,勉强还算有利。

而且,你的女儿,也跟着女婿一起,变身为太皇后,听着好像也算是升了一级。

眼下这会儿,你的女婿,既还用得着你,也还顾不上你。

他现在忙活的,是要把他剩下的五位叔父,一次性地全部送出长安城去。

图个政治上的绝对安全,也图个眼不见,心不烦。

他已经杀了五叔宇文宪,所以,其他的叔父,对他的行动,非常警觉,这让天元皇帝宇文赟,为免打草惊蛇,不得不采取小心翼翼的姿态,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公元579年五月,宇文赟调整了四大辅臣的人员构成。

四大辅臣之首,大前疑宇文盛,出任太保,与太师宇文招,和太傅宇文纯三人一起,组成比“四辅”品级更高的“三公”领导班子,但无甚实权。

三公里的三个人,都是宇文赟的叔父。

尉迟迥递进为大前疑,他留下的的大右弼职务,由天元皇帝的另一位叔父宇文达增补。

这次调整,与你无关,你还是四大辅臣中,排名最后的大后承,该死的尉迟迥,也还是你上司。

你该干嘛,还干嘛。

不过,很快就不一样了。

得到保留或升迁的皇叔们,放松了警惕,在五月份的某一天,被宇文赟召集到一起,强行安排他们去各自封地就藩。

皇叔们没办法,想想宇文宪的下场,觉得这次,侄儿还算仁慈,很快就乖乖地卷铺盖走人了。

皇叔们走了,宇文赟却还是不放心,总是担心,看不见他们,会不会反倒要出问题?

通过郑译,你得知了天元皇帝,这层拧巴的心理。

又通过郑译,你给你的女婿,悄咪咪地,支了一招过去。

派一个重臣,去距离各位皇叔的封地都很近的邺城坐镇,以此监视各位皇叔的动向。

女婿觉得,你这一个建议,很是有理。

那么,谁去?

朝中有资格,也有能力去监控这么多长辈亲王的,除了尉迟迥,也就是你。

如果尉迟迥去,你,就必然会递补为大前疑。

如果你去,你也可以从此自由自在,与这压抑的朝廷,做个脱离。